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体验的情感价值探微——以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不拖拉”为例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下第9期   作者:楼文军
[导读] 活动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亲历,具有教育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是能改善与建设心智的一种教学方式。
        楼文军
        义乌市上溪小学,浙江 义乌 322006
        【内容摘要】活动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亲历,具有教育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是能改善与建设心智的一种教学方式。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是活动体验式教学最合适的施展平台,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与行动是道德与法治意识形成的源泉。笔者根据活动体验式德育过程的心理结构,即“活动-体验-感悟”的心路历程,精心设计活动,抓住即时情感(笔者将学生在教师所营造的教学情境中当即产生的情感称之为“即时情感”)的激活、升华、内化和再发展,境化于知,内化于心,强化于思,外化于行,让学生真正获得成长。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  活动体验    情感    价值  
        活动体验具有情境性、实感性、愉悦性、参与性和实效性等特点,是德育常用的和有效的途径与方式。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体验学习的价值已为广大教师所认可,但是有时课堂体验活动一味追求热闹,缺乏学生的情感参与等,这种主体“不在场”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只有基于学生的生活范围和实际能力,设计活动探究问题,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体验,才能激活情感。在此,笔者以“我不拖拉”(统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一课为例,针对“即时情感”价值略谈感悟。
    一、境化于知:在“回望”中激活即时情感
        道德内在于生活之中,“向生活学习”是统编《道德与法治》所倡导的道徳学习方式,而“回望”则是向生活学习的种重要方法。
        【教学片断1】在生活情境中认识拖拉的危害 ?
        (课件上呈现时钟的不同时段和一位小朋友一天的学习生活,并配上解说。)  
        师:你觉得这位小朋友怎么样?
        生:他做事情不认真,很拖拉。
        师:你认为做事拖拉一下有没有关系呢?设想养成拖拉习惯的小朋友长大后当了医生、消防员或者是农民会有什么后果?(课件播放“医生在抢救病人”、“消防队赶到火灾现场”、“农民在农田里劳作”的图片)
        学生小组交流后反馈:如果拖拉的小朋友当了医生,没能及时抢救病人,病人就会失去生命;如果拖拉的小朋友当了消防员,无法及时扑灭大火,就会让更多人失去财产和生命;如果......
        师小结:是的,拖拉危害大,我们要告别拖拉。
        以上教学片断属于情境性体验,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到生活事件中去,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的细节,帮助其了解拖拉可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强化了学生对不要拖拉的认识。
        二、活动性体验:在体验叠加中让即时情感升华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情感的道德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因此,学生只有在亲历和参与中才能获得真切体验,其道德认识才能得以提升,道德情感才能得以激发,才能实现道德的自主建构。
        【教学片断2】在体验叠加中认同时间的价值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时间是怎样一分一秒的从我们身边溜走的吗?让我们来和时间玩两个游戏吧!
        活动一:猜猜60秒
        1.师:请大家听老师口令,大家闭上眼睛后就开始在心里默默计时。
        2.师:当你感觉1分钟时间到的时候可以睁开眼睛并站起来,但是不能说话,不能给其他同学提示。(老师马上记住各位同学在站起来的时间。)
        3.当所有学生都起立后,老师给出结果:有些同学35秒左右就起来了,大多数同学在45秒时起来了,很少有同学坚持到55秒。谁来说说感受?
        4.生:原来一分钟的时间这么长。
        活动二:一分钟的价值
        1.师:我们来测试一下一分钟你能做什么吧!请你拿出纸和笔,第一小组做囗算题,第二小组默读课文,第三小组抄写生词,第四小组跳绳。
        2.教师发出指令并计时。1分钟后教师叫停,告诉学生1分钟到了,结果发现学生意犹未尽。
        3.教师提问: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的事情,对时间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4.学生谈感受:好像比上次的速度快了。
        5.教师小结:是的,当我们无所事事的时候,时间对我们就显得慢一些;而当我们集中注意力做某件事的时候,时间就会显得快一些。这告诉我们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集中注意力,你就能事半功倍。
        6.教师提问:刚才一分钟你做了什么?(各小组学生反馈完成数量)
        7. 教师小结:一分钟我们能做这么多事,抓住时间对我们来说能学到更多知识,时间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知识。
        8.教师提问(视频展示):一分钟的故事。
        9.教师提问:那么对于工人来说,时间就是什么呢?对于医生、消防员来说时间又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时间就是产品,时间就是生命。
        以上教学片断上的这种活动性的体验凸显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和实践性,能让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真实的内在感受进行“对话”,采用多元形式激活“主体体验”,促进“真感受”,从而使思维与情感活动既深刻又丰富。


        三、反思性体验:在理性思考中让即时情感内化
        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是儿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的重要阶段。形于色、不够稳定且缺乏理性是儿童即时情感的特点。因此,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现场引导,在理性思考中让即时情感并行,借此培养学生的道德敏感性。
        【教学片断3】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教师:同学们,既然拖拉危害大,时间又如此珍贵,可是事情总要一件一件地做,那么我们该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呢?
        活动三:大事小事
        1.师:你们平时重要的事情和不重要的事情是先做哪个的呢?
        2.生1:先做重要的  生2:先做小事情
        3.师:我们来做个实验吧!这个小珠子代表不重要的小事,石头代表重要的大事,桶代表我们的生活。请一位同学帮忙,让他想办法把桶装满,但是不能超出桶的边缘。
        (1)情境一:学生想把大石头放入先装了小珠子的桶中时,却发现没法把所有的大石头都放入。
        (2)情境二:有学生先将大石头放入桶中,然后再倒入小珠子时,则恰好装满一桶。
        (3)学生操作后,让学生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么放?
        (4)学生解释:因为先放小珠子,大石头就没有空间可以放了,而先放大石头后,小珠子可以填满剩下空间。
        教师小结: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先做重要的事,还是先做不重要的事,这需要我们作出选择和安排。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当你先做不重要的事情时,这些小事已经挤占了你做其他事情的时间和精力,就好像小珠子一样,挤占了空间,那么重要的事情就无法完成了,所以重要的事情要先做。(板书:重要的事情要先做)
        在本质上,反思就是一种体验,低年段学生还未形成自觉的生活反思意识,因此以上教学片断笔者创设了能激发学生自觉反思的道德生活情境,通过这样的“在活动中领悟”的道德学习方式,为下一步学习打下了思想和情感基础。
        四、效仿性体验:在榜样引领中让即时情感再发展
        课堂体验中有一种体验是不能被忽视的,那就是向榜样学习和看齐。榜样学习是我们常用的道德教育方式,特别是意义获得与领悟的重要方式。《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采取榜样学习方式时要选取接近日常生活中好儿童的榜样,并强调小朋友间共同成长、相互支持的观念。笔者在本环节就设计了榜样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向往更美好的道德生活。
        【教学片断4】树立榜样:激励成长
        1.师:培根说:“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名人故事吧!
        (1)请学生分享名人故事
        (2)小组讨论请小朋友们谈一谈听过这些故事的感想?
        学生:爱迪生和鲁迅的成功都是因为他们懂得珍惜和利用时间。
        师小结: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学会珍惜时间,善于利用时间的人就会成绩卓越。
        2.师:同学们,老师了解到我们班就有几位同学已经成为了时间的小主人,在学习上和生活中能合理的安排时间,从不拖拉。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们,努力争当时间小主人。
        (1)播放关于某同学专注聆听老师上课和利用计时器认真做作业的视频片段。
        (2)播放某同学的作息时间表及生活视频片段。
        (3)教师:请同学们说说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4)学生1:学习时要认真,不开小差。
        (5) 学生2: 制定计划,不拖拉,。
        (6)教师小结:是啊,我们做事情前还要准备充分才能更快,一次要专心一件事,这样才能把握时间的每分每秒。
        (7)教师为两位同学颁发“时间小主人”荣誉证书。
        可以说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一个情感共鸣、思想交流的过程。以上教学片断引用名人故事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拨动思维的琴弦。接着还树立身边榜样,一下子把课堂与生活实际进行了接轨,引领学生实现“真行动”。
        行为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听过的忘记了,看过的记不住,做过的就理解了。”贴近生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更需要教师实现教材的创作性理解和使用。笔者在这节道德与法治课上开展的几个体验式小活动是受学生欢迎和符合品德形成规律的活动,围绕主题,精心设计体验活动,环节清晰,活动目标层层深入,逐一落实。我们必须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主体体验。当然,体验式的活动的成效取决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态度,活动前一定要端正学生的态度才能事半功倍。还有后续的实践活动一定要真正开展起来,及时做出评价,做到不放松,不间断。

        参考文献:
        1.《道德与法治教师用书》(一年级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方丽敏 《小学低段法治教育课程理解及教学建议——基于道德与法治课堂调研问题的解读》 中小学德育 2018(4):37—41
        3.《小活动 大德育——活动体验型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 李季 梁刚慧 贾高见著
        4.《中小学德育》2017第3期
        5.《中小学德育》2018第1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