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域文化作为我国悠久的文化样式之一,一直以来在中国教育课堂上被忽略,即使碰到与地域有关的文章课文需要学习,教师仍然保持与其他课文一样的教学方式。其实,地域文化有丰富的教学用途,如果在语文课堂上合理利用地域文化的丰富性,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极大推动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承文化、加强文化了解,教师可以尝试增加一些创新的讲课方式,结合当地名人事迹、寻访英雄事迹、探访民俗文化。
关键词:地域文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尝试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东西方文化碰撞的痕迹越来越明显,在文化交锋的过程中,西方文化以强劲的宣传力度被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所追捧,相比之下,中国传统文化在这场竞争中则处于劣势,不仅如此,一些文化甚至处于被学生淡漠的状态。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之一是在学生教育时期学校缺少给予学生充分且丰富的关于中国文化的传输过程。其中,地域文化在这场缺失中占据一大部分。地域文化有丰富的教学用途,如果在语文课堂上合理利用地域文化的丰富性,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极大推动作用。针对地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究,笔者认为需要做到但不限于这三点:结合名人事迹、寻访英雄事迹、探访民俗文化。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依旧在受着高考制度的制约以及传统教育意识的影响,一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任务上以把考试考点相关的知识讲授给学生作为目标,二来,学生把语文课当作一门可有可无、了无生趣的课,在课堂上感受不到借助语文传递出来的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人文情怀。
(一)教学模式单一
尽管信息化技术与课堂教学结合已经成为了当前高中课堂呈现出来的常态,但对于语文课来说,学生仍难以亲身体会文章及课程人物的所散发出来的温度。大部分时候,教师仍然在课堂上扮演主体角色,教学状态基本仍是教师讲,学生记。即使借助多媒体技术微课堂增添活力,课堂的教学模式对于语文科目来说仍然是枯燥呆板。教师不了解学生,学生听不懂老师,成为语文课堂师生关系的真实写照。
(二)对文化感悟力重视低
教师在现代教学中对教学模式的探究欲望仍然低迷,许多教师一则安于当下习惯的教学方式,安稳度日,自我满足,二则没有深刻学习新课标改革下要求的语文课堂要传递出来的效果。教师基本上通过讲解把文章内涵及感悟分析一字一句传递给学生,在学生角度看,这些感悟分析都是“金科玉律”,是标准答案,而学生自己并没有去体会,甚至潜意识里不同意的感受也在不知不觉当中被放弃和忽视。这就导致了学生感受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严重缺失,这种没有创造性的语文思维必然带给学生看待事物的片面性结果。
二、把地域文化融入课堂的分析
(一)寻找名人事迹,体悟人文情怀
通过语文课本,学生认识了许多古往今来留在中国各个阶段历史中的优秀人物,有政治家、爱国诗人、文学家等等。但如果仅仅在课堂上由老师讲解这些名人的作品及背景,似乎并没有拉近学生与人物的距离,两者之间始终被这书香墨迹所隔断。
在学生心中,这些名人也仅仅是留在历史和书本中的标本,并没有鲜明且富有激情的生命力。要想打破这一固有感觉,挑起学生想要对活生生人物真正了解的好奇心,教师就需要结合课堂材料,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与名人相关的当地文化和材料。通过两者结合以及身临其境,让学生学习当地文化的同时,对课本文化知识也有了加深。对名人有了深入理解,学生才会从课本文章及名人身上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丰富自己的人生目标,传承优秀的中国文化,提升综合素质。
(二)寻访英雄足迹,培育爱国情感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中国革命相关的作品,鼓励教师通过组建学生兴趣群,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实地与任务相结合,了解人物在那个年代如何艰苦奋斗,通过重走名人英雄的道路,从而加深学生对任务的了解。期间,学生做好笔记,整理好采访记录,每次都要及时写感悟体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一些英雄住过的地方,以及接触当时的生活所用物品。
例如,西柏坡是革命老区,是中共中央曾经的所在地,就是在这里,党中央和毛主席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从此决定了解放战争的历史走向,在此期间毛主席还参与并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以及全国土地会议,具有伟大意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西柏坡红色基地的参观,当地经历过那个时代的群众采访,了解当时党中央人员以及毛主席的衣食住行,相信经过这一段地域文化的学习,学生们对解放战争的细节和对那个时代毛主席有了更深的了解。
(三)探访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具有强烈的地域性,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只有亲身经历体验才能真正体会那种源于土地、百姓的地道文化。对民俗文化的了解,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化知识的了解,而且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很大帮助。因为要想了解民俗文化,不简简单单只是用眼睛观察那么简单,还需要学生与当地人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从自己家乡开始,在了解过程中获得体验,并通过把体验记录及传递他人,整个过程对学生的锻炼非常大。
例如,让学生扮演导游角色,向当地游客介绍当地的文化、名胜古迹、节日习俗。首先,先引导学生收集资料,练习有感染力的表达方式。比如学习《中国的建筑特征》,学生先利用多媒体和相关建筑现场搜集背景资料,观看图片以及影音作品,了解建筑特征,再结合课文中作者对其介绍,练习信息的利用表达。接着学生向游客详细介绍建筑的特点,文化内涵以及不同之处。
结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如何高效的把知识和文化内涵触底给学生作为目标,而不是如何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如果教师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能做到第一点,那么第二点的目标也就达到了,而且是以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达到。其中,地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就是一个高效的尝试。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地域文化,自己家乡的名人事迹、英雄足迹、风俗文化。激发学生内心对地域文化的兴趣,反过来再由兴趣为学生的了解和探索提供充足的动力,从而提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为现在的素质教育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睿.高中语文文本文化与地域文化融合的实践初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02):224-225.
[2]郑明娥,梁迎春.地域文化融入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探讨——以怀化市五溪文化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01):87-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