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下第9期   作者:宁菊梅
[导读] 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教学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阅读越发重要,因此,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因为不同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知能力、生活环境不同,因此在阅读文章时会有不同的感觉。语文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使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得出答案,强化其对文本的理解能力。阅读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还可以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能力。新时期语文课程教学标准突出探究、自主的学习方式,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其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引导学生精细阅读、深入阅读,帮助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升级自身的阅读体验。另外,教师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扮演合作者、指导者,而不是单纯的传输者。教师需要在学生阅读时给方向性的建议,使学生在阅读中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预设阅读问题
        阅读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激发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也是教师培养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关键环节。教师通过预设问题为学生的阅读指引|方向,树立其自主阅读观念,激发学生的其探究阅读的兴趣,极为有效地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在预设问题时,教师可以从文本内容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利用粗略阅读的方式提取文章中的重要内容加以归纳总结。另外,在设计问题时需要围绕文体特点与文本思想方面着手,指导学生在阅读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入浅出,精准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与文章脉络,锻炼自身的探究性阅读能力。
        (二)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实质上需要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锻炼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建议教师将学生设为课堂主体,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给出正确的指导,使其自主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当学生按照教师预设的问题进行初步阅读之后,将学生分成若千个学习小组,按照小组的形式集中讨论,对预设的问题开展开放式的研究。或者引导学生对阅读时的问题进行自主解读,锻炼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在问答中巩固对文章的理解,强化自身的自信心与阅读兴趣。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意见和阅读体验,使他们的观点相互碰撞,充分感受文章的多视角、多维度。
        (三)注意词句训练
        教师若想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奠定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这不光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还是提升其阅读水平的必经之路。因此,教师需要在这方面予以重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朗读原文,同时在诵读的过程中标注文章中不懂的字词,之后教师再集中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在为学生讲解《难忘的泼水节》时,教师首先可以结合学生对文章的了解,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针对一些较难的字词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标记,记全笔记。引导学生整理好词好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外,教师需要针对文章中表述含蓄、隐晦的字词进行讲解,尤其是固定的句式和词语,使学生在学习阅读中深入理解,灵活使用该方法进行今后的细致化阅读。在教学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时,引导学生对文中盛大的场景予以想象,进行细致描述,将心中的情感带入文章中,将学生自身的语言与作者的语言相对比,使学生加深对文章词句的理解。
        (四)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贯彻落实能力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要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探索,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具体状态进行有效分析,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强化学生的锻炼意识和语文学习主动性。
        例如,教师可以将课堂知识拓展到课外,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积极思考和探究。教师要给予细心引导,强化学生的观察和技术应用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到课外参观纪念馆,将自己在纪念馆中的思想感悟,进行有效记录,并在课堂上通过写作的形式表达出来,以强化学生的学习思维。教师要在语文阅读培养过程中,通过实践性引导,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把握能力,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树立良好的阅读心态,提升阅读学习动力。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创建读书角,以便更好地进行阅读和分享,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升学习动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扩写,及时增强学生的联想能力和语文学习思维,开阔学生学习视野,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
        (五)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丰富的语文知识库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所以,我们能够看出阅读是写作教学的根源,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写作则能够实现阅读教学的延展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实现阅读和写作的有效融合,从而丰富教学内容,进一步促进写作教学的有效开展。
        教师可以借助阅读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要求学生学习--篇文章后,先不要着急阅读和写作,而是以此为切入点进行丰富的联想和布局。如果你是作者,会怎样写这篇文章?通过先写后读,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参与热情。学生进行思考之后,也能有效结合文本内容思考和探索,从而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结论:总之,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求做到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及时的督促、学生自身的坚持。小学阶段的学习重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仁.培养探究习惯 发展求异思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名师在线,2020(02):35-36.
[2]汪静东.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研究[J].名师在线,2020(02):51-52.
[3]朱佳佳.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226.
[4]谢绍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国学经典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20(01):1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