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下9期   作者:陈独鹏
[导读] 新课标对素质化教育的要求不仅体现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更是体现在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成长上。
        摘要:新课标对素质化教育的要求不仅体现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更是体现在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成长上。而这一转变也就意味着,学生需要在同样的课堂时限内,消化比以往更加多样复杂的信息与数据。因此,在这种时间不变但任务有所加重的情况下,教师就必须要寻找合适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推动学生理论和实践的共同进步。特别是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要尤为强调数学这一门课程的重要性。本文也将在下文重点叙述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并列举提高有效性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性提升;措施探讨
        引言:
        就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来讲,尽管整体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并不复杂,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结合显然更加深入,学生也需要掌握更深层次的概念,学会灵活解决问题。所以,其课堂有效性建设的效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必须要意识到初中阶段知识的过渡性和深入性特点,意识到学生在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上的进步,重新对原有的数学课堂进行设计和优化。
        一、对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进行探究
        首先,教师所沿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是影响数学有效性的重要原因。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会面临更加繁重的学习任务,需要肩负起中考带来的压力和负担,在这种大环境的驱动下,教师也往往会采用题海战术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昧向学生灌输基础理论和知识,尽可能让学生通过多做题来提高自己的书面成绩。这就导致有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显露出顾此失彼的问题,他们在没有充分理解上一知识点的前提下,就已经开始了新一阶段的学习,而这种赶鸭子上架的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能力,反而会让学生丧失活力[1]。
        其次,由于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受到知识单向性传输的限制,所以他们对教师的依赖性也十分明显,在面对新问题和新挑战的时候,他们往往不会直接进行思考和探究,反而是等待教师公布正确答案。也正是因为如此,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也缺乏主动权和话语权,他们只是机械的跟随着教师的步伐,并没有注入自己的热情和思维。
        二、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措施进行列举
        (一)划分教学层次
        尽管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但他们在面对重点和难点的时候,仍旧会生出许多疑惑和不解。所以,教师也应当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层次性划分,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不同章节的重要内容,让他们进行集中探究和练习。同时,教师也应当注重重点与重点之间的学习间隔,要给学生适当吸收消化的时间,切勿“赶鸭子上架”。

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两个章节的过程中,由于这两个章节中都有重点和难点,所以教师就要尽量避免在讲完一次函数以后立刻开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而是要带领学生复习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关系这些重点,帮助学生归纳这一章节内的关键性知识,让学生能够对这些理论进行深入的实践。在学习完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后,教师可以把这一章节重点“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的复习,再次和“一次函数的应用”结合到一起,实现重点与难点之间的互相串联,让学生构建起较为系统的知识框架[2]。
        (二)激发主体兴趣
        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离不开学生主动性的提升,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引导,要让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基础上主动提出问题,进行多种询问,以此来唤起他们内心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这一章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搜集平行四边形的实体物,可以是饼干,可以是建筑物,可以相框,也可以是装饰品。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平行四边形两对边之间的关系,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之间的关系,为什么有些装饰会设计成平行四边形等等。让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对物体进行观察和思考,推动他们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入课堂的主题和重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兴趣步入正式的教学环节。
        (三)利用先进资源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加生动且有趣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将原本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象化的内容展现到学生面前。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这一章节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图形平移和旋转的动态影像为学生播放出来,并为学生展示图形在平移和旋转完毕之后呈现出来的状态,让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图形的变化。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堂作业,让学生在观看完多媒体的演示之后,自行在纸上会画出图形变化的过程,为他们保留实践练习的空间。
        三、结束语
        本文叙述了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并列举了提高其有效性的相关措施和办法,整体上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符合我国当下数学课堂的发展现状,能够作为教师课堂改革的参考依据。但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如何抉择,仍旧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来科学认定,教师应当从教材重难点的划分,学生兴趣的激发,以及资源的有效利用等方面入手,从多个角度为学生创造更加和谐且生动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方廷.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J]. 中国教育学刊, 2019(S1).
[2]杨艺琴. 探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J]. 数码设计(上), 2019, 000(006):105-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