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蓉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春苑小学650118
摘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德育非常重要。与其他学科不同,德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观,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德育逐渐显现出弊端,学生参与度低、教学效率低等导致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如何强化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教学;德育
引言:道德与法治课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他们接触的社会生活较少,学习资料严重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进一步增强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中学课程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积极开发课程德育及法治教育的途径。本文对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进行了探究。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现状
(一)重知识传授.轻道德体验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明确规定师生关系,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参与者和引导者。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教师讲的累,学生也听得晕乎乎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无法达到启迪学生思维无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及道德素养,也不能提升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造成学生听其课,不信其言的状况,缺乏道德体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重考试成绩,轻道德培养
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小学教育课程中属于副课,不属于重要课程常常被学校和学生忽视。学校领导与教师认为,小学学生应以考试成绩分数为主。法律知识、法治意识等可以在高一级的学校学习。 他们长期形成的这些观念思想,阻碍了提高学生的德育与法治素质,部分学生形成了高分,低人格的现状。从而使部分学生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三)重理论传授,轻生活实践
传统的德育教育始终停留在口头形式上,没有对学生思维及社会行为产性实际影响。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就不能完全靠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而应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联系社会生活,用多样化、形象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改变学生的认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目前,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有关概念及法律条文,无法将理论知识实践化,失去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的真正内涵。
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重视德育教育.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传达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学校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培养信号,已开始在全国各级政府及学校中,形成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的共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全新的教学理念开始逐步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起重要作用,凸显学生教学主体的教育理念成为新课改的重点。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在日常教学中角色的转变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以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开展日常教学通过与学生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必须强化用现实案例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展示案例,学生阅读思考讨论等过程,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独立思考、 主动分析,进一 步完善自身的情感、素质, 使学习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不断强化道德体验。
(二)紧贴学生的生活.开展德育教育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对道德与法治进行了改革,不只是对人教版原教材的修改完善而是在框架、结构、编排、立意上全部重新设计使该课程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征,更重视学生的真实体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社会活动中,真正走进社会、接触社会、认知社会、从中感受道德与法律规定的重要性。比如,教师在教学“友谊”相关内容时,为了让小学生学会珍惜友谊、正确认识友谊,学会和多数人和睦相处。针对学校教学资源有限的实际授课教师应该适当选取生活中及同学之间的案例,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比如,正确认识”哥们义气”,男女生之间的友谊网络交友及交友的智慧等内容。教师要以学生身边的案例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小学生内心对友谊的向往。学生通过讨论身边案例的方式,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认识,加深对生活的理解。由于小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干扰。对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以小学生在生活中的真实困惑为突破口,把"讲授道理”转变为“事例反思",通过身边活生生的案例教育、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三)理论联系实际.渗透情感思想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形势下,中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能有效防止中小学生不良的学习、生活习惯,从而为实现依法治国奠定坚实基础。小学学生的身心正处于青春期发展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在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时,应该联系学生生活中接触的事物,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以平等的身份融洽的关系,活跃的氛围,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融入到教学氛围中,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以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正确分析、认识社会生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德的目的。
结论: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学习,结合学科特点明
确德育目标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紧贴生活实际,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中的榜样示范作用,达到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段亚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德育研究[J].学周刊,2018(36):43-44.
[2]沈婧婧.小学德育课程情境的创设价值——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策略探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8(31):94-96.
[3]马春萌.浅谈提高德育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和途径——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法律素养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8(26):80.
[4]罗昌斌.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提升策略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