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倩
台州市集聚区三甲中心小学,浙江 台州318000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活动性的课程,强调知行统一,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立足课堂,让教学真实有效,是广大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从教学目标,贴近学生,实施过程有方法等方面入手,引领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
小学统编《道德与法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围绕学习活动来设计了“活动园”“交流园”“小贴士”等多种栏目[1],强调教师引导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基础上,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亲历”,从而促进学生道德的成长。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硬知识”形成认知之外,还将发生丰富的内心体验和个人经验。因此,采用有效的活动,对于教学意义非凡。
一、依托教材,活动目标要精准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因此,在设计活动时,首先要精准把握教学目标。做到这一点,不仅要细致解读主题下的本课教材,还要宏观把握课程目标。道德与法治中,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掌握知识或理解较难知识点,其根本是国家“立德树人”的落实。
以某教师上的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中《我是一张纸》为例,本课教材十分简洁,由四个问题推进。但看似简单的背后,不止是珍惜纸张。需要教师读研新教材,理解蕴藏在背后的“德性”。因此,该教师制定了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比、观察和交流不同的纸张,了解纸特性;通过寻找学习用纸、生活用纸、艺术用纸的活动,感受人与纸的共存;通过纸宝宝自述,了解纸的历史与来之不易。该老师的教学目标,不止是让孩子们了解纸的特性和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因为孩子们真实体验和经历不同的区域寻找不同种类的用纸的活动,明白纸的状态取决与人类怎么与它共存。纸的美是人与纸相互作用的,反之也人类能让纸变得丑陋。纸与人共存的,它也有苦与乐。
精准的活动目标,让活动有了指引,有了灵魂,有了德性,有了文化,课堂有了人与物相伴相生的温暖感动。
二、亲近学生,活动素材接童气
活动素材不仅基于教材,还要建立与生活的联系。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提供了大量贴近的学生生活素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照搬教材直接作为活动素材,只有再次开发和拓展,使其更加亲近学生生活,又高于生活[2]。
因此,课堂活动设计要链接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让活动唤起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着眼于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某老师在《大家排好队》一课教学中,在学生已知排队重要性的基础上,从了解哪些地方需要排队入手,阐明排队“先到先得、保持间距”的规则和“礼让他人,急事优先”是美德之后,再抛出一个学生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复杂的排队情况进行探讨,从而引发内心的道德情感和真实的道德认知。
师:孩子们,在《小明的旅行》中,我们明白了“礼让他人,急事优先”是一种优秀的美德。但实际生活更为复杂的。比如,下课了,你急着上厕所。终于轮到你了,一个孩子上来跟你说,能不能让他先上,他急着上厕所,这时候你让吗?
生1:我想问问他是不是特别急。
师:如果他特别急。
生1:特别急先让他,我再忍忍。
师:你的意见是看看谁更急,再做决定,对吗?
生2:老师,我不会让,因为我已经是急着上厕所,再让给他,自己要憋不住。
师:也有道理,有时候也可以不让。
生活是鲜活的,在接地气的活动中,老师引领学生在思辨中拨开迷雾,抛开假大空的表面,触动内心真实体验。
三、打通学科,活动形式更丰富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活动性的课程,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广大老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加强道德与法治和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打破学科壁垒,内化与吸收其他学科形式,让课堂活动更加丰富。不仅是可行的,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融合,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以某师《分享真快乐》为例,该教师举办了一次现场茶话会,感受分享真快乐。首先创设下午茶情境,每个孩子都只得到一种美味零食,再明确规则“当下午茶结束时,说一说自己品尝了多少种美味零食”。在这样轻松有趣的活动氛围中,孩子们自觉开始分享美食。先从两同桌的“你的这个好像很好吃”“我的你来尝一尝”,再到离开原本座位分享。最后当活动结束,大家一起交流分享的美食和分享的心情。
就这样,学生身心沉浸在活动中,亲身感受到了分享的意义和分享带来的快乐。这样有趣的形式,让课堂教学水到渠成。
四、细化过程,活动实施有实效
活动过程开展,直接呈现课堂效果,是最考验教师功底的。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全面深入的活动,又要发挥教师的关键引导作用,保证课堂的张弛有度。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过程实施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要点:保证活动开放的同时具有明确的规划和组织;活动中,兼顾个人与集体,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学有所获[3]。
某教师在《我们的国土》一课中有条不紊地实施活动。
第一步:课前,教师活动精心规划,制作小组任务指引表格。以介绍一个旅游地为主题,制定清晰的小组任务指引表。学生既有任务目标,又清楚方法,保证活动的开展。
第二步:课堂创设情境,明确目标和任务,引领活动,打通课内和课外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在课前调查有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课堂再次小组合作,明确任务。
第三步:互动交流学习。活动最有效的学习是交流,师生和生生之间有效的互动,将课堂推上高潮。在每组学生上台交流本组活动成果的过程中,老师引领学生提问,感受祖国不同地方的山水风光和特色。
该老师活动的实施,层层推进,这样的活动兼顾开放和规划。大家在这样的课堂中相互碰撞,相互学习。
立足课堂,打破活动热闹但流于形式的局面。从精准目标,研读学生,形式灵活,关注实施过程,让德育深入每一位学生,引领学生智慧成长。
参考文献:
[1]翁炳煌.从儿童的视角出发——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特点的认识[J].河北教育,2018,36-37
[2]髙德胜.接童气与儿童经验的生长[J].课程.教材.教法,2018(8).
[3]沈丽萍.在主题探究活动中引领儿童道德成长[J].课程与教材,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