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的情境化教学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下9期   作者:孙荣娜
[导读] 高中生物学力求从基础性、 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4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培养,经过不断研究高考试题的考察方向和考察形式,我们更提倡运用连续的问题情境开展教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对知识运用和迁移的能力。
        摘要:高中生物学力求从基础性、 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4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培养,经过不断研究高考试题的考察方向和考察形式,我们更提倡运用连续的问题情境开展教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对知识运用和迁移的能力。
关键词:生物学;核心素养;教学情境  
一、生物学科能力要求
        根据国家需要的人才特征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体现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新高考生物学基于学科特点,明确学科化考查要求,从基础性、 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4个维度,对考生所表现出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进行考查。
其中综合性要求考生在给定条件下,综合运用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解决与生命科学相关的问题。应用性强调生物学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考生自觉地从生物学视角思考生活中的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实践及科学探究等情境中的问题。创新性要求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或设问方式,使考生能在新颖的情境中积极思考,完成探究性或开放性的任务等。
二、生物学考查载体
试题情境是实现考查目标的载体,其合理创设能有效激发考生思考作答。结合生物学的学科特点,生物学试题的任务情境包括以下3类:
1.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是指学生日常生活中或社会实践中常见的生物学相关现象或问题。例如:
①农业、浇水、施肥等栽培措施与植物生长、产量的关系;
②外界诱因导致的生物变异;
③生物个体的来源,不同疾病的病因及遗传表现;
④运动或劳动时对机体水分、盐分和体温的调节;
⑤营养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⑥抗生素与病菌耐药性的产生;
⑦生态系统中(如农田)的动(病虫害)植物(杂草等)种类、分布和调查方法等。
2.生物学实验在生物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例如:
①根据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探究实验,提出实验材料的替代、实验结果分析以及实验方法的实践应用等新情境;
②对于影响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的探究,并应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如加酶洗衣粉);
③根据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建立其与基因工程概念的关联;
④根据遗传学规律,对作物育种中的特定品种提出研制方案; 对某些人类遗传病的发病和预防提出合理建议;
⑤利用生态学知识规律(如演替),对生态修复提出合理建议。
利用这些学生学习过的现象或问题作为试题情境,在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热情,有助于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3.生命科学史述说生物学科发展的脉络轨迹,是生物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含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研究思路方法以及独特的社会价值。例如:
①DNA双螺旋的发现使生物学研究进入分子生物学时代,在研究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多学科交叉;
②基因工程的建立实现定向改造生物学特性的目标,从而提高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生物医药中的工作效率。
用生命科学史作为试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在科学研究精神和科学研究方法方面得到启迪,学会继承、借鉴和创新。同时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热爱自然、崇尚科学的意识。
三、例谈情境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在一轮复习中如何实施情境教学?我以 “内环境稳态调节”这个专题的复习,探讨一下教学思路:
1.研究历年考题,对本专题高考试题内容、呈现形式、试题特点和能力要求进行分析。

                
通过对历年考题的分析,我们发现高考命题中对本部分内容的考察相对单一,即神经、体液和免疫,一般分开考,且考题更多是以实验情境实验思维的形式进行考察;结合着这些特点,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也侧重对三种调节实例的单独分析,复习时通过设置具体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思考、辨析和反思的过程中进行细致剖析,通过呈现调节前后的曲线变化结果等,锻炼学生推理和语言表述能力;同时也会设计一些相对简单或学生熟悉的实验设计,以巩固学生科学实验思维习惯,激发学生创新设计的潜能。
2.教学设计——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
设置情境:田径是世界上最为普及的体育运动之一,也是历史最悠久的运动项目,田径与游泳、射击被视为奥运金牌三大项目,51枚金牌也是奥运金牌最多的项目,“得田径者得天下”也由此而来。
        思考与讨论:在田径运动过程中,我们通常会有这样的感受:①越跑越热,出汗增多;②感到口渴。请尝试解释上述原因,并写出调节过程。
在解决上述情境问题时,学生即巩固了基础知识,同时也在初步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接下来为了强化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我们进一步抛出以下问题:
①运动过程中人体内的热量来自?产热器官和散热途径主要有哪些?
②小明在跑步比赛后立刻冲了个凉水澡,结果当天晚上就出现了发烧发热的现象,请给予合理解释。
③小明在生病前后对自己的体温进行了连续的测量,记录如下:
据图分析AB、BC、CD段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关系?CD段体温调节过程?
④在体温调节过程中,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
为什么当缺碘时,人体会出现甲状腺肿大?
⑤哪些现象与“口渴”调节过程相同?
⑥有同学发现平时“喝得多就尿得多”,为什么?
所以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他决定尽量少喝水,可以吗?
⑦夏季与冬季相比,平均尿量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⑧知识迁移:医生建议老年人每天早晨起床后,应饮一杯水,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脑溢血的发生,平常生活中,应注意定时饮水,不要等渴了在喝水,因为口渴表明内环境已经缺水了,使血液变得粘稠…
事实上我们发现,这些情境的使用,尤其是在课堂中间学生思维开始分散的情况下,既很好的再次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又联系了必修一中关于水的生理功能和运输方式,可谓是一举两得。
这节课为了锻炼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我们在学案中设计了“体验高考”的环节,展示了2018年I卷中31题的实验设计-“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让学生体验了高考试题的实验设计思维。
一个专题设计下来,通过设置对生活实践或病理情况等情境,我们也感觉到了学生对于知识应用能力方面的提升,也感受到了学生不断增长的学习自信和热情。复习备考过程中, 特别是一轮复习的收官阶段,可通过连续的问题情境进行大单元整合,以避免“知识碎片化和割裂”, 削减“知识细枝末节”,淡化“记忆背诵的要求”。既有利于侧重对(生命观念)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基本过程、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培养,也有利于注重对(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学生提取信息、解决问题能力和对实验结果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樊嗣鸿.高中生物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方式探讨[J];课程教学研究;2012年10期
2. 严生红.“问题解决”——激活生物新课程教学的金钥匙[J];中学生物教学;2011年12期
3.蒋巧娟.基于情境化的高三生物复习学案编制及应用[D];贵州师范大学;2019年
4.吴光征.“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徐丽琴.高中生物专题式复习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时瑞春;;高考前生物复习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08期
7.陈珺;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策略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