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专题式习作修改教学的案例研究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下9期   作者:高文萍
[导读] 小学专题式写作教学的实践探究,旨在通过系统的写作指导和专项写作修改,解决学生目前写作中存在的基础性和常识性错误,增加文字运用的丰富性、灵活性,有效提升三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
        摘要:小学专题式写作教学的实践探究,旨在通过系统的写作指导和专项写作修改,解决学生目前写作中存在的基础性和常识性错误,增加文字运用的丰富性、灵活性,有效提升三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专题式教学 习作修改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这样写道:“阅读和写作是学生的两种最必要的工具,同时也是通往周围世界的两个窗口。”如今,老师与家长越来越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儿童早期阅读、学龄课外阅读,让学生积累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方法。然而,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完整的写作却是刚刚起步。一、二年级语文教学虽然进行了口语交际练习和一定的语言训练,但是要将口头表达转换成书面表达是一大难点。于是,便出现了“读写不平衡”的情况。学生面临“作文难写,写作文最累”的境况;而老师则面临“教作文难,教作文最累”。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个难点,我对学生写作时遇到的问题和常见错误进行了梳理,分析其中原因。发现其中不乏大量常识性错误,有些问题在大部分学生中普遍存在,而有些问题则是反复出现;还有语言表达形式单一,写作方法欠缺等等。于是我决定结合年段教学目标,针对目前班级学生的写作现状,进行系统的专题性教学:每学期选择一篇作文,作为重点教学篇目。初稿完整后,针对学生的问题点,进行一系列的专题式教学。每一次专题教学结束后,对文章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专题教学结束后形成终稿。
小学专题式写作教学的案例研究,旨在通过系统的写作指导和专项写作修改,解决学生目前写作中存在的基础性和常识性错误,增加文字运用的丰富性、灵活性,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明确目标,确定方向
《新课程标准》中针对三、四年级学生习作有明确的目标,对比一、二年级写作要求有所提升:1.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2.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3.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口头表达目标中也明确提出“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基于三、四年级写作教学目标中,对于习作修改、标点符号、想象描写等要求,我以“桥”这篇看图写话习作作为案例,对专题式写作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
        二、寻找问题,归类整理
二年级习作主要以看图写话为主。这是三年级第一篇习作,于是我也选择了一篇看图写话作为过渡,为今后的习作做铺垫。有了二年级的积累,我在第一堂习作课上,让学生自己观察、独立思考、自由发挥,完成了初稿。
在初稿完成后进行认真批改,寻找学生在习作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进行了整理、归类、统计,将普遍性问题记录下来,主要有:1.标点使用不准确;2.对话形式单一;3.关联词、连接词错用或者滥用;4.语言繁复;5.内容平淡,平铺直叙等等。
针对初稿中发现的问题,我认真思考总结,制定教学专题,精心设计教案,指导学生根据专题对初稿进行系统性、有针对性的修改。


        三、制定专题,指导修改
        专题一:你会“说话”吗?
对话描写是作文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我在批改初稿时发现,学生已经会在习作中运用一些合理的对话描写。但是对话描写的形式却十分单一。所以,我设计了“你会‘说话’吗?”这个专题。通过例句对比、完成学习任务单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在书写对话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冒号、引导等);引导学生使用多种对话形式(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在中间和没有提示语);并且尝试在对话中加入适当的动作、表情或者心情(激动地、热心地、和蔼的等),让文章更生动、有趣。然后,让学生根据本专题学习内容,对习作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有效掌握对话写作的基本方法。
        专题二:你是“小啰嗦”吗?
学生在习作中,常常会出现语言繁琐、重复的现象。主要出现在称呼的反复使用;关联词(因为…所以…不但…而且…)和连接词(先、然后、接着、就)的错误使用、过多使用等。究其原因,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薄弱,书面用语使用不规范息息相关。于是,我设计了“你是‘小啰嗦’吗?”这个专题,指导学生如何减少和改正语句重复错误,引导学生切勿为了凑字数而过度使用关联词和连接词。
        专题三:如何写心情?
在写作时,学生常常感觉无话可写,对于老师口中的“要把文章生动、写具体”也是一知半解。比如描写心情时,大部分的孩子往往会使用“高兴、伤心、骄傲、后悔”等词语。其实,心情描写的形式很多,针对不同的描写对象,可以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针对这一问题,我设计了“如何写心情?”这个专题。
        四、实践反思,总结经验
通过三次写作专题课教学,学生对习作“桥”进行了三次有针对性的修改。我再次阅读学生的作文,其中的进步令人欣喜。常识性错误减少了,语言表达也简洁、通顺了,就连对话和心情的表达形式也丰富了起来。可见,此次专题式写作教学较有成效。
不过,针对这篇习作的专题仅仅是三年级写作方法的基础,随着写作教学的深入,对事物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叙事等写作有着更高的要求。于是,针对这几个方面,我又构思了这些专题:
1.从“我”的视角看事物。(用第一人称进行事物描写)
2.把“感受”详细得“说出来”(把人物的心理描写具体)
3.让风景“色”、“香”、“味”俱全。(多角度进行景物描写)
4.让动作“慢”下来。(用特写的方法进行叙事)
当然,写作指导不能仅仅依靠专题式写作教学,也要融入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例如借助文本教学渗透写作方法;片段式语言训练;课后练习等等。
初次专题式写作教学的实践研究初现成效,为我今后的坚持与改进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动力。我将以此次案例教学作为基础,在今后的习作中继续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学情,探索出更多高效的、有针对性的写作专题,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克服“作文难写,写作文最累”的难关。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