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伟
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610200
摘要:“传统文化必须走进课堂,在实际数学教学中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品味与世俗的人情味。”高中课程改革号角的吹响,揭开了传统文化的神秘面纱,使得传统文化走进课堂成为现实需求。作为一线教师,如何理解和把握数学的文化基因,又如何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关键词:高中数学;传统文化;课堂教学
引言: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学好数学是后续学好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前提,按照数学方式思考可以提高思考问题的逻辑与能力,从而解决很多现实问题,所以不应仅仅将数学视为一种工具,要在数学学习中理解数学精神,这对培养学生文化素养、行为品格有很大帮助。人文教育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方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开展人文精神教学让学生不仅仅掌握学习技巧,更培养学生数学人文精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与行为品德,实现教书育人的本质。
一、走进数学,感受数学传统文化
数学是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生俱来就饱含着浓厚的人文气息,这种人文特质显然不是知识,而是知识之外对真、善、美的追求。数学传统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语言、方法、观点,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还包含数学在人类生活、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和意义,以及与数学相关的人文活动由此我们不难感知,在数学的天地里,不仅有地上广袤的知识,更有地下流淌着的精神和智慧,而尤以这种人文情怀最为可贵,它是世世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是浸润于我们身心的理性精神。因此可以这样讲,数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文化,数学教育在本质上也肩负着人文陶治的使命。所以,数学教学要知识和文化并重,尤其要注意挖掘数学的文化内涵。由于数学传统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特殊价值,2002年实行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就已经明确提出了要重视数学传统文化的教学,强调数学传统文化应尽可能有机地结合高中数学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渗透,同时在教材中设计了很多有关数学传统文化的选题,供教学选用。但一线教师往往受传统教育观念和高考试题评价的导向影响,对数学传统文化的教学普遍遭冷淡和漠视,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解题技能的训练依然主宰着当今的课堂,数学文化缺失的现象非常普遍。新课标的颁布和新课改的实施,使数学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再次被重视和强化,也使得数学传统文化在孕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方面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二、课堂导入中渗透数学传统文化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上好课的前提。学习新知前,学生往往会有类似这样的疑问:这个问题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要学?有什么学习价值?如果能够解决学生的这些疑惑,就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去创设有数学味的问题情境。数学传统文化渗透在导入情境方面途径有很多,如可以从概念、定理、公式的产生和发展背景,数学家的故事,有影响的数学事件,以及社会生产、生活等方面选取素材。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产生都是自然的,不是强加于人的,数学结论的形成都是合情合理的,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都与数学有关。例如,在“微积分基本定理”教学中,从微积分基本定理也称牛顿菜布尼兹公式引入,介绍牛顿和莱布尼兹各自独立创立微积分,历史上欧洲数学家关于微积分创立优先权之争,让学生循着数学家的足迹,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学习这节课。
再如“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可从“卡当问题”引入,将10分成两部分,使两者的乘积等于40,则两数各是多少?学生很容易判断该问题在实数范围内无解,于是内心产生了矛盾,此时介绍数学史,这个问题正是十六世纪数学家卡当所遇到的问题,他在问题无解的情况下并没有放弃,而是承认负数开平方有意义,认为方程(x-5)2+有解,由此引入虚数也就水到渠成了。保证高中数学人文精神的渗透,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注重人文精神教学的内容,在学习中注重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更要注重合理加入数学史课程内容,增强人文气息。比如,运用情境模拟等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在等比数列概念引入时,让一名学生写一个名词,告诉身边两名同学,这两名同学继续告诉其他学生,在几轮过后全班就都可以知道了,这可以教导学生了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等比数列有关的概念。现实模拟也可以用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学生可以从身边寻找类似事物,从现实中发现解题技巧。
三、在课堂教学中生成渗透传统文化
数学的发展可以理出两条线索,一是以知识为侧重的明线,二是以文化为侧重的暗线,两条线相互融合,交相辉映。我们不妨循着数学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来开展教学,这样的文化渗透就会发乎自然而毫无违和之感。新课标教学建议中也提倡通过收集、阅读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资料,论述数学知识发展的过程、重要结果、主要任务、关键事件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等来渗透数学文化。例如,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中,学生总感到三角函数概念模糊不清。回顾数学发展史可以发现,三角函数早已进入人类的视野。当时人们为了研究平面三角形和球面三角形,为了研究星座关系以及测算天体距离,就已经对三角形展开研究并初步得出了函数关系,进而逐渐演化成今天的三角函数。结合这段数学史,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函数的形成并非是数学家闭门造车的结果,而是基于实际需要的必然。
结论:通过数学的文化魅力去构建一个有趣的教学磁场,在这个场域中形成知识和文化的有效融合,营造探究知识本质和精义的和诺氛围,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数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此,数学教师要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做合格的文化传承者,用数学传统文化凝聚师生意志,用数学传统文化引领课堂教学,用数学文化成就教学品牌。
参考文献:
[1]张玲玲。基于数学传统文化的数学教学研究[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9(22):8-10。
[2]卞蕾。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传统文化[J]。甘肃教育,2019(22):125。
[3]吕家星。略论高中数学民族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J]。新课程研究,2019(28):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