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环境下的古文教学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下第9期   作者:范瑞桃
[导读] 大语文环境下,以身心发展为主要教育目标,语文学习不仅是提高能力,更是民族传承的一种责任。
        摘要:大语文环境下,以身心发展为主要教育目标,语文学习不仅是提高能力,更是民族传承的一种责任。在大语文环境下,古文作为中华民族在千年发展过程中保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更应该得到重视,可以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关键。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采取多种不同策略,让古文教学得到更加系统科学地发展。
关键词:大语文观;古文教学;教学目标;教学效果

        引言:大语文教学观在近几年中重新回到了公众的视野中,受到了众多语文教师的欢迎。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始终都作为文化基础课程存在,但在社会大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始终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很多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较弱,没有认识到语文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传承上的重要性。而在众多语文能力中,以古文能力最为薄弱,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改善。
一、古文教学发展现状
        对于大部分初中生而言,古文学习难度较大,将古文和现代文摆在了对立的两端,但实际上,古文和现代文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能够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古文书写本身有很多的规矩,在词汇用法较为复杂,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和学生将古文教学当做词语积累,盲目的记忆词汇,而不是真正品味文章,古文教学失去了起最根本的目的和价值。古文教学应该是生动的、有趣的,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古文中,感受到另一个时代下的文化精神。但在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古文学习的功利性不断提高,古文教学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不是传承了解古典文化。在枯燥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对古文的兴趣逐渐降低,更有一部分学生对古文形成了片面的、错误的认识。
二、古文教育教学的价值意义
        古文是中华民族历代祖先前辈的思想精髓,他们的精神凝练在小小的文章中,只有深层次阅读,才能够真正感受到文字背后的魅力。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历史文明之所以可以延续至今,古文字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习古文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古代文明,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肩负起来的重任。尤其是在大语文环境下,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逻辑得到锻炼,情感认知和心理认知也可以得到健康发展。中国很多优秀文化都是被记载在古文中,了解一个地区的发展历史,就必须读懂文言文。以非遗文化的传承为例,很多优秀的非遗文化都被记录在地方县志中,想要更好地保护、传承,让非遗文化得到可持续发展,就要读懂文言文。另外,“以史为镜”、“以史为鉴”的前提都需要学习文言文,才能够真正帮助中国发展。最为重要的是,大部分文言文中蕴藏着的精神思想文化,在今天依然适用,在教育当代国人上具有不可忽略的价值。

总而言之,在大语文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古文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民族文化自信心,培养其成为一个合格的民族接班人。
三、大语文环境下古文教学方法
(一)充分结合史实调动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史实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讲解古文内容前,先利用历史故事作为导入,为学生讲解古文中出现的历史人物或者历史故事。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加深学生记忆。教师还可以介绍作者背景和生平,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更好的感悟文章中的情感。另外,强化学生语感提高品读能力。古文教学不仅是对字词句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语感,相比较现代文学而言,古文重视韵律,诗词最初都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古人采用“吟唱”的方式诵读诗文,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内容,表达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字感悟能力,以此真正的体会文字内蕴。比如,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古文故事性较强,教师可以结合历史小动画,作为课堂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世说新语》一课中,教师可以从网络上获取有关动画片段,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吸引学生注意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课堂难度。
(二)深入挖掘内涵落实情感教育
        古文教学不能够局限于古文本身,古文知识、古文翻译并不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体会古人的情感,了解文章中展现出来的人生观、价值观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也是古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尤其是入选初中教材的古文,不仅具有加强的文学性,也具有精神教育价值。如:《归去来兮辞》、《陈情表》、《项脊轩志》等,如果仅从字词上理解,古文的美感无法完整地体现出来。教学时,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字词句,还要引导学生对古文进行鉴赏,体会到古文作品整体的美感,理解古文作品背后的精神内涵。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文章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苏轼在文字运用上的美感,不仅具有传统词赋的特质,同时又具有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最为主要的是,文章中表现出来的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和其看待生活的旷达乐观。比如,教师可以借助简单的影片片段,让学生对苏轼形成立体化的认识,结合现代文化知识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感悟文章情感。
总结:综上所述,古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载体,学习古文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历史、了解历史,将民族文化不断的传承下去,继承发扬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让中国以更好的姿态伫立于世界舞台上。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古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教学活动背后的意义,为学生奠定传统文化的基础,让学生认识到古文的魅力,体会到文化的博大精深,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云飞.大语文观下语文课堂开放性研究——以不同教学环节的“开放性问题”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3):44-46.
[2]王胜.大语文教学观下的五年制高职古诗词教学策略初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2):26+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