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与新课改相伴相随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下9期   作者:吕华娟
[导读] 从教十九个年头,新课程改革之风,一直在耳边吹拂。
        从教十九个年头,新课程改革之风,一直在耳边吹拂。从2000年刚刚步入讲坛诚惶诚恐的新手到今天经过多年历练后逐渐形成自己风格的教学骨干,我与新课程改革的两次不期而遇的邂逅,有学习、有思考、有交流、有碰撞、有历练,有蜕变后收获的美丽。
        一、美哉:比赛中收获自信
        我与新课程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第八届余姚市教坛新秀评比活动。怎能忘记,为了准备第一轮的理论考试,我在网上苦苦搜索当时是思想品德的新课标。第一次我找寻到她,便如饥似渴的捧在怀中品读起来。怎能忘记,2003年3月17日那一个不眠之夜,翻着要上课的新教材那薄薄的两页内容,我如履薄冰,不知如何解析教材,设计教案,建构课堂。第二天仓促的应战,让我狼狈地败下阵来,那份痛心疾首至今让我记忆犹心,新课程你伤我伤的好痛。
        我于新课程是一位过客,新课程于我,恰似一弯新月,远远地我感受到她的清辉,却始终抓不住她的神韵。我开始怀疑自己,变得很自卑。幸好,学校里有师傅们的开导和引领。此后的日子里,我有机会听到许多前辈们有关新教材的师范课。前辈们那春风般温馨的话语,行云流水般自然清新的教学设计;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参与,自信大方的发言,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一下子唤醒了我迷失的记忆。以生为本的课堂,这不是新课改的方向吗?
        让我找回自信的是2004年余姚市组织 “走进新课程”的一次演讲比赛。我清楚地记得我演讲的题目是《最美》,演讲中的主人公是小A,他对课堂的态度从开始的乏味到后来的喜爱,正是基于我以生为本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这次演讲深受评委们的好评,获得了余姚市的一等奖。之后,我告诉自己要积极参加市或校组织的与新课程有关的各项活动,那是历练自己的机会,也是自己成长的平台。余姚市教坛新秀、余姚市骨干教师榜上有名,余姚市教学设计、余姚市教学叙事、宁波市优质课、浙江省教学案例等获奖。这一路的付出,我在比赛中煎熬,在比赛中凤凰涅槃。虽然前方我还会遭遇失败,但我告诉自己,失败也是一种成长。享受比赛的过程,我相信我能行!
二、美哉:培训中拓展眼界
在今天,开放的世界中,关起门来,闭门造车肯定不行。自己要牢牢抓住,有时代性、有时效性、有借鉴性,接地气的教师学科培训。这犹如一场场及时雨滋润了我的心田,也潜移默化地浸润到我的教学中。
        19年的教书生涯,有过很多次教师培训,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这三次:2006年浙江省思想品德优质课评比的观摩课,2011年浙江省新生代的展示课,2018年浙江省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培训。
        2006年省优质课的观摩,我清晰地记得:杭州外国语学校简珞老师上的“情绪魔法师”这一课,她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哈利波特这一主人公,来串联设计整节课。通过绘制情绪蛋糕,快乐魔盒,魔法大比拼,快乐魔法课堂,魔法学校毕业考试、唱响毕业歌,这六个环节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这种人物串联法,让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借鉴和模仿,使上课思路清晰,教学效果明显。
        2011年浙江省新生代优质课,查李老师上的“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这一课,给自己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查理老师依据新课程标准,大胆处理教材,自主开发课程资源,通过“路”和“手”为主线,结合学生身边的故事。这是极有震撼力的一堂课,现场全体师生都被带入动情的浓厚氛围中,前来听课的200多名教师大多都感动地热泪盈眶,很多学生更是潸然泪下。从这一次学习中,也让自己深深认识到:课堂教学设计必须源自真实的生活情境,课堂教学要走心;老师的语言魅力对学生情感的渲染,灵魂的触动是如此的美妙。
        去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浙江省组织的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的培训。在培训会上,陈雅琴老师、曾夏凤老师、朱文雅老师、郑慧敏老师分别对九年级上、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单元解读。他们对教材的内容作了深入、全面、细致地分析和讲解,并对教学实施给出了许多合理、实用的建议。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吕凌老师介绍的法治课堂教学模式“落地、生根、开花”。这给自己很多的启发:繁多的课堂环节,多样的教学形式,可以结合某一个专题整合成一定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会更加行之有效。
         三、美哉:实践中培养技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培训、比赛都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如今的道德与法治新课程,不再刻意追求热闹的氛围,不再滥用繁多的活动,不再进行无目的讨论。思维的深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上了新的日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回忆、体验、感悟,升华情感,培养了多种能力。


        翻转课堂、同课异构、讲师生的真实故事、走进家乡、国学经典进课堂、时政热点教学等结合新教材开展的有特色的公开课,不仅形成了鲜明的个人教学特色,也让课堂更走进学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道德与法治课也要结合新时代,不断地推陈出新。制作微视频是课堂教学开展的一种有效手段。2016年我积极参加了余姚市组织的“童蒙养正、廉洁润心”微视频制作,去年我负责参加了浙江省微课集的制作大赛。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自己课件的制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运用这些微视频,服务于课堂教学,让课堂变得更灵动,更丰盈,学生从中更是收益多多。
        新课程理想的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是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暖双手的怀抱;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我要追求的理想课堂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事要做。
        四、美哉:阅览中积淀知识
        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它包括情感、道德、法律、国情等内容。好的课堂,来自于好的教学设计。结合新教材,教师要广涉各种知识,除了通过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地方新闻,留心身边的事外,也要阅读一些与学科教学有关的专业性的报纸与杂志,如《中学生时事政治参考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教学月刊》等杂志。通过这些报纸、杂志,第一时间了解新课程实施的理念、新课程教学的实践、新课程的教学成果等。
        阅读一些中外经典文学也非常必要。结合新教材的内容,有选择性的阅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余华的《第七日》、《活着》等,国学经典《论语》、《道德经》、《三字经》等。不仅增加了教师的文化底蕴,也可以为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服务,教师用时可以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阅览不仅可以是纸质的文本,也可以是电子版的书籍、视频、微课。如21世纪教学网站中与我们道德与法治课,有关的名师工作室,通过浏览他们的活动、教案、课件,成为自己备课素材的一部分。这几年还出现了一个新事物---微信公众号。结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我经常光顾的有这样几个微信公众号:初中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课、道德与法治微课堂等。打开手机,阅览这些微信公众号,一是浏览方便,二是更新及时,三是交流方便,成为自己的教学神器。
        除此,电影、电视节目、公益广告、微视频等都可以成为新课程教学的一部分。如一些励志的电影片段《后天》、《战狼》、《人民的名义》等,如电视节目《大国工匠》、《法治中国》、《朗读者》、《阅读阅美》、《超级演说家》、《历年感动中国人物》、《历年3.15晚会》、《最具良心奖颁奖典礼》、《历年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等。通过这些素材引入到新课改下的课堂,拓展学生的视野,从别人的经历中,丰富他们的人生经验、掌握社会规范、社会技能、形成社会道德规范,提高有效参与社会的能力,给学生今后的人生更多引导与借鉴。
         五、美哉:写作中汇聚成果
        很多教学实践的案例、反思、说课、评课,这些教学实践往往是细微、点滴的。做一个有心人,把这些所思所想,及时的记录下来。这不仅是自己的成长历程,更是分享经验与智慧的过程。
        道德与法治新课中有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努力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气质、彰显生命教育主题、强调公民意识教育等理念。每一个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归纳、提升就是一篇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好文章。也可以结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栏目: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拓展空间、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等。通过每一个栏目的有效使用,形成一整套自己可以操作,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也可以写成一系列的好文章。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与道德与法治新课程相结合,这里又有很多文章可写。
        结合新课程,我把教学中的思考写成案例与论文。其中有《给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依标施教,同课异构》、《法律概念、条文、案例在教学中的是释疑》、《真实故事、感染学生》、《让思品课更好展现人文教育的魅力》、《国学经典让道德与法治课熠熠生辉》等文章。这些都是新课程改革下自己努力尝试,总结经验带来的丰硕成果。
        生命是美丽的,基于生命的课改是美丽的;成长是美丽的,基于成长的课改是美丽的。学习、活动、比赛、培训、上课、写作,让自己与新课改的相伴相随中,与学生一起成长,一起收获美丽的人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