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家校互动初探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下9期   作者:许娅萍
[导读] 年初,处于疫情特殊时期,老师、学生互不相见,家长成为“第二教师”。
        【内容摘要】年初,处于疫情特殊时期,老师、学生互不相见,家长成为“第二教师”。如何在这样的处境中,继续和谐家校互动工作,打卡成为了联系彼此的重要工具。老师既想要持续打卡,又想要让家长欣然接受这份负担,并极力配合。那如何让打卡变成一件“痛并快乐着”的事,将原本苦的事情,当作蜜的事业来酿造呢?
【关键词】  打卡  家校  互动
         “打卡”是一种“形”的存在,还需要一种内在“神”的滋养,如同树需要扎根才能茁壮成长。“打卡”这棵“树”也需要根,它的“根”是情感、是思想、是信念、是齐心、是凝聚力,是共同的奋斗目标。有了这样的“根”,打卡才会“形神兼备”,得人心。所以,像种树一样,用心“培植”打卡,可寻可探。
         一、用心“培植”耐性,以诚暖人心弦
        ㈠注重起步,耐心为重,尊重为先。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笔者认为,好的打卡起步,是“高要求+耐心+尊重+高质量”。确定打卡项目后,就要事先说清要求。明确了要求、约定,就按章执行。起初时,可能会存在种种情况,如,忘记打卡,打卡的内容不符合要求(视频不完整、未标注相应的数据、时间过长或过短等)。但是,已经有了规定的事就按章办事,不合要求、需改进之处要点明。一点一滴指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话说得合情合理,让听者心悦诚服,感受到:“老师检查作业是认真的、庄重的,我也要认真对待才好!”即使明确指导甚至多次提醒后,可能还有家长和孩子达不到要求,此时绝不能急躁,切记耐心,耐心地说、耐心地等,充分尊重家长和学生的改正过程,给足时间和空间。
        ㈡多方体谅,坚守原则,静心等待。
        人的个性、思维是多样的,工作、生活环境有不同,对事物的接受、理解能力也是有区别的。同样一个任务布置下去,可能总有部分人理解得不一样。面对这些情况,老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多方体谅,通过沟通了解对方真正的原因,得知确实存在某些困难后,反复、耐心地指导、帮助。让家长和学生感受到:不管多久,老师都在等着我的作业改正好上交的,我要好好做才行。比如,有个学生,第一次写话打卡时,内容写得短、错字错音多,而且前后语句不通顺。批改时,标注“1、2、3、”,把需要改正的地方说得清清楚楚,并留了一句:我等着你哦!结果到第三天,这个学生的修改作业都没有发过来。于是,继续主动询问订正情况,这回没过几分钟就订得好好地重发回来了。看来不是没有时间,是家长和孩子没有重视。经过这一次,后来的写话作业,这个学生不仅质量提高了,而且再没有拖延过。想必家长和孩子都知道了,作业有错就是要好好订正的,老师可以给够时间,但不会忘记事情。这是老师对学生的事情负责,怎好还要让老师反复提醒呢?如此一来,不经意间家长和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以巩固、提高。
        ㈢弱势群体,多加关注,充分鼓励。
        班级里难免有在各个方面或某些方面总是处于落后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与其家庭环境、父母的个性、职业特点等都有关系。面对这类少数群体,要多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起点再低,只要有一点进步,都给予充分的鼓励。不仅要鼓励孩子,还要表扬家长,理解家长的辛苦付出,体谅家长的为难之处和心情感受。适时提出改进的方法,试行建议。如果家长接受了建议,并看到了行动,就再多加鼓励和表扬。如果家长迟迟未行动,也要满怀尊重地询问原因,不遗余力地给予帮助,耐心等待,一旦发现亮点,不吝表扬和肯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老师的诚意,家长还是很能体会的。
         二、用心“培植”思想,凝聚教育合力
        ㈠以身示范,带头学习,经常交流。
        作为班主任,不仅带领一个孩子群体,其实还在带领一个家长群体。家长群体能否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助推力量,也是要组织学习和培训的。为师者,也是为人父母的。

传输、沟通某种理念时,如果是站在同为父母的角度去表达,这相当于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探讨,听者会更易接受,觉得通情达理。不过,这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而已。更重要的是,老师想要树立某种理念、观点时,要能拿出“证据”,说话有理有据,方能树立言论权威。如教师发现有利于家庭教育的观点、理念、操作策略,可以通过拍照,将书本上的知识传输给家长。(下图就是其中之一,也隐含着一个道理:思考问题,少用情绪,多用头脑)让家长们见证,老师所说并非胡言,而是科学。如此,家长自然心生信念,心向老师。经常在班级群里交流、分享阅读到的这类“证据”,慢慢地,家长的思想会改变,那形成上下一致的教育合力也就不难了。

        ㈡捕捉正能,促进发酵,凝聚力量。
        关于这点,先推荐两个词:扇风点火、添油加醋。“火”是正能量的火,“油”和“醋”要加得自然得当。哪些事值得这样做呢?如跳绳打卡中,有的孩子跳得特别少,孩子无奈,家长干着急,可能也因此常常鸡飞狗跳。此项打卡用的是视频。这时,会有跳得好的孩子的家长自发为他们指点,或建议方法或给予鼓励,还会引来更多家长的评议,有的诉说类似的经历,有的谈谈各自的窍门。这些让孩子跳不好绳的家长,倍感欣慰,汲取了不少力量,自我安抚情绪,重新树立斗志。总之,那画面是相当温馨、和谐、友爱的。其中,不乏励志成功的。有一个孩子从一分钟只能跳二三十下,通过有效训练,找对感觉和方法,一个学期都没学会的事,几天就搞定了。面对这类的典型事例,老师要懂得适时组织语言,以最动人的表达,传递其中所蕴含的所有正能量。捕捉正能,促进发酵,汲取力量,各家欢喜。
         三、用心“培植”情趣,乐享其中滋味
    ㈠不妨“虚情假意”。
    细节之处献殷情。现在的手机微信上拥有各种有趣的智能图片,老师不妨借图表达情意,拉近彼此心与心的距离。毕竟,老师也是凡人,也应有世俗的情感表达方式。这些图片,样子可爱、表情夸张,可以将老师的情感翻倍地表达,或称赞或喜欢或鼓励或肯定,或高兴或喜悦或开心或骄傲。不仅可以谈学习、作业,也可以偶尔称赞孩子长得更帅了,有趣了,可爱了等等。家长都会很乐意听,之后就会更乐于协助老师的工作。只要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增强老师与家长的和谐沟通,适当的“虚情假意”未尝不可!
        ㈡不防“情书表白”
        2月14日是情人节,本该只是情侣、爱人之间的事。那天,笔者将情人节“曲解”成“有感情的人 ”的节日,大大方方地在班级群里表白了一番。刚过去的“三八妇女节”,现流行称“女神节”,又是笔者表白的好机会。那天,笔者还写了一封长长的“情书”,将班级里的每个孩子及家长夸了个遍,既是对前阶段打卡成果的总结,也是对接下来打卡活动的再激励。因为,到现在为止,较多家长已经开始上班,在保质保量按时地完成打卡工作方面增加了不少难度,有时间上的,有空间上的,有因为家长自身事务的,有因为亲子矛盾增加的等等。选择在这个时机来一番含情脉脉的表白,对于保存势气、聚拢人心还是有帮助的。
        现在,班上的各项打卡,只要老师说清了要求,家长们都会按要求执行,统一度比较高。打卡从“不会”到“会”,从“易忘”到“自觉”、“主动”、“积极”甚至是“超额完成”,习惯成自然,老师不用啰嗦什么,只要按时检查即可。打卡成为了在现今这样特殊时期的常规的“教学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以上仅限于本班内的情况陈述。在另外的一些环境里,“打卡”是个敏感词。这般之下,笔者还在此处大谈打卡,着实是冒了些风险的。笔者也是鼓足了勇气才敢坚持施行打卡制度。教师终究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职业。但身为其中的一员,又情不自禁地投入并热爱着这份职业。希望,打卡能拥有一片明朗的天空。
        
参考文献:
[1]简·尼尔森,琳·洛特,斯蒂芬·格伦.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9月第12次印刷.
[2]雷夫·艾斯奎斯. 第56号教室的奇迹[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9年3月第10次印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