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策略与反思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下9期   作者:陈莲花
[导读] 在人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趋势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的人才非常重要,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满足时代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需要。
        2001年6月,国家课程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者王雪萍认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可以分为七大目标:第一,创新意识;第二,实践意识;第三,主体意识;第四,合作意识;第五,发现问题的能力;第六,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人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趋势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的人才非常重要,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满足时代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需要。
        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开展了主题为《历史记忆:口述东莞》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此研究性深入了解东莞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整理自己的学习思路,形成东莞口述历史文章。在此次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我归纳了一些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策略。
(一)转变思维认知
        实现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转变各方面的思维认知,并且尝试把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渗透到高考和学考当中。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评价学校课程设置完善性与否的一个指标,并且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监督,适时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交流与评比,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公开课比赛等。学校应当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未来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从而脚踏实地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不应该把其仅仅视为课程表上的一个空壳。
        只有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从根本上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才有可能从资金、人员、时间作出保证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而尝试把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渗透到高考当中,是引起社会各方面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很好的一个措施。如在语文和历史高考试题中增加小论文写作,在地理高考试题中增加城乡区域规划考察,甚至说在大学院校自主招生时增加综合实践课程的考察。这个想法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但是笔者认为在现今高考体制下,只有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跟高考产生联系,方能引起各方重视,从而实现其常态化。
(二)加强师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的培养需要从各级师范大学做起,并且加强对中学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目前我国的在职教师多为大学师范专业毕业生,教育学和心理学是其必修课程,那如果我们尝试在大学师范专业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必修课或者选修课,让师范生在大学就接受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成、开展的训练,其毕业之后在中小学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授课相信会游刃有余。
        加强师资培养还需要在中小学教师中有意识地培养一批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感兴趣的优秀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培训可以列入东莞市新教师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的必修课程,算进教师继续教育的学分。为了鼓励更多优秀教师加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把讲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也算到确定绩效工资的课时当中,让相关的教师劳有所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积极性将会进一步高涨。


(三)重视课程建设
        如今高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各个省市,乃至学校都是各自为政,缺乏必要的分享与交流,这样让一些优秀的课程资源无法得到推广。本来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就比较匮乏,已有资源又得不到共享则会加剧匮乏的程度,因此以开放的心态共享课程资源,重视课程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省市层面,可以以省市重点课题为抓手不断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探讨与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普适性理论和教学教研策略,并且在全省市推广。在省市区各个级别都可以开展优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评比,一方面形成网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库,一方面印发成小册子分发给各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充足的课程资源,让综合实践活动老师有更多学习和模仿的机会,有了可以借鉴的优秀课程资源可以降低教师的备课难度,也有利于其常态化发展。
笔者在总结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经验时,虽然无法真正突破课程常态化这个难题,但是也在实践中得出一些经验,这些经验有利于在该课程无法常态化的情况下,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最大的有利影响,让学生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心灵和能力的成长。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过程中,我认为需要注重师生互动、鼓励互动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质决定了授课时必须有充分的师生互动。在建构主义的理论里面,师生互动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之间的讨论,又是展示和分享他们思维的过程。师生互动应该采取丰富的形式,在信息技术跟教学融合的新形势下,教师可以把师生互动延续到课堂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可以建立学习博客史学习交流微信群、公众号,更加可以把微课通过优酷腾讯等网站,让学生可以在家中学习。我们可以选择教师跟个别学生的互动,教师跟全班学生的互动,学生跟学生的互动等等,甚至可以采取知识竞赛、你说我猜等形式来进行互动,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当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不要进入一个误区,认为课堂越热闹,提的问题越多,展示的图片越多,就更好地实现了师生互动。为了避免师生互动形式化,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该拒绝戏剧化的表演,拒绝学生的放任自流,拒绝教师的不作为。
        在笔者学生开展东莞口述史实践时,首先笔者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学生指出研究性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方法。然后真心去赏识和鼓励学生,学生会有更多勇气投入到师生互动中。良好的师生互动学生成为了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由此对这门课程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强调过“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的重要性,青年人只有从小就具有敢于怀疑的精神,此后方可有创新之意识。笔者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当学生做口述史的时候遇到困境和挫折,笔者并不急于马上给学生解决问题,马上告诉学生解决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想出解决方法。在学生给家中长辈做口述历史的准备工作中,学生会非常困惑到底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才可以让长辈更好地进入口述访谈。这时候我会鼓励学生独立去思考,自己查阅资料,学会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老师直接给出答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