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AM教育视域下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下第9期   作者:李亚莉
[导读] 为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被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摘要:为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被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STEAM教育理念的提出,则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托。该文首先阐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涵,分析在课程实施中的存在问题,结合STEAM教育理念的价值,将理念运用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上,提出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和评价策略,促进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小学;小学信息技术;STEAM教育
        引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涵2017年,小学信息技术被纳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作为学校的必修课,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实施。根据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解读,小学信息技术主要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通过探究、设计、操作、反思等学习过程,培养学习者运用多学科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注重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习者明白“知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技术学科为学生接触社会起到桥梁作用。
        一、以跨学科理念整合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已成为普遍现象,这充分说明信息技术具有与其他学科整合的能力,反过来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教授时,也应打破学科固有的界限,整合其他学科资源。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设计中,要尽可能涵盖各个学科的知识,从而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STEAM教育理念下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除了注重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外,它还注重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跨学科思维、技能的培养。例如在设计动画制作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注重教会学生掌握FLASH软件的基本操作等技术方面的知识,不结合艺术、文学等方面的资源,那制作出来的动画作品则缺少表现力。所以,在STEAM教学理念指导下的信息技术课堂,运用进行学科整合,使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也学会结合其他学科处理问题,锻炼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创设情境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在理解一些复杂的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时有些困难,这时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中挖掘学生已知的情景资源,把抽象知识具体化,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例如在第一节《信息及信息处理工具》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听上课铃声、观察老师的穿着以及观看视频等方式,引出信息的定义。并通过创设过马路看信号灯、出门看天气预报的情景,引申出生活中处处有信息的特征。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结合STEAM教学理念应用情景教学,一方面营造问题型情境,可以促使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之间实现有意义的建构,符合儿童的认知顺序。另一方面,学生所学的知识来自真实生活情景,再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真正体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现了“学以致用”。还能让得学生领悟到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项目式教学方式的引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STEAM教育提供的项目式课程,项目式学习以制作成品为目标,通过发现问题、调查和设计模型、测试和修改作品、反思和改进作品等过程,引导学生像工程师工作般地学习。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合作学习来解决真实问题。需要注意的是项目的选择,应源于学生真实生活情景,这有助于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设计“灭火机器人”的项目为例,机器人的搭建、能够实现按要求进行灭火是此项目的核心内容,全班同学根据兴趣特长进行分组,每名成员都有属于自己的“任务”,整个项目都由学生负责,教师负责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出建议并给予指导,学生通过该项目的实践操作,不仅提高防火意识和了解灭火常识,而且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培养了合作意识,体验了完成项目的成就感。
        四、教学评价多元化
        首先,评价的主体。教学评价作为整个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不同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评价体系,STEAM教育理念下的评价主体涉及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以及专家点评四个角度,实现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帮助学生更加客观、真实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通过自评对学会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实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方面地发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贺卡的制作中,教师对学生设计卡片的评价不应仅是自己的主观判断,而是应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在学生互评的同时还能认识到自己创作过程中的不足,激励学生完善自身,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其次,评价的方式。STAEM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评价,不是单以期末的分数作为评价的依据,教学评价采用形式应是形成性评价等多方位评价形式对学生全方面进行考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是基于学习过程、学习行为、成果与业绩的多维评价,对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小组成员汇报中的口头表达、问题解决的方式、学习成果等方面进行分析。
        结语: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作为小学生接触计算机的开端,应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在传统的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学生兴趣,而过于注重技能技巧的传授。习惯使用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操作,学生缺少独立思考和亲自实践探索的机会,这是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产生厌学情绪的主要原因。以STEAM教育理念为依托,结合其跨学科性、情景性、协作性的特性,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在实践中应用,体验信息技术价值,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在小组协作完成项目中,培养团体合作意识,发掘自身长处优势;在运用其他学科资源结合信息技术解决问题时,提升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将STEAM教育理念融入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使多学科知识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在新课程改革下,希望STEAM理念能够融入小学信息技术更多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沈潇.“适合的教育”视域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2):250.
        [2]张丽丽.人工智能视域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内容之嬗变[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Z4):78-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