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二中学 844000
摘要:随着新的初中语文教学的理念的深入,语文教学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在教学中,教师一味地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不仅会阻碍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实施多元化语文教学方法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涵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探究
引言: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已经不能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唯一标准,现代衡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高低的关键性因素是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扩大学生的语文思维,增长学生的文学见识。
一、开展多元化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进入初中以后,初中生不仅要面对教学环境的改变,还要改变学习方法,追赶进度,语文教学中,知识面迅速扩大,对学生的要求也骤然变大,学生要通过多渠道获取语文资源,补充思想和知识上的空缺,才能跟上学生的进度,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获取到多元化的语文知识,从而构建更加系统的语文知识体系。学习语文的关键点在于积累和拓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满足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和多方积累的需求,学生仅仅通过单一的知识结构来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准是不够的,只有多角度分析和理解,才能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见识到更多的语文内容。随着教学改革后,单一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现代的初中生了,实施多元化教学方法,适应了学生的发展规律,也适应了时代的基本要求。所以,在新时代实施多元化语文教学方法,有利而无害,并且对教学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可以逐渐全面的改进教学机制[1]。
二、多元化教学方法探索
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实施前提是基于教师自身认识的改变,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的学习,提升自我的教学能力,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的实施,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积极开展多元化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最终目标。
(一)改变教学形式
教师要全面实施多元化的语文教学方法,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就要改变教学形式,以丰富的教学活动贯穿于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初中语文最为重要的是作文和课文理解,这两者又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后,整体的课文理解能力就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所以教师可以深入实际,改变教学形式,以实践性的活动来代替语文课堂教学,丰富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多开展一些实践性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从课外获取一些语文资源,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语文知识,理解语文知识,生活实践性活动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秋天的怀念》一课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完课程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远足,观察大自然,活动结束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结合实际情况写一篇观后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加强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进行思想碰撞,彼此之间交流感想,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提升多元化教学的成效,教师可以有序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多讨论一些开放性的语文问题,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全面的解放,从中学习到不同的思想内容,从而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例如,在学习《再塑生命的人》一课时,教师在上课前,可以以文章题目作为引子,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让学生讨论在看到这一主题时的感想,在没有深入的了解文章后,学生在讨论是会对课文的主题进行多角度的探索,从而达到思想上的交流和碰撞,提升学生的文学内涵,提升学生的语文想象力。在实施多元化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思想层面上的提升,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内心和想法,升华自我情感,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改变语文教学环境[2]。
(三)强化课外拓展
开展多元化语文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是强化课外拓展,教师要全面的强化课外阅读,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语文学习的精髓所在,教师在注重教材时,要注重加强课外知识内容和课内知识内容的融合和交流,选取课外教材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不能太过盲目的选择,通过课内外知识的融合,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积累,可以将同以类型的文章进行整合和归纳,摘取其中的精华部分进行收录,并注明其巧妙之处,引导学生做好文学点评。例如,在学习《一颗小桃树》一课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完本篇文章后,可以在课外选择一篇相似的文章拿到课堂中进行赏析,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精妙之处,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评价课外文章在写作手法、布局谋篇等方面的巧妙独到指之处,并且指导学生进行经典归纳和总结。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交叉运用,并且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才能构建出多元化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体系。
参考文献
[1]沈建红.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探讨[J]. 学周刊,2015(12):70.
[2]邝祖锦. 高效课堂下的语文学科教学[J]. 文学教育(中),2014(0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