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心理辅导对于同学们的心理健康成长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老师应结合同学们的实际情况,从专业的心理学的角度对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在开展心理辅导之前,应创立稳定的辅导机制和相应的应急预案。笔者从当前小学中心理辅导工作中的问题入手,在此基础上探讨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德育;心理辅导;问题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各方面认识不足、阅历较浅等多方面的原因,所以,小学生具有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具体而言,小学生并没有完善的认知系统,很多时候不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在面临选择时往往不知何去何从,因此,小学生更需要老师循序渐进的引导,引导的主要目的在于助力小学生在心理层面树立正确的认知。在小学生这个阶段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有利于为同学们指明发展和选择的方向,为其人生树立正确的导向,进而为其三观的正确构建奠定一定的基础。
1 现阶段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下,许多学校虽然已经面向小学生开展了一定的心理辅导,但心理辅导的效果参差不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辅导目标的不统一
小学课程的特点在于突出德育教育,在小学实际的教学工作开展中,德育课程往往伴随着其他课程进行,换言之,各科老师均可以参加德育课程,在这样的情况下,无法突显德育课程独特的地位。而属于德育课程之一的心理辅导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具体来说,老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之前,并未制定清晰合理的辅导计划,因此,老师在辅导的过程中存在辅导目标不明确。不统一的现象。
1.2 教师对于心理学研究程度不足
在各科老师共同参与德育课程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各位老师对于心理学的认识并不完全统一,老师的观念甚至会有出入,此外,也会出现老师心理学水平较低,不了解儿童心理学的状况,因此,老师应积极提升个人的心理学素养,尤其要深入了解小学阶段的心理学知识。
1.3 没有建立长效的机制
在小学阶段,心理辅导往往很难定期开展,并且缺乏长效机制。在这样的情况下,心理辅导的作用与功效无法充分实现。而且,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快速成长的阶段,其心理与认知处于不稳定的阶段,也就是说,随着小学生的成长,小学生的生理、心理与认知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学校的心理辅导却无法及时关注同学们的变化,因此小学生与老师的沟通必将存在一定的障碍,这使得心理辅导无法顺利、有效的开展。
1.4 没有建立应急的机制
小学生心理的发展与成熟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突发性的因素影响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比如,自然灾害的突然降临、意外事故的突然来临等都将对小学生的心理的成长产生负面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将伴随着儿童的终生并造成永久的阴影。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心理辅导的应急机制不可或缺,这将使小学生在面临突发事件时得到及时的调解。
2 小学德育工作的优化策略
基于上述小学德育工作中暴露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解决问题。
2.1 建立统一的德育目标
在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开展主要依托于德育课程,简言之,各科老师需要在自己的课程中添加一定的德育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小学进行必要的引导。所以,为了保证德育工作的质量,各任课老师和德育主任应积极开展必要的会议对德育目标进行统一和规范。在此基础上,各科老师的德育任务便有了明确的目标,这样,各科老师在德育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才能进行目标一致的引导。同时,各科老师在纵向上的德育方向也应保持一致与递增,具体来说,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小学生的德育目标也应有所进步,在老师的更替中应做好德育目标的衔接。需要指出的是,优秀的德育目标是和现实需要和客观实际相匹配的,在制定德育目标时,不能忽略小学生的阶段性特征,同时,德育目标也应是一个动态调整的目标。
2.2 提升教师的心理辅导水平
毋庸置疑,老师应提升个人的心理学知识,但需要明确的是,老师应以自身的学科作为学习心理学切入点,在此基础上,系统的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并找到本学科与心理学的最佳结合方式。而且,老师应以教学工作为导向,研究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学知识,这样,当老师面对不同年龄的小学生时,依然可以有效的完成其心理辅导工作。除此之外,老师应重视与小学生交流的畅通性。就心理学的知识而言,老师往往不曾得到专业的培训,所以老师在个人学习的过程中必将出现一定的难题。因此,心理学知识的习得离不开校方组织的集体培训,这样,老师将得到专业知识心理学的熏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心理学水平必将得以提升。需要指出的是,一线老师的经验具有较高的价值,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中,不能忽视一线老师经验的交流,交流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老师在互相学习中心理辅导水平也将有所提升。
2.3 建立系统的心理辅导机制
众所周知,知识的学习是系统的,而不是零散的,所以,在学习心理学知识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系统性学习方法。然而,在小学德育课程的开展中,许多老师实行碎片化的教学方式,这就忽略了知识的连贯性,这不仅不能保证学习的效果,而且也很难实现学以致用的转化。因此,为了提高小学阶段德育课程的质量,老师应注重系统性的开展心理辅导。
2.4 建立应急性的心理辅导措施
老师应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广泛阅读,促成心理辅导应急机制的建立。需要注意的是,应急预案的建立必须满足能够应对大多数学生面对突发情况的心理问题。为了落实方案的可行性,老师可以组织一定的演练工作,从理论上使之完备。
3. 结束语
老师应在开展心理辅导的课程中进行筹划,将德育作为教学工作的目标,找出心理辅导与各门课程的最佳结合点,进而将心理辅导融入到各科的教学工作中来,使心理辅导的系统性充分展现,最终达到提升德育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田梅.小学德育教育如何做好心理辅导工作[J].科教导刊(下旬),2018(10):141-142.
[2]蔡抒蓉.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7):139.
[3] 赵将国.小学阶段如何进行学生心理辅导 [J].成功(教育),2013(1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