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渗透情感教育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下9期   作者:许菊
[导读]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体验、感受、反应,直接关系到人的态度、动机、状态。小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情感颇为直接,积极的情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摘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体验、感受、反应,直接关系到人的态度、动机、状态。小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情感颇为直接,积极的情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十分必要。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以期对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情感教育;渗透

        情感教育往往被“绑架”在一些固定的课程上,诸如语文、政治等,实际上,情感教育是教育的题中之意,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都和情感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力,需要情感激励、情感引导;育人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价值观念,培养科学的理想、信仰等,这些也都需要情感渗透、斧正。小学数学和语文、政治仅仅是学科不同,教育属性并没有根本差异,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情感教育十分重要。
        以生活实际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应用情感。“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便说明了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知识,在生活中发现学问与情感,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将生活情境代入教学过程,为数学教学增添更加生动有趣的色彩。将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易于让学生形成一种数学知识“接地气”的概念,原来现实生活中到处都能够发现与数学有关的现象!如学生在家里看到抄表人员在抄写水表和电表,那么,具有敏感神经的小学生立马意识到这可以当做一个生活情境进行数学知识的验证与探索,可以结合课堂知识,去计算本约分自己家里用了多少水、多少电,大概需要缴纳多少水费和电费等,与抄表人员的数据进行对比,看看是否吻合。
        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渗透情感教育。合作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加入此方法,不仅能让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过程也会因为学生的参与更加生动有趣。深入了解新课改具体内容,践行课程改革要求,对学生的多方位发展也有很大影响。以学生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其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能够让学生知识网络结构更完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少不了妥善处理好同伴关系这一层,学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加强了对彼此的了解,加深了相互的情感,也将有利于教师渗透情感教育,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关心、团结同学,包容他人的习惯,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提高了学生关注集体、能够以集体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的集体的情感意识。以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教学为例,因为这涉及到点、线、面、体等较为复杂多变的空间结构与形态,因此空间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自然就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些知识点,在学习方面处于弱势,那么合作学习方式的优势便显示出来了。教师首先指导学生运用“类比思想”,回想之前的点线面知识,探索圆柱与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帮助较弱的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如自己动手制作纸质的圆柱与圆锥模型,观察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可以交流讨论。小组之间可以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制作图形模型;有的负责测量模型的底长、高度。然后一同进行总结与归纳,共同探索圆柱体或者圆锥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式。这一个过程带动了全组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不再是游离在学习边缘的散兵游勇,而是团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团队协作意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这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在动手操作方面和自主探索方面锻炼了学生。
        创建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情境教学方式已经被普遍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它结合了教材继续内容,借助多媒体设备、网络设备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出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不仅学生能够在这一情境中感受到知识的博大精奥,还能够从知识的获得过程中体会到的充沛的情感。这需要教师综合运用情境教学法、灵活使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将本身偏理论型的、艰深难懂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的形象直观的数学表达方式,将情感教育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情感。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外部环境,那么教师该如何创建这种外部环境呢?首先,转变观念是首要前提。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是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用自身行为告诉学哪些是正确的、哪些事不可以做,从而对产生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是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及个体情感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待一些问题,理解学生的想法和观点。教师是给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状况产生最直接影响的群体,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这些细节,将十分有助于构建教师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
        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小学生的情感和生活处于一种交融的状况,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就需要实现数学教学的升华。为此,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汲取教学素材,通过这些教学素材,传达积极、正面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诸如在教授“圆的周长”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碗底、茶杯底等,让学生感知圆的周长和以往平面图形的周长有何异同,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分析、探索圆周长的计算方式。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圆形”,学生十分熟悉,很容易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教师要做的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加以引导,提供必要的研究条件,使其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达到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的双重目标。
        通过以上探索可知,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加入情感教育,对学生情感进行合理引导与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学会知识的学习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授课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对待情感的态度与观念;将此种情感作为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加入多种方式,激发并保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产生的情感。在生活中验证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应用情感;合作学习方式则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情感和团队精神等。情感教育渗透在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师善于运用将十分有利于提升数学的教学质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