【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但在农村的小学,由于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农村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少,阅读能力不强,影响了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水平的提高。怎样引导校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课外阅读
在农村小学从教二十多年,总感觉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课外阅读能力有待加强。在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这些话明示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养成阅读习惯,仅靠四十分钟的阅读教学课是不够的,必须将阅读延伸到课外。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曾说过:“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的确如此,我们从各种课外书中了解到了丰富的知识,开阔了视野。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空,与古今中外的圣贤智者对话。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补充,它使课内知识得以迁移到课外去。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校地处农村,各班近半数学生为留守儿童,爷爷奶奶更多的是给予孙子孙女物质上的关怀,精神上的引导则明显不足;家长们则是心有余而鞭长莫及。在了解我校课外阅读的现状,收集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看法,通过几年的努力实践,在课外阅读引导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本人认为,课外阅读引导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身作则, 激发读书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的读书习惯会影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学生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若教师本身就爱读书,以身作则,引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是难事。孩子们正处于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阶段,让他们感受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让他们接受文化的熏陶,这对于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孩子的德性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经常向学生推荐好书、诵读古诗、贤文,要求学生背诵的古诗古文,教师也同样背诵,以身作则,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二、营造氛围,拓宽课内外阅读渠道。
农村小学生,父母真正能做到指导孩子读书的少之又少,特别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就更加有心无力了。要让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教师要善于创造各种条件,营造读书氛围。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我这样告诉学生:课本只是样本,目光只是紧紧盯着手头上的语文课本还不行;学习样本之后,我们要拓展,要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之中,做一个小书迷,多读书,多积累;这一过程就像蜜蜂采蜜,光采一两朵花,酿不出蜜的,只有广采众花,才会酿香甜的蜂蜜来,厚积薄发,才能做到能说会写,才能真正学好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组建班级图书角,换书轮读,拓宽读书渠道。除了布置班级图书角学生自带的、喜爱的、教师买来图书装进书橱外,我还在班上安排课外活动,给学生自由阅读童话书、故事书的时间;开展扩词比赛、成语积累比赛、“我是故事大王”比赛“我来推荐一本书”等活动。教师的带动和活动的开展,充分激发学生读书、积累的欲望,实践显示,我班的学生逐渐喜欢上了课外阅读。
三、 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阅读讲究的是数量和质量的结合,没有一定的数量作保证就没有质量可言。
虽然古人说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有些夸张,但语文新课标中也明确规定:“第三学段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就将阅读的数量界定了。有了数量才能谈质量,正如诗圣杜甫在诗中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倘若只求数量,不能保证阅读的质量,通过课内外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化、思想素养也是难以实现的。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1、学会精读。
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略读是粗略的读,为的是博采众长,精读要读透读懂,精读和略读相辅相成。针对小学生读书不用心,所得甚少的现状,我在班级中专门开展了阅读赏析活动,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精读。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涵去分析、积累、背诵,培养学精读感悟的能力。让学生做到读书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
2、学会选择读书。
知识如烟波浩淼的大海,书多如沙砾,寮如繁星。在此中间有一部分书需要精心研读,有一部分书要远离(内容不健康地书)。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对话,读一本坏书比不阅读还糟糕,因此,对于小学生课内外读什么书,我们要做精心的指导。根据新课标要求的小学生各年龄段阅读书的篇目,让学生有选择性的购买、阅读书籍,以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扩大阅读的视野。
3、学会写读书笔记。
阅读只单纯去读是不够的,朱熹曾说:“读书有三到,谓眼到、心到、口到”,此外我们还应该要求学生做到“手到”。我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懂笔墨不读书”,阅读时注意做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同时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①摘抄原文。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可适当增加品评和感想的内容,发挥想象和联想,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②提纲式摘录。要求学生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意,以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③写读后感。阅读时引导学生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和抒发自己感情的能力。每周分享一到两次优秀读书笔记,让学生学习和积累。
学生有了较强的自读能力,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以在书籍的殿堂里自由探索,汲取知识的营养了。
四、读以致用,在使用中促进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著名特级教师朱敬本也说过:“语文实践,最重要、最关键的是‘用’。学习语文必须有足够的积累,这是个不容忽视的规律;但是,‘积累’是为了‘用’。”我们应该尽量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将积累的语言加以运用:
写作时,要鼓励学生多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积累的语言材料一定要用,用得不太妥当不要紧,用得不准确不要紧,即使完全用错了,闹了笑话,也没有什么。要让学生在运用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感受到积累的愉悦和成就感,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鼓励学生参加各项读书活动,如“讲故事比赛”、“作文比赛”等,以便更好地开户学生的智慧之门。在班里,通过班级墙报、学习园地、黑板报等班级文化建设阵地,让学生交流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信息,联系实际谈读书体会,相互交流,互相学习,通过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促进知识内化,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又加强课外阅读的动力,促进课外阅读的发展。
总之,在新时代里,课外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全新的生活领域,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和趋势。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我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翱翔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丰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