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下9期   作者:陈淑君
[导读]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需要被重视。小学作为基础阶段,心理健康的教育占据重要地位,因为健康的心理才能促进学生心理特点的较好发展。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需要被重视。小学作为基础阶段,心理健康的教育占据重要地位,因为健康的心理才能促进学生心理特点的较好发展。此阶段孩子的心理健康对日后身心健康起着很大的影响。小学生年龄偏小,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合作完成,以往的学生教育差不多都是学校一方面进行,但想让心理教育达到预想的效果,家庭和学校都应尽量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心理疏导和教育。本文将从家校互助的做法出发,探究家校合作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家校合作;小学生
        前言:家校合作,简单点来说就是通过家庭和学校的相互合作,共同促进孩子各方面不断发展完善,健康成长,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和健康的心理。不管是今后的社会工作还是生活中,面对所有事物都需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是很有必要的。心理健康的教导是一个长期且不可急功近利的过程,需要对孩子从小开展引导教育。这对于孩子以后的发展来说是尤为重要的一个基础。因此这不仅只是学校的任务,更需要家庭和学校的配合完成,才能达到不错的效果。
一、小学生不良心理的弊端及原因
        提到校园内欺凌事件,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校园内频繁发生这样事件的原因就是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这不仅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负面影响,而且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表面上看,发生这类事件是因为霸凌一方缺乏健康的心理,没有正常的心理特点,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关系。
(一)不利于孩子良好发展的家庭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年龄较小,心智不成熟的孩子来说,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是决定他们是否能健康成长的最重要因素。和睦相处,懂得换位思考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很多家庭会因为家庭经济情况不乐观,父母双双外出务工,让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对孩子没有足够的关心和爱护,导致孩子在成长路上缺乏家长的陪伴,成长过程中缺乏家长的正确指导,这是非常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培养的,甚至会给孩子造成永久的、难以磨灭的心灵创伤。
(二)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忽略
        不可否认,随着时代的更新,现在社会对人才的各方面标准越来越高,教育教学上也要求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各方面都较为完善的人。但是大多数人多为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却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现在的家庭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还小时就报了各类补习机构,对孩子要求过高,有些对于孩子学习和生活上的事不知道怎么解决,就直接不管,甚至有些家长不在乎孩子的想法,自以为是为孩子好,从而为孩子安排好了所有,造成孩子对家庭的不满,甚至厌恶。这对于孩子全面发展是有负面影响的。比如因为一件小事就对孩子恶语相向,过分指责,会让孩子自尊心受挫;但是如果父母过分溺爱,过于爱护,那么孩子在日后社会生活中会容易放弃,容易沮丧,对生活失去信心,抗挫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
(三)老师相对重视学生学习情况,忽略学生心理疏导
        我国人口较多,应试教育依然占据主体。这就导致了老师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次要重视学生的其他方面。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从而没有及时的对学生开展准确的疏导,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很多老师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倍加关注,而容易忽略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对其关心不够。甚至个别老师在没有足够了解学生的情况下,会因某件事不当的指责学生,这一系列现象,如果没有有效办法,那么对学生良好心理的发展是不利的。

成绩差的学生会因为老师的关注不够而更加不想学习,对学习没有兴趣,会增加他们的心理问题。由于学校方没有必要的措施来解决孩子学习上导致的心理问题,那么他们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教导,会更加严重。
二、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建议
(一)家长应学会倾听和平等看待孩子
        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总以为自己能够帮孩子选择,自己所做的都是为孩子好,他们很少会听取孩子的意见和想法,无法平等的、像朋友一样的去跟孩子相处。这是阻碍孩子健康成长的一大影响因素。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时刻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经常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尽力联合学校帮助孩子建立良好心理,让孩子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的疏导。此外,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的各种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家长一定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经常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与孩子建立一个有效的、友好的交流环境。学会倾听孩子的建议以及对孩子展开一个正确的引导。
        如果对于孩子的心理问题遇到难以解决的情况,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不要放任不管,更不要采取不正确的方式来解决,极有可能会给孩子造成更严重的心理伤害。在没有正确途径的情况下,一定要实时与学校老师联系,共同了解孩子最近情况,家长与老师双方来分析解决孩子心理问题,相互促进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
(二)以学生的各项发展为主,适当减轻学生压力
        孩子的身心发展不仅需要家庭的以身作则和正确引导,也受到学校老师的影响。孩子也是需要放松的时间的,一直处于学习当中会让孩子身心俱疲,所以家长和老师都应该以适当的方式帮助孩子放松心情,不仅能让孩子有更好的精力进行之后的学习,也能避免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感。现在的很多家长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想法和情绪,为孩子报了各种课下辅导班,孩子从学校一回家,等待着的也是补习机构的学习,根本很少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没有适当的放松时间。因此,家长在这方面需及其注意,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给孩子适当的时间和空间。学校老师除了重视学习之外,也需多关注孩子的其他方面,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做到关注、关心每一位学生,多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尽力呵护爱护并尊重每一位学生,关心学生的想法,不要轻易否定他们,教书育人不仅仅是教会他们知识,也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特点。
(三)有效开展家校合作活动,保证家庭和学校共同促进孩子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和学校如果没有任何沟通的桥梁和渠道,共同有效的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很难的。所以学校方面可以就孩子心理健康方面建立一个家长老师随时沟通交流的平台,以便老师和家长能够就孩子的问题及时沟通解决,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此外,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交流会请家长参加,当面交流,学生也可以当着家长老师的面谈谈对生活中家长做法的不当之处,以及对老师提出哪些更好的建议等等,更重要的是,学校应该设有心理咨询室,并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教育专家,及时为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合理开设有关心理健康的课程,按期为学生举行心理座谈会等等。
        
总结:总而言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决定着以后的全面发展以及价值观形成,不健康的心理不仅会给自己造成不好的后果,还可能会因为自己的行为给别人造成危害。但是家庭环境和学校教学都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良好心理状态形成。所以不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提起重视。家庭和学校都应该积极参与到其中,帮助孩子健康发展与成长,形成良好的心理特点。只有家庭和学校强力合作,一起尽力,才能形成更好的教育合力,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心理,为以后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任云婷.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J].亚太教育,2015(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