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创作性戏剧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下第9期   作者:邓黎升
[导读] 戏剧是全世界比较古老的文化表现手法,其本质上是由什么演化而来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观点。
        摘要:戏剧是全世界比较古老的文化表现手法,其本质上是由什么演化而来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观点。而溯本追源,创作性戏剧是戏剧派生的;所以说,创作性戏剧是属于戏剧的,但创作性戏剧特点在于随机发挥、表现形式广泛,适合大量推广。语文课本一般是古老的文化知识,承载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古诗。而创作性戏剧刚好可以和语文知识进行结合,对文言文进行革新,并且进行二次创作。本文从创作性戏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作性戏剧
        创作性戏剧就字面意思而言,是一种要发挥即兴能力的创作方式,能给戏剧参与者带来丰富的写作、表演的机会,对教学非常有帮助。在20世纪上半叶,它就已受到大量的进步学者关注。随着时间的变迁,创作性戏剧在欧美国家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在中国却很少有人关注创作性戏剧,有关的资料很少,笔者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带来创作性戏剧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机结合的一些新看法。
        一、创作性戏剧的由来
        “创作性戏剧”一词在1977年由美国儿童戏剧协会检查教育戏剧词汇后,定义为:“创作性戏剧”是一种考验即兴能力,并且是一种非正式的展演。尽管在传统经验上人们认为该戏剧主要和青少年、儿童有关,但从整体上来看,却可以适应任何年龄阶层的人。从创作性戏剧的程序上看,领导者带领一队学习者,通过领导者的启发,让学习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创作出好的作品,和领导者积极沟通共同完善。同时也能帮助学习者拥有更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加优秀的写作能力。而它是以人的本性去创作、去发挥、去想象,进而让学习者拥有比较强劲的写作能力。而领导者要负责对学习者的纠正、规范,以免出现本质上的错误。
        二、创作性戏剧的发展
        进步主义的教育思潮对创作性戏剧的推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的代表人物杜威,针对当时注重记忆、“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等理念,在他的《进步教育》中,认为戏剧表演就是一种非常棒的方法,应当被大力推广。在1930年美国的戏剧教育家温妮弗列·瓦德出版的一书中,率先提出“创作性戏剧”,一直沿用至今。在美国,创作性戏剧已经是成体系的研究、成规模的创作。中国大陆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并没有积极参与创作性戏剧研究,这就造成对创作性戏剧的研究一直处在落后水平。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创作性戏剧的应用策略
        (一)戏剧教材
        要将创作性戏剧跟语文有机结合,需要进行前期的铺垫。第一步就是选取合适的素材,语文课本中大量的古诗、现代诗、散文等,老师要精挑细选,找到更能引导学生的素材进行二次创作,针对不同情况再次创作新的内容,如《观沧海》可以选取合适人员扮演。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创作性戏剧是泛指,而话剧等方式才是特指。不要把自己的思维方式限制死了,因为创作性戏剧本身就代表了高度的创作自由。


        (二)创作剧本
        一般情况下来看,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而创作从根本上决定了演出是否精彩,就像一个电影,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剧本,就拍不出好看的作品。哪怕用大量的资金砸出一部电影,但如果主层的结构出现了错误,就只能招来一片骂声。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写出精彩的剧本。而对戏剧和语文的有机结合,多数教师抱有初中学生无法写剧本的一般形态认知,但这样的想法往往是欠缺考虑的。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能教授创作剧本的普遍规律,学生当然是不会的。而在教授的过程中还可能会发现一些拥有艺术天赋的学生。而在教师创作剧本时,如果不能把剧本和学生联系起来就不会让学生有参与的热情,采取学生的现实生活,提炼成戏剧。或者是以话剧形式即兴创作,尽量在让学生们都参与进来,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一个社会上,肯定有文静的、活泼开朗的、少言寡语学生。相对于一个班级,这是一个微型的社会群体。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家庭情况,而通过戏剧的创作可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让活泼的人拥有更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少言寡语的不再沉默。而对道具、舞台设计来说也要让学生参与,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三)演好剧本
        一个剧本的创作,离不开整个团队的协作,剧本的诞生更加离不开参演人员对它的演绎。而剧本的演绎是参演人员对剧本的一种认知与理解,首先参演人员必须把它翻译成属于自己的语言,等到自己理解透彻,才可以进行生动、形象的演绎。其次,教师要针对主角配角进行合理的区分,不至于让主角暗淡无光,而配角熠熠生辉。否则总体而言,这是一种本质上的错误表演方式。要注重环境的整体营造,环境营造的成功与否决定了观看人员是否会跳戏,一旦有跳戏的情况发生,很大程度上原因在于整体环境的营造失败。如《再别康桥》的背景在一个湖上的桥,需要对特定的环境进行重构。如果能复原原文的环境,就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要保证学生对剧本的熟悉程度,保证剧本能进行充分演绎。并对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的动作进行反复揣摩,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戏剧的魅力。
        (四)评判剧本
        让创作性戏剧跟语文课本进行融合,目的不在于培养优秀的演员和导演,因为这些事情是大学干的事情,而是为了让传统的语文课本和创作性戏剧有机结合,给学生创造更有艺术氛围的环境,能发现学生长处,并加以引导。作为教师能意识到,戏剧只是对课本的一种表演形式,切不可将这两者的从属关系弄乱。可以考虑组成一个评判小组,按照教学目标严格审查,考评教师的剧本质量、学生的参与度、道具的设计满意度、场景布置的满意度、家长的反馈。把这些综合考虑,进行总体效果的打分。搜集其他学校做法,进行数据的分析、对比,研究其差异性。
        四、结语
        总之,想要把创作性戏剧带入初中语文教学,主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剧本的选择与二次创作;另外在于对参演人员及场景道具的确立;最后一点在于对于创作性戏剧的把控,如果把握不了,就会形成一些不利的影响。只要做好这三点,就能给传统语文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张晓华.创作性戏剧教学发展与应用[J].幼儿100(教师版),2019(09).
        [2]高婷婷.活动教学法在高中戏剧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