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可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吉林 长春 130012
[摘要]于伟校长提出的“率性教育”包含其“保护天性”、“尊重个性”“培养社会性”三方面内容,不仅有效的指导了教师教学工作,也为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本文探讨的即是如何在小学低年级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有效的贯彻“率性教育”的理念,以期更好的完成小学低年级的班级管理工作,助益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率性教育;班级管理;保护天性;尊重个性;培养社会性
《中庸》有言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谓之教。”以极其简练的语言,阐述了天命、人性以及教育之间的关系。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于伟据此提出了“率性教育”的办学理念,并将其具体阐释为“保护天性”、“尊重个性”、“培养社会性”三个维度。
众所周知,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小学的低年级来说,班级管理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将来的成才和成长。以往的低年级班级管理工作,往往依赖于《中学生行为守则》、各个学校的校规校纪以及一线教师的管理经验,但这些守则、校规、经验往往都是浅表性的,仅仅为我们指出了“怎么干”的问题,却无法回答“为什么”的深层次追问;仅仅是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作出的标准化判断,却无法解决那些带有“个性化”“时代化”特征的新矛盾。
但是,“率性教育”理念就很好的解决了这样的问题。于伟校长站在哲学、生物学和人类学的高度,深入分析了儿童的行为与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回答了“为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那么,如何在低年级班级管理工作中全面落实“率性教育”的理念呢?笔者谨从以下几个方面,结合工作实际对其进行梳理和探究。
一、保护天性,建立弹性班级管理制度
保护天性,“即遵循儿童‘性之自然趋势’,保护儿童愿意探究、愿意想象、好问、好动、爱学习、喜创造的天性。卢梭认为,人的天性善良无邪,把率性成长和‘归于自然’视为天经地义……” 1低年级的孩子刚刚进入小学阶段学习,还在很大程度上保有儿童天然所具有的好奇、好问、好动,喜欢探究、学习、创造的天性,这些天性都是学生日后学习、成长、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重要品质,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就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这些天性的保护,尤其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班级内部因素(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水平)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实施弹性管理,确保学生的天性不会被抑制。
首先,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之前,应当借助各种机会和场合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掌握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普遍水平,制定的制度、要求要切合学生实际,不能理想化、绝对化,以致对学生的要求过高、期待过高而导致无法实现,而压抑了学生的天性。
其次,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有学生的参与。尤其是在学生已经入学一段时间,对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大致适应,并对校纪校规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大体遵守的情况下,班主任更应该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制度的建设工作当中来,让他们的“创造性”得以施展,让班级管理制度成为班级所有人共同信奉的行为准则乃至于班级文化,而不是成为班主任实施管理的简单工具。
最后,在班级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当中,班主任要留有余地、懂得变通,不搞“一刀切”,课上课下都要允许甚至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和看法,保护学生“喜欢探究”和“好问”的天性。在课堂上,可以适当的设计一些小活动,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动起来”;课下的时候,要允许学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放肆”一些。遇到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分清轻重缓急,灵活处理,不能不问缘由,一律“严肃处理”。
二、尊重个性,用爱心解决班级管理难题
“人的自我规定与塑造,使得‘我异故我在’的个性存在是人一种客观现实的常态以及未来发展的必然走向。‘率性教育’倡导尊重人的个性化的差异存在,要因其固有、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地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要在保护儿童共同天性的基础上,让儿童的差别性充分显现。” 1
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尤其是那些略显“淘气”,或一时难以适应小学阶段的学校生活,经常违反班级管理制度的学生,一定要耐心引导,对由此产生的问题,要靠老师的一颗“爱”心去化解,而不是简单的依靠制度规章去处理。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的情感外露,依恋与信赖老师之情格外明显。特别是刚入学的儿童,他们喜欢老师,爱和老师在一起,愿意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任。”2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老师要充分的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面对学生“无意间”制造出的种种问题,首先要以“爱心”去包容学生,而不是去苛责。也就是说,在解决问题时,不要急于按照制度办事,要先从关心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把事情的原因搞清楚,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教育管理措施。要在情感上把每一个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对待,打破对学生的“完美主义”式的期待,要允许学生犯错,然后在此基础上循循善诱,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开导和教育。
当然,以“爱心”包容学生的错误,尊重学生的个性,也要注意把握尺度,不然就容易走向“个人主义”,老师就容易被学生的情绪和意志牵着鼻子走。
三、培养社会性,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在人的社会性养成方面,以《中庸》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儒家教育始终围绕教人‘怎么做人’——为人之道进行……‘率性教育’所蕴含的培养社会性,主要在于利用知识技能习得、行为规范养成及价值观念形成等途径,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合作态度、规则意识和责任挂念,为学生未来成为合格公民奠定价值基础。”3
低年级的小学生虽然还是稚气未脱的孩子,但也需要有意识的逐步培养他们的社会性,为他们进入更高年段的学习和生活乃至于将来步入社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不过,率性教育更加注重利用儿童自身的内在“力量”(内在的天性、品质),在保护天性和尊重个性的基础上,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合作精神、规则意识以及责任观念。
具体到班级管理工作当中,就是要努力的创造机会和条件,尽可能的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当中来。在班干部之外,可以设置小助理、监督员这一类的小职位,让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作为管理者,当然首先要做到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自主精神;作为管理者,还要对自己管理的领域负起责任,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责任观念。在管理和被管理的角色转换之间,只要老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就能明白这样的道理:一个班级的良好风气和秩序的形成,是有赖于大家的合作和对规则的严格遵守的。
参考文献:
[1]于伟.“率性教育”:建构与探索[J].教育研究,2017(5).
[2]邱学华.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手册·上册[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40.
[3]于伟.“率性教育”:建构与探索[J].教育研究,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