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课型改革与反思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下第9期   作者: 吴昕
[导读]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思维能力的过程。
        摘要: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思维能力的过程。正是通过阅读教学,使孩子们学会生字,理解字义,学会习作。课型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引下,以一定的标准、一定的内容、一定的方法所精心设计并组织起来的授课的形式。
         一、小学语文阅读课型的常见形式及特点
         1、讲读模式
        以往语文阅读教学也进行不少变化,从教师的主讲,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苏联的问答式,给语文教学带来不少生机,但不论课型如何变换,都脱离不了“粗读—精读—分析句、段、篇—复述—中心思想升华”。
        按照《课标》目的是训练学生归纳能力的,于是在分段上,有了很多形式:总—分—总,因果关系,按时间地点变化……无论中学、小学、都如此。作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给文章分段分层,是培养学生对文章的分析归纳能力,培养思维的一种方式。我们看一看《课标》对六年级阅读的要求的一部分: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速度适中,停顿恰当,能比较准确的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按要求默读课文,并有一定速度,养成良好的习惯。能体会文章的含义;理解句、段、篇之间的联系;能归纳课文的段落大意,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学习给课文加小标题。练习创造性复述课文。
        几乎一年级多在复述课文,文章的每一个段落都要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学生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评价一位教师阅读课的好坏,就看他分析的是否细,明不明确中心思想。以往这种教学方式,是围绕考试而生,无论学生有读多大的差异,对一篇课文的理解是否相同,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将学生引导到统一的标准上。
        2、学法指导型
        在学古诗时,《课标》往往要求学生能逐句解释诗句。于是在学习古诗时,就有了教师指导学法,学生自学的模式。教师出示诗句,以第一句为例,教给学生“分、释、合、解、悟”的方法。分:把诗句分成词;释:把词语通过词典解释出来;合:把解释出来的词语合成翻译成白话;解:理解诗句的含义;悟:领悟诗的意境。学生学会方法,按这个方法学习其他句子。所谓“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学生学到了学习方法。诗文的意境,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理解,感悟,诗句中的字词因为生硬的分解,变得枯燥无味。忽略了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也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美妙的文字只是组装课文的零件,课文没有了欣赏的价值,阅读没有乐趣。
         二、结合新课标评价小学阅读课型
        1、分阶段,以学生为本
        《语文课程标准》,把课程分为阶段教学, 可以发现《课标》以学生为本,从读者角度出发,让孩子们在阅读中领悟、揣摩、感受、更多的是对读者体验的关心。特别是“在交流中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课标》一、二年级阅读要求:结合上下文和实际生活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句。向往美好的情景,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比死记硬背更有效果,答案是学生自己获得的,这样可以引起他们更大的学习乐趣。做到学习主动。孩子们才能领会语言的美,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奇妙。体会到不同的表达方式,习作方法。
        2、教材为依托,扩展学生思维
        《课标》制定后,阅读课的课型有了极大的转变,这对学生来讲,无疑是好事,推动了思维能力的训练。如“自主性教学”,推翻以往以纲为本的定目标法,提出让学生自定学习目标,教师在板题后问:“同学们读了这个题目后,会有什么问题?”学生纷纷举手,提出问题,这样读懂课文的教学目标就由学生自己设计出来了,目标集中,来自学生,孩子们学起来兴趣昂然。“探究性学习”在阅读中运用得当,对学生的思维启发是很大的。培养了学生自悟能力,实现在探讨中解决问题。教学本着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为立足点,紧扣训练重点,整体感悟,理清叙述顺序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培养自读自悟能力,增强学习乐趣,实现自主学习。应该看出,《课标》更着手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在阅读中寻找乐趣,在阅读中发展自己的思维,教材只是学习的一个媒体,如果把以往的教学称作学生接受知识,那么现在的教学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
        3、多元化课型的出现,教师面临的挑战
        阅读课型的改革,呈现出模式的多样性,开放型、研究型、综合型、但也有人寻找最佳模式,有些方法,步骤的确适合大部分学生。但是学生是有层次性的,在一些改革中,先进的教学法,往往被一些智力水平高的孩子首先接受运用,基础差的孩子如果不进行训练,是无法达到一定水平的。特别是在“小组学习”中,出现优秀学生主讲,其他孩子主听的现象。结果优秀学生锻炼机会更多。而我们的阅读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按学生的层次进行分层教学。在研究性课型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从逐段分析、烦琐提问的套子里走出来,在指导学生初读课文、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出研究深读的一两个问题情景,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探,合作交流。
三、小学阅读课型的改革思路
        首先是学生理解的层次性,基础不一样的孩子,理解文章程度不一样,不能因为是同一年龄,就认为学生应该达到什么程度,阅读教学中的目标也应该有层次性,分不同的层次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
        其次是阅读的扩展性,课文只有几篇,同样是童话,安徒生的与格林的也有不同,被选入教材的文章,做过改动,与原文比较,含义上有所不同,课堂上或课后,应该让孩子们读读原文。阅读的扩展可以让学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凭借早识字多识字的前提开始大量阅读,通过阅读反过来巩固了生字。另外,他们的知识量增大,阅读视野开阔,语言积累多,表达能力强,可以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宽厚扎实的基础。在一定的阅读基础上,可以利用文本,让学生仿照文章编写故事,改写文章的结局,或者利用文中的人物名字,自己写另外的故事。
        再有就是阅读的多元化分类,有人认为阅读只限于文学类,其实阅读的范围很广,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种科学知识,孩子们大多于书本上得来,小至一个玩具的组装方法,也离不开阅读。对于孩子们的个性趋向,他们选择不同的书本,教会阅读的技巧、方法,更有利于拓展孩子们的阅读范围。通过阅读,学会分辨,取舍让孩子们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就是教会阅读的最终目的。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的一种,课本可以借用,更应该开发,取材更要广泛,综合信息才会更丰富。
    
参考文献:
王祝军;从听说读写例谈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成才之路;2009年32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