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体育肩负着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重任。“健康第一”是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安全第一”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理念,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仍然出现一些伤害事故,因此,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寻求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安全;意识;策略;培养
一、体育教学存在的安全问题
(一)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
体育学科在很多学校是典型的小科、副科,经常被其他学科占用,不被学校所重视。由于学校对体育学科的忽略,导致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致使体育教学成为了无计划、无目标、无技术、无方法的活动课。由于体育教师对课程的不重视,自身安全意识薄弱,所以对体育课上各种的安全问题思考不全面,没有向学生告知危险安全因素,使得学生在体育课上进行一些无意识的危险活动,从而导致体育课上出现各种各样的摔伤、擦伤、挫伤等事件。
学校体育的发展是离不开体育器材和运动场馆的,但是由于学校的不重视,更不注意运动场地的建设,部分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还不完善,不标准,不安全。有些学校体育器材设备老化、陈旧、腐蚀等情况极为严重,体育设备没能及时维护和更换,造成体育设备存在许多潜在的安全隐患。
(二)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低
小学生好奇心强、依赖性强、模仿能力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兴趣
难持久、自我约束能力差、爱打闹。这些特点决定,小学生很容易对事物表
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并会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发现事物,而做出一些危险
的事情。小学生由于知识面有限,理解能力差,没有安全意识,识别危险的
能力有限,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加上体育室外课干扰因素多,上课时容易分
心,很容易导致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学科特点导致安全问题客观存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并且需要借助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身体的各组织、器官、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全,身体协调性较差,控制身体运动的能力较弱,所以在体育活动中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方法
(一)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推动素质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内容。各地区的教育部门要起到监督和促进的作用,在日常的会议中多强调学校体育安全,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贯彻积极贯彻给一线体育教师,加强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安全问题的重视,。学校领导也要积极对体育教学安全进行检查,观察体育教师在安全问题上的落实情况,并定期对体育场地、器械进行维修、保养及更新工作,为学校体育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有效增强学生安全意识,体育课热身活动不可废
2.1 体育教学中注意安全意识的培养
教育无小事,体育教育的安全更是大事,要认真做好小学生体育学科“安全第一”意识的养成。强调课堂常规,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尽量穿着宽松的运动服,避免穿着紧身衣服;不要讲锋利的物品放于运动服口袋中,避免运动中摔跤而伤到自身;要尽量穿着运动鞋子,避免穿着太光滑太硬的鞋子而摔跤;听从老师的安排,在规定的场地内活动,合理、正确的使用体育器材。这些安全知识让学生们熟记于心,养成习惯,最大程度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由于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不认知潜在的危险,所以教师要注重安全意识的培养。
利用风雨室内课进行安全教育,介绍体育活动、比赛和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强调体育教学的组织纪律性,遵守规章制度,不打闹,不自作主张,不做冒险的动作,远离危险;走路不打闹、不闯红灯、过马路要走斑马线;不要做危险性强的游戏,不要模仿电影、电视中的危险镜头,例如扒乘车辆、攀爬高的建筑物、用刀棍等互相打斗、用砖石等互相投掷、点燃树枝废纸等。
2.2 家校结合,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
尽管体育课主要在学校进行,但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随着国家对学校体育的重视,家长对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也越来越关注,在周末、节假日,家长也经常带着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由于小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知识掌握的也不够扎实,这就需要家长及时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在参加运动前一定要进行准备活动,同时为学生选择合适的鞋子和服装,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安全的运动场地;指导孩子正确使用公共场所的健身器材;在空气质量差的雾霭天气,不要让孩子进行室外的体育锻炼;疫情期间的体育锻炼,要做好安全防护;饭后不要马上进行体育锻炼,运动后不要马上大量饮水;不要进行野欲,远离深水、湖泊等。
(三)合理安排教学,有效防范伤害事故的发生
3.1 认真备课,增加伤害事故发生的预见性
备课是进行教学设计的一个环节,认真备课是上好体育课的基础。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备场地器材。体育器材和运动场馆是体育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特征,教学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措施,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它是可见的且可预防的。上课前,教师必须仔细检查场地和设备的安全性,如果存在安全隐患,应及时消除。例如:在教学和组织比赛时,应特别注意地面的平整度,并应及时清除小石头,以防止绊倒引起不必要的事故;跳远教学,沙坑没有平整,或者在跳远过程中沙子太少,否则同学在沙坑中留下的砖块和石头等都有可能会造成损伤。此外,最好不要在跑步项目中使用球作为标记,尤其是往返跑步和蛇形跑步。如果将球用作标志物时,则一旦学生不慎触碰到它,它很容易从原始位置滚动,这可能导致学生跌倒甚至踩在球上,从而给学生造成严重的伤害。
3.2 认真做好准备活动,预防伤害事故发生
体育课程的教学活动需要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进行,在安全可控的情况下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达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准备活动是体育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无论什么季节、无论什么教学内容,都必须做好准备活动。
课前准备活动是通过简单的身体运动让机体血液加速循环,体温升高,降低肌肉的粘滞性,改善学生各肌群、韧带、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升学生身心对运动的适应性。体育课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是预防伤害事故发生的最基础的一步,只有认真做好准备活动才能避免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出现肌肉拉伤、韧带撕裂、关节损伤等伤害事故的发生。
3.3 合理安排的运动负荷,避免伤害事故发生
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身体的各组织、器官、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全,功能还比较弱,教师在备课中要周密、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在上课的过程中还要仔细观察学生,通过学生的各个表情及完成动作的质量、动作的准确性、控制身体的能力、学生做练习的积极性等方面来判断运动负荷是否合理。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脉搏进行测定并加以分析研究,来判断运动负荷是否适宜。可以通过改变练习的内容、重复次数,延长或缩短练习的时间、练习之间的间隔时间、练习的顺序和组合,改变课的组织教法等来对运动负荷进行合理的调节。
结束语:
概括而言,只有确保小学体育教学安全落实到位,方可有效组织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促使体育发挥相应功能,增强小学生整体素养,对其身体予以锻炼,强化体能,并引发小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的热忱,为其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奠定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安全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大胆谨慎,更新和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严格纪律,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在培养好学生的安全意识前提下,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庄园.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的培养探讨[J].读天下(综合),2020(6):0235-0235.
[2]杜庆.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的培养[J].体育风尚,2018(1):181-181.
[3]白风江.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的培养[J].东西南北:教育,2019(19):0065-0065.
[4]陈勇.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的培养[J].小学时代,2018(22):75-75.
[5]迟立洋.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的培养[J].成长,2019(7):19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