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红云
湖南省武冈市大甸中心小学,湖南 武冈 422400
摘要:数学课堂的容量可以很大,能带给学生无限多的财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借助问题化教学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启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教师只有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宄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展现数学的无穷魅力,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学生勇于发现、乐于思考、敢于交流、善于比较、勤于反思的收获园。本文主要从传授学生提问技巧、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给予学生思考余地等几个方面阐述问题化学习的有效策略,并总结了几点问题化教学课堂经验,以供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化学习;教学策略
教师提问、学生解答,是我们最习惯的教学模式。而如今,我将“问”的机会给予学生,学生们“问”出了不一样的数学课堂。在课堂上,我以学生的问题引领教学的推进,驱动深度学习。在有思考、有引领、有互动、有效能的教与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数学思维,挖掘创造潜能,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化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传授学生提问技巧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回答问题,还要掌握提问的技巧,让他们能提、会提问题。在学生没有掌握提问的方法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反问、追问的方法,让他们把握学科特点之后再问。学生刚开始提问时,会出现表述不清、问题缺乏联系等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范式引导。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内容时,学生提出问题:三角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存在怎样的关系?三角形的面积应该如何计算?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提问予以评价,让学生表述准确,要让别人能听清楚问题。当学生不能合理地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时,教师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
(二)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有序的问题能形成一个问题系统,能促进学生去探索核心问题,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多个问题序列化,理清问题之间的联系,逐个推进,促进问题的解决。教师要把握数学学科规律,以问题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搭建支架,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例如,在《积的变化规律》一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观察教材P33例4的表格,让学生计算填表,观察其中的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进而提出问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得到的积会是原来的几倍?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乘10,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的几倍?积的变化存在怎样的规律?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直指问题的核心。教师在提问中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也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要通过适当的讲解,让学生能以问导思,促进发问的深入。又如,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一课学习中,教师让学生拿出圆柱来看一看。学生结合课题提出问题:圆柱的表面积分为哪几部分?如何求出它的侧面面积?用什么方法能使它变成一个平面图形?如何求圆柱的侧面积?学生通过提问、分析、推理等过程发展了空间观念,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给予学生思考余地
在问题化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留白”,提问后要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思考。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在面对问题时只有融入自己的思考,才能产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师的留时合理,能促使学生问题回答得更准确,也会促使学生提出更多、更新颖的问题。问题要具有开放性,如果囿于教材,学生的思维会变得禁锢,因为学生会完全按照教师预设的思路走下去,而对问题缺乏深入的思考。
例如,在学习《质数和合数》一课内容时,在学生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后,教师提出问题:1是质数还是合数?问题一经提出,就有学生喊出“1是质数”,此时教者并不立即回应,热闹的课堂变得安静了,学生处于静默状态。过了几秒钟,学生纷纷举手,此时学生答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教者对学生答案进行重复,并让学生说出这样回答的理由。等待也是一种艺术,教师要为他们留有充分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投入问题的探索之中,让学生在理解、内化中获得提升。
二、小学数学问题化学习的课堂经验总结
在一课又一课的磨砺、修炼、转型、反思中,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也发现、总结了一些教学改进策略,以此助力我的“问题化”课堂实践。
(一)“敢问”——奏唱“生本课堂”之歌
一些学生内向胆小、不善表达,害怕所提问题过于简单而遭到嘲笑。教学中,教师要用足够的耐心、真诚的沟通、赞赏的鼓励打消学生的顾虑,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营造轻松自然、和谐温暖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直抒胸臆、敢于提问,调动他们不懂就问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由“怯问”到“敢问”,使其问题意识生根发芽。
(二)“会问”——奏响“数学思考”之音
在日常课堂中,对于提问,学生往往不得其法,不知道该怎么问。有些学生们能提出一些问题,但有的不得要领,有的过于简单、缺乏思维深度,有的根本就不是数学问题。因此,教师要基于学情和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步骤,创造亲切自然的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在众多信息中抓住问题本质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学生从中不断积累提问的经验,由“乱问”到“会问”,逐步掌握提问的方法。
(三)“好问”——聆听“思维火花”之乐
教师要多给予学生自由发问的空间。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生生之间多交流、多倾听、互相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乐于思考,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勇敢地退居幕后,将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观察、发现、提问、交流、比较、争辩、综合、反思中,逐步积累有效提问的经验,提高学生提问的质量与能力,获得成就感。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途径,让学生觉得提问是一件快乐有趣的事,激发他们质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问意识。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问题化学习中,教师要以知识为载体、问题为主线,为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师要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让他们表达自己的疑惑,在产生疑解惑中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参考文献:
[1]张立.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09).
[2]江云.以问题引导,促深度学习——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串”的有效应用[J].亚太教育,2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