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与实际生活的有效结合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第10期   作者:丁韦韦
[导读] 小学数学课程是小学阶段重点教学科目,其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丁韦韦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小学  山东淄博  255200)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是小学阶段重点教学科目,其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愈加严格的要求,教育改革规定教育要不断进行创新,探索教学的新模式,深化教育改革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在此背景下,展开创新式教学活动。小学数学与实际生活的有效结合可以使学生将其在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实践应用于生活中,增强其实践能力,同时有效培养其数学思维,提升其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形式

前言: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对小学生的培养不应因停留于课本知识,同时也应该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小学数学与日常生活有密切的关联,生活中到处可见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离不开生活中的事例来辅助教学活动的进行。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重点是培养小学生的基础计算能力和思维体系的建立,并使其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可持续的培养,通过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来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其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养成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与生活结合的教学内涵
        将小学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结合的目的是实现教学的高效化,教学生活化使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该章节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合理融入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从而实现有效掌握该知识点的核心。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同时生活中离不开数学,在教学内容与生活结合时,应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教师在设定教学计划时应当考虑到该阶段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社会经验不足等特点,小学生社会实践机会较少,没有充分接触社会经验的机会,教师应考虑到小学生所处的阶段并贴近小学生的真实生活,不能虚高。其次,在进行教学计划设计时,应将知识点与生活中的事例紧密结合而并非硬凑。最后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生动的教学方法更容易使学生接受,教师应将自身的教学方式生活化,生动化。
二、小学数学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的措施
1.更新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是通过讲授课本的知识点和训练大量的习题来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学生表现出来的结果是对知识点未能充分掌握,同时对复杂的数学公式及知识点容易遗忘,不懂得变式应用。所以如果想使小学生能真正理解数学的内涵,教师应当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充分理解该阶段小学生的特点和其思维,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联系实际生活设计出使学生能理解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进行十以内加减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购物时注意自己所花费零花钱的金额,或者让学生在生活中记录自己每天所吃的水果数量,帮助其理解加减法的运算,以有效使小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需要有教学方式的辅助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方式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有效手段。低效化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在教师的主动讲述下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处于被动的教学状态,师生之间也缺乏有效的交流,使教学效率低下。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方式生活化的方式,将课堂所学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事例结合,知识点密切联系生活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理解该知识点的含义,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巧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具有活跃氛围的课堂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而课堂活跃氛围的营造离不开趣味性教学情境的创设。课本中的知识点不能仅凭教师的口头讲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还需要通过建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将知识点与生活中的知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例如,教师在教授“百分数”时,可以通过使学生创建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购物”体验活动,通过距离超市中打折的价格帮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含义。通过有趣的生活体验,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同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4.巧设问题提升注意力
        在进行数学教学中,离不开问题的创设,但复杂的问题不利于小学生理解和应用,教师在出题目的过程中,应当首先考虑该知识点在生活中有哪些方面的应用,通过巧设一个与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有效理解问题。例如,在进行两位数的加减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购物问题、交电费问题等,使学生在生活中能留意数学知识,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掌握计算的关键。
5.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
        小学数学在日常生活的场景中随处可见,教师应当重点引导学生去留意生活中的数学。在家庭教育中也应重点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思维,学校、家庭和社区是小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其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和特点,对于小学生的数学教学来说,这三者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家庭教育是最关键的环节,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的熏陶和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建设,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十分轻松的掌握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自主学习。而学校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巩固和完善的环节。其对学生有专业化的教育,使其接触专业的课本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社区使学生接触社会的一个重要场所,其对学生的教育也不容小觑。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其在家庭中、社区中都能留意数学知识,使其自主形成数学生活化的思维模式。
三、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与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联系十分密切,对于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有效结合是目前新课改背景下重点进行的项目。目前许多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观念仍比较传统,忽视了将数学引入生活,未将生活化教学有效引入自身的教学观念,同时忽视了该阶段小学生身心特点和其社会经验不足的特点。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使教学与生活密切结合,有效实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生金.小学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法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20(07):75-76.
[2]杨玉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J].学周刊,2020(05):87.
[3]张英.论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有效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19(36):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