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向全体,建构师生民主、平等侧重阅读方法的指导,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高教师智慧导学能力,追求全面发展的课堂;营造师生个性绽放氛围,促进个性发展的课堂。
立足“语文素养”,建构阅读课新模式;创新阅读教学新课型,让语文课“亮”起来;侧重阅读方法的指导,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学本课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导言:
学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同时重视教师的导学作用,师生相得益彰,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也从有效课堂中更新了观念,提升了教育智慧和教书育人的能力。随着课改的深入,有一些小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其中,让老师们感受最大的是,“学本课堂”上的语文教学变得死板了,失去了本有的“语文味儿”了,在这样的疑惑下,课改团队开始了反思,如何利用“学本课堂”上出一节底蕴深厚,真正有“语文味儿”的语文课。
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先生说:“素质教育的精髓是十六个字,即‘面向全体、主动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学本课堂”是面向全体,建构师生民主、平等、和谐关系的课堂;培养学生新学习能力,致力于主动发展的课堂;提高教师智慧导学能力,追求全面发展的课堂;营造师生个性绽放氛围,促进个性发展的课堂。
2016年秋季,祁县教科局开展了“学本课堂”教学改革。在韩立福教授及其团队的指导下,祁县第三小学开始了实践。随着课改的深入,有一些小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其中,让老师们感受最大的是,“学本课堂”中的语文教学变得死板了,失去了本有的“语文味儿”了,在这样的疑惑下,课改团队开始了反思,如何利用“学本课堂”上出一节底蕴深厚,真正有“语文味儿”的语文课? 下面做具体阐述。
1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让课堂更高效
1.1 课前预习
从2019年9月起,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都开始使用“统编本”语文教材。这对每一位小语老师都是一个新的挑战,只有自己把握好教材,研读了教材,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使用教材。“学本课堂”的结构化预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前先研读教材,针对每一课提出不同的结构化预习的内容来,这样,无论处于哪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做到提前预习。
1.2 如何让“语文味儿”溢满课堂
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统编版教材的编排体系和思想,研读教材。在这样的基础上,运用“学本课堂”中问题导学的方法,教师列出“问题清单”,认真开发每一课的工具单,以备课堂使用。然后从学情出发,从教学目标出发,巧妙地设计课堂流程,让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不再变得程式化,不再以单纯的解决问题贯穿整个课堂,而逐渐回归语文课堂,让“语文味儿”重新溢满课堂。
2 立足“语文素养”,建构阅读课新模式
温儒敏教授强调:“语言的发展,是与思维的发展、审美与文化的学习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用好统编语文新教材的前提,即留心“立德树人”和“语文核心素养”,用这两方面的理念和要求,指导整个教学。”因此,课改团队在之前教研的基础上,建构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模式,即“小学语文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是部编版教材的重要抓手,“‘主题阅读’,阅读的是文章,学习的是方法。”“主题阅读”以提升孩子们的阅读量为核心点,使静态的文字转换成鲜活的画面,使视觉符号转换成听觉符号,使书面语言转换成口头语言,通过通过这些转换,不仅建立了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关系,还以读为中介打开了人认识和探索世界的窗口,从而获得了理性的对话、情感的沟通和审美的陶冶。
3 创新阅读教学新课型,让语文课“亮”起来
统编语文教材很注重课型的划分。从三年级开始,课文分为“精读”“略读”,加上“课外阅读”,形成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不同的文体,阅读方法应当有所区别,授课的重点也不一样。比如,小说和童话不一样,诗歌和散文不一样,文学类阅读和实用类、思辨类阅读是有明显差别的。所以应当注意区分不同的课型,增强文体教学意识。课型必须适合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即使同一文体的课型,也应当有所变化,语文课才比较生动有趣,不至于死板僵化。
在之前的“学本课堂”改革中,课堂已经有了固定的模式。结合统编语文教材,课改团队对阅读课型进行了创新。在“问题导读课”的基础上,把“问题解决课”细化,不只是精读、略读的区分,还有不同文体课文教学的课型也进行了区分。分别有“单元引领课”“问题导读课”“精读品析课”“1+X阅读课”“群文阅读鉴赏课”“读写联动课”“单元习作课”等等,不同的课型都有不同的操作流程,目的只有一个,落实好统编语文教材语文要素,真正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让语文课成为学生心中的一盏明灯,“活”起来,“亮”起来。
4 侧重阅读方法的指导,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应该侧重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除精读、略读外,阅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默读、浏览、快读、跳读、猜读、互文阅读,以及如何读一本书,如何进行检索阅读,等等。
平时,老师们在教学时,总是局限在精读和略读上,结果导致学生无论看到什么文章,都采用精读课文的方法,提炼主要内容,划分段落大意等,反而起到了事倍功半的负面效应。其实,多种多样的阅读方法,对于提高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比如:默读与浏览都是常见而又实用的读书方法,是基本的阅读能力;再比如“跳读”,是浏览、快读时必须要有的方法之一,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者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那么精彩的章节,这样,读起来就会很快,也很有兴趣。又比如“猜读”,也是很常用的方法。小学生认字还不多时,要读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不能碰到生字生词就查字典,而是可以根据前后文意思猜着那些生字生词读下去,只要大致能读,就不要中断,最好一鼓作气读下去。这样才有读书的兴趣,也才读得快,读得多。所以,我们在语文课上侧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争取“一堂课下来,有把握得住的‘干货’。”让学生有兴趣学,又能把握方法,学会学习,学会读书。
5 阅读教学以读悟例,以读带写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新教材很重视“读写结合”,阅读教学中,加大对语言文字的品析和运用的力度。以读悟例,学习表达方法,以读带写,学习表达运用,做到“始于阅读,达于素养”的目的。
6 结论
综上所述,“学本课堂”是“形”于外,“主题阅读”是“涵”于内。在“以学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引领下,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真正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顾明远.素质教育要以学为本.2014年《人民教育》第16期.
[2]韩立福.有效教学法.
[3]温儒敏.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