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下第9期   作者:梁靖
[导读] 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简要研究。
        梁靖
        藤县大黎镇初级中学,广西 梧州 543319
        摘要: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对于提升学习效果有所帮助,能够助力学生未来的成长,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基于此,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简要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能力;课堂教学

        引言:数学学科的应用性比较强,数学教学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内容,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数学学科的课程标准明确初中阶段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意义,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及创新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老旧
        尽管新的课程标准以及课程改革已经推行了很长时间,目前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师大多仍未能对自己的教学观念进行更新,教师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不注重对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理念极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进而产生厌学情绪。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与现代教育教学的目标不符,对教学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学生兴趣缺失
        初中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比较强,同时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因此学生对目前的数学课堂产生了畏惧情绪,认为数学知识的难度很大,不容易取得好成绩。学生这种心理的产生多半与教师的教导不当有直接关系。在课堂上,教师往往按部就班地教学,课后为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希望通过大的习题促使学生成绩实现质的飞跃,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教学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数学知识的连贯性比较强,从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再到高中数学,每- -阶段的数学知识都是整个数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小学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奠基阶段,由于教材连接性的缺失以及学生不能及时复习和反思数学知识,致使目前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这严重影响了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而且初中的数学教学节奏较快,久而久之学生会出现跟不上教师讲课节奏的现象,逐渐丧失对数学的信心。
二、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的策略
        (一)创设数学学习情境
        在对初中数学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思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热情,促使师生之间形成相对平等且和谐的关系,与学生展开良性的沟通与交流,利用正确积极的态度对待班级学生,实现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有效结合,创建真实的教学场景,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放松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积极表达自己内心的看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线与线之间存在的关系”时,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可以先抛出一个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觉得哪些事物中存在着线与线平行或者交叉的关系?此时学生会在大脑里搜集与问题相关的场景,主动进行思考,有的学生回答课桌,有的学生回答饼干。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情境教学的案例,借助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下,有助于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同时将数学知识与真实的生活场景联系起来教学,有助于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体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二)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教师在汇总和分析学生的讨论结果以及反馈信息后,对训练的题目进行编写,同时借助变式的方式按照训练题目编写训练习题,让学生解答这些训练习题。对变式进行探索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对概念性的知识形成更深的印象,对知识的架构深入了解。当完成上述教学环节后,教师需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促使数学概念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比如,教师在讲述立体几何方面的知识时,必然会涉及长方体的概念以及理论,因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无法在脑海中想象长方体的构造,这就会影响学生对长方体知识的理解效果和掌握程度。所以,在进行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教室或者小箱子作为具体的教学案例,为学生指出这些物体都是长方体,让学生观察这些具体的实例,从而了解长方体的性状以及内部的构造,在脑海中对立体几何的理论形成全面的认识,这就实现了抽象概念的具体化、形象化。
        (三)在课堂上制造“悬念”
        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至关重要。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很强,数学知识来自实际生活也为生活服务,为了促使学生将数学知识更好地应用于生活实践,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质疑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首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具有悬念的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质疑。这些相对灵活的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知能力,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认真听讲,思维活跃度也相对较高。当然,在教学中也需要为学生预留出质疑与思考的空间,促使学生在仔细观察后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逐斩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不断锻炼和开发,在无形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培养学生善于发问的习惯
        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善于发问就是一种提升学生 思维活跃度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教师快速高效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善于提问的潜质,教师可以首先对学生学习的心理及规律进行分析, 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做到层层铺垫,有理有据,层层深入,使学生由简单的问题引申到潜在的数学知识,逐渐升华为对复杂问题的解答,有效地完成数学学习任务。
结论:综上所述,在对初中数学知识进行学习以及应用的过程中,学生要明白只有不断进行探索,依靠缜密的逻辑对数学问题进行推算,才能得出相应的结论。在进行反复推算以及总结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切体会到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学生需 要积极与教师配合,对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提升自己的学习品质,在未来的生活以及学习中灵活地运用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借助数学理论知识有效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彰显数学知识的巨大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钱程.实验融入数学课堂——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7):137-138.
[2]邓珠友.新课程初中数学中有关直觉思维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思路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9,6(29):253-2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