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数学课堂精准预习演练教学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第10期   作者:党斌
[导读] 强化数学预习教育是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又能鼓励学生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党斌    
        新疆昌吉市第四中学
        摘 要:强化数学预习教育是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又能鼓励学生提升自我学习能力。课前预习的方法完全尊重了学生的学习特性,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接触教学知识,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效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本文接下来将对数学课堂精准预习演练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开展数学预习教学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精准预习演练教学;实践策略
引言
        预习一直至今都被老师提倡,对学生的初中数学学习来说,预习对学习结果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如果学生能正确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养成在课前做好充分预习的习惯,就能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收获。为了让预习在学习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应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精准预习演练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教学策略。
1精准预习的重要性
1.1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许多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点和难点无法解决,如果遇到这些问题,很可能是因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不牢固。但是在预习中,学生可以提前预知自己在知识上存在的疑点,在课前时间就进行了这一部分的学习。另一方面,预习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无法完全掌握课本中所有的知识点,因此难免留下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课堂时学生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不理解的部分,从而增强课堂的教学效率。
1.2提升学生自主学习
        做过预习的学生因为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破除了未知的恐惧,所以很容易对课堂知识产生了学习兴趣,并以此为动力,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当中。老师能否解答学生的事先想好的问题,同学们如何评价自己的观点,这些因素会促进他们在课堂上和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预习进入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一种学习动力,学习对学生而言不再是压力,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知识魅力的优势。
2数学课堂精准预习演练教学策略
2.1培养孩子课前预习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既能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正确预习方法的引导,才能使学生主动预习。

比如在教数学定义预习时,可以用留课后功课的方式进行引导,前期学生不知道如何预习,老师应该带着学生在前一堂课的结尾对后一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记录,留下一些问题,然后让学生回家进行复习和研究,把不理解的地方记下来,等到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就这些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课堂重点讲解。长此以往学生明白了复习模式,老师就只需要留一些课前作业,学生之间可以明白如何复习了。
        此外,预习还要讲究学习方式方法,有些数学公式是可以用推导的方式进行理解和掌握的,这种记忆方式比起死记硬背的复习效果会更好,所以老师可以先教学生掌握公式推导的方法,让学生在预习时先自己推演一遍,然后和书中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比对,检查自身的不足,加以学习改正。数学中的知识大多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如果前面的知识掌握不扎实,那么就会对后面的知识学习造成阻碍。所以学生通过预习可以提前掌握自己的不足,那么在课堂中就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听课效率,进而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优势与重要性,慢慢地认可预习,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2.2正确回应学生的预习结果
        想要真正达到学生的预习效果,不单单要靠学生一个人对预习的努力,老师在预习中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因为学生提前预习遗留下来的问题并不会全都在课堂中直接展现出来,每个学生的性格不一样,自然在课堂中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有性格活跃敢于发言的学生自然会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疑虑和问题,但是有些学生性格内敛羞怯,即使在课堂中有问题也不会主动提出,这时就很容易造成课堂教学盲区。所以教师在指导完学生的预习后,应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比如通过功课的方式了解学生都有哪些需要解决的疑虑和问题,或者可以在课堂中开展课堂提问,以随机抽查性格内敛的学生为主,以更好地在课堂上进行精确教学。老师还可以主动与学生进行课下交谈,一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是通过交谈促进师生关系,打消学生内心对老师恐惧的心理,进而激励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发言,敢于表达心中的疑问,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还有老师要学会对学生的预习给予肯定和鼓励,每当学生提出预习中的疑问时老师不要吝惜对表扬,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心态,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把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呈现在黑板上,与学生一起开展讨论,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结语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的引导,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正确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收获良好的学习成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预习的问题进行总结,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还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课堂精准预习演练教学能有效帮助学生对知识练习的掌握,同时又能帮助学生发展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贾正龙.  浅谈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策略[J].考试与评价. 2018(06)
[2] 张小会.  提高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7(26)
[3] 许勇.  初中数学的课前预习的作用与指导[J].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17)
[4] 李粉荣.  初中数学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9(S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