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效磨课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将某个教与学的细节进行反复“打磨”,使课堂教学保证高效。本文是以北师大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1节“杠杆”为教学内容,经历了“一课四磨”的磨课历程和个人的总结。
关键词:磨课;课堂;教学设计
1.磨课的过程
1.1引入环节设计
引入对一堂课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一磨,主讲教师展示的教科书中图9-1图片,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形成知识,学科组一致认为这一形式虽能视觉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尚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二磨,选取观察天平使用过程中转动情况和结构特点,自主探究杠杆概念,学科组认为学生并不熟悉天平的结构原理而未达到预期效果;三磨,降低二磨引入难度,选择螺丝刀将木板上的钉子拔出来,并问“用到了什么原理”,学科组认为螺丝刀的应用在杠杆的分析过程不明晰,部分学生没搞明白,未达到预期效果;四磨,经过名师和学科组共同决定,引入从改造世界的工具开始,出示木板上有很多钉子,问“同学们有哪些方法可以拔出钉子?”并上讲台示范,不同方式拔钉子活动的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随后提出问题“这些工具在使用过程中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在一片浓郁的探究氛围中,导人新课。
1.2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最基础的知识,教材提供了实验装置图及实验数据分析表,意图通过动手实验与数据分析,使学生能够得出结论。
一磨,教师演示教材“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如教材图9-4,让学生完成教材表9-1,学科组认为大部分学生仅按教师的要求填写,没有真正的理解各概念及原理;二磨,结合学科小组的意见,课上让学生自主完成“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学科组认为活动形式对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学生并不适合,但耗时较长,缺乏展示的媒介;三磨,结合学科小组的意见,课上让学生自主完成“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然后上讲台展示过程,学科组认为效果有很大提升,但耗时长的问题并未解决;既要学生充分参与也要提高课堂效率;四磨,名师和学科组建议,课上“杠杆平衡条件”实验设计为课下实验,要求学生录制实验过程、完成实验报告。分析四磨,优点如下:①实验器材可选择自己易得的材料,培养学生创新精神;②学生课下自主完成实验,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步调,快者可快,慢者可慢;③探究实验无需拘泥于实验室和课堂,借助多媒体网张手段完成本实验,符合时代要求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1.3难点突破 “力臂的概念”,学生不易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一磨,采用PPT演示力臂的概念和画法这一过程,学科组一致认为这样操作速度太快,不利于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力臂的概念”;二磨,调整为出示力臂概念,教师动手在黑板上做演示,学科组认为教师在黑板上做演示学生局限于被动观看无法主体参与。三备时,针对一备方案和二备方案存在的问题,学科组认为出示杠杆平衡图,让学生自己去画力臂,学生和教师纠正错误。四备时,名师和学科组认为前面的设计不能深度理解力臂,依据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先让同学们课下自主完成教材图9-4学生实验,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然后课上给各个平衡条件命名,最后,课上分享不同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深度体会力臂概念。学生以杠杆平衡实验条件命名学习力臂的概念及画力臂,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从给出概念记忆到主动命名将难点内容分解,符合初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规律,利于学生的理解。
1.4 知识拓展使课堂教学更加完美。仔细研读课标,分析本节教学内容的知识主线是“杠杆一杠杆平衡条件一力臂一拓展”
的过程结合板书,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与学生一起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网络。最后,教师以拓展“省力费距离或费力省距离”,激起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讨论,整堂课伴随学生对物理观念的感知和敬畏而结束。
2.感悟
磨课不仅仅是一节课的打磨、教学法的打磨,更是对一位教师如何高效教学的打磨。本节课例从引入环节的设计、重点实验的探究,难点的突破等方面反复斟酌,无一不是对细节的精雕细琢,正是因为如此,才带来了教学目标的高效完成,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的有效磨练。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磨课对促进初中理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案例与实践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网络初审号:LZ2019-4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