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曼曼
成都市龙泉驿区玉石小学 6100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新课标要求小学生要学会基木计算并达到熟练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做题准确率低,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其中计算错误是常见的错误之一,这不利于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也会十扰教师的教学工作。经过长时间分析发现,发生错误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要想减少错误的发生,教师要逐类分析并找到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所接受的认知水平浅显、知识面窄,心理发育程度不高,以上种种原因限制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际教学中知识理解片面,正确率低,所以产生错误是必然的。
一、小学生常见的数学计算错误类型
第一,小学阶段主要应用到的运算法则是加减乘除法则。一道数学题有可能涉及到一种或者多种运算法则,小学生在计算时乱用法则或者混淆法则用法,就容易产生运算错误。第二,进退位错误是加减法和小数乘除法造成干扰的主要错误。第三,计算公式的计算错误主要指对于部分几何运算中公式运用错误。第四,有关“0”的错误是小学生数学计算中最常见的一类错误。第五,混合运算的错误,常见的有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上的错误。
二、小学数学计算错误产生的原因
1、基础知识不扎实,概念理解不够透彻
基础不扎实,概念理解不透彻是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我在调研几所小学小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中发现,很多学生对于已学过的数学概念、法则、公式都停留在死记硬背层面,无法理解计算法则背后的逻辑,特别是在遇到计算略微复杂的混合运算题中,就容易出现知识的蹿记,张冠李戴。比如:在加减法运算法则中“个位”“满十”“进一位”“借一位”这样的概念模糊不清导致他们在计算中束手无策,乱用错用就造成了大量计算错误。
2、认知缺陷明显,情绪波动影响严重
很多学生可以单独背诵法则和规律,甚至都能倒背如流,却在实际运用时错误频发,发生这些错误主要归因于小学生的粗心、马虎,这跟小学生感知能力粗有关。小学生处在对于新事物好奇、思维特别活跃的生理阶段,感知事物往往比较片面,容易忽略细节,导致在审题时一些运算符号看错或把类似数字1看成7这样的错误时有发生。还有些同学存在对数学的厌学情绪,等等。这些不良的情绪都会导致计算错误。
三、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1、巩固学生基础知识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过两位数的加、减法,初步知道加、减法要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相加满10进1,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教学万以内加、减法时,就不完全当作新知识教,而引导学生在已学的基础上类推。
例如,开始教学“万以内的加减法”时,我首先复习百以内的加法,让学生计算24+ 13,并说一说计算方法,然后把它改变成243+ 132,让学生试算,并说出是怎样想的。学生能把百以内的笔算不进位加法的知识迁移到万以内的不进位加法中。
2、强化学生实践操作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操作,将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化为直观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增强兴趣与能力的同时得到思维的拓展。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时,笔者以小棒为学具,创设平均分铅笔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通过操作激活认知经验。先解决把10支铅笔分给小朋友,每人2支、每人5支,各可以分给几人?这是已经学过的“按每份是多少”进行平均分,也是学习新知的知识基础。那每人3支、每人4支结果会怎样呢?通过分一分、圈一圈,学生自主进人“观察求解”的状态,发现平均分10支铅笔,不是都能正好分完的。通过观察几次平均分的结果,学生发现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平均分后正好分完,另一种是还有剩余。学生获得平均分东西可能会“有剩余”的感性认识,唤醒“剩余”的生活记忆,初步建立余数与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3、采取多种练习形式,提高计算能力
小学低年级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不难掌握,但是要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就比较难。特别是计算练习,一般来说比较单调,学生反复做题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影响练习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练习中采取多种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例如,在课堂上进行“接力算题竞赛”,我把课前出好的题目发给每行的学生,竞赛的时候每个学生做-道题,做完就向后传,看哪-行做得又对又快。又例如,进行“夺红旗”比赛,每次出几道题,大家同时开始做,看谁先做完,又做得对。在练习时,除做式题外,还适当做几道应用题,使两种内容的练习穿插进行。对于做错的学生,要求当场检查出错在什么地方。对于做得对做得快的学生,请他们说说他们的经验,特别是有些计算,如连加,怎么能计算简便。
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每教学-部分内容,我都出一些题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发现有问题的,在以后的练习中及时补救。
4、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
由于审题不清、书写不规整造成的计算错误是最容易避免的,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的作业中严格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即先看题,后下笔,先答题后检查的步骤。
例如: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在日常作业中画出四则运算中计算的步骤,并规范学生答题的书写格式,卷面要工整、题目与题目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解题距离、书写不能用潦草字体,对于平时书写不规范的学生要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时,教师在培养学生答题后检查这一习惯时,可以采用日常作业自查自打分的方式展开,即平时的课后作业由传统的家长检查并签字改为学生自查并纠正,这样能够逐渐培养学生做题的责任感,从而有效促成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的养成。
四、结语
综上,小学学生在数学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主要集中于认知、心理与习惯问题,只要从这三方面对其进行调整,尤其是机械性记忆的养成,学生的计算速度与准确性就能够大大提高,达成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晓艳.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4):250.
[2]谢欣.小学数学教学刍议[J].文理导航(下旬),2017,(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