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玉贤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金陵小学, 陕西 宝鸡 72100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小学课堂教学之中。小学课堂教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而且还能让教师轻松突破教学难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小学教育是整个人生教育中的最重要阶段,是为每个人一生奠定学习和生活基础的阶段。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就是提高中华民族国民素质,而教学质量的关键点在于课堂教学。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动力,同时也为提升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一、小学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及时转变教学观念
目前,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听课。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课堂教学效果差。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更加轻松。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小学教师也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注重实际教学效果
虽然现在的小学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但是,教师要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也能积极参与。但是总感觉学生和老师好像在参与一场表演,教师在卖力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表面上好像是积极参与其中,但是深入观察就会发现,学生并没有获得真正的学习体验,没有真正的学会知识,能力也没有得到有效培养。所以,这样的课堂教学实效性是很差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课堂实效出发。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真正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让教师能够轻松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
(三)合理把握“度”与“量
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师要合理把握好“度”与“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来选择合适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课堂教学,要使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作用,为课堂教学服务。而不要整堂课都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要为了应用而应用。
(四)教学评价反馈功能应用单一
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的各项功能时,教学评价与反馈应用缺乏科学客观性。教师在反馈学生的练习情况时,只有较少的老师将全班同学的完成进度投射到屏幕上,掌握全班的完成度。大多数的教师仍是让学生举手示意是否完成练习,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只是口头上的话语,不具有客观性。此外大多数教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没有计时,学生完成练习存在拖沓。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策略
(一)提供完备的硬件与软件支持
在硬件设施方面,着重解决学校信息化硬件建设问题,将学校的发展重点放到资源建设上面来。首先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在观察课堂教学视频时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方式单一,学生听力时没有耳机,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学校的信息技术的配置齐全,资源较少。学校可以采取多校合作的方式,促进资源共享,保证资金的投入;也可以利用品牌效应,将信息技术做成独有的招牌,让相关政府部门放宽资金数额,加大品牌投资。其次在硬件采购上采取分级制,根据教师的需要进行个性化采购,有的教师能够熟练使用信息技术,更偏向于高端的硬件设施,而有的老师则还处于入门级的水平,因此针对教师的使用需求水平采购不同的硬件设施,充分发挥教师各方面能力。硬件设施的齐全才能保障信息技术充分支持教师课堂教学。
在软件设施方面,学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信息资源建设快速和均衡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的视频里发现,教师在利用 i Pad 进行授课时,均会用到 i Pad里面的课程资源与APP,学校要优先开发与教材相匹配的 APP 进行辅助教学。学校不仅要坚持与各大制作软件的公司合作,多联系多探讨,更新软件,升级系统,发挥优势,加快资源建设的脚步,开发出各种校本 APP 辅助教学,更要发掘学校中优秀教师使其参与其中,提高教师参与开发教学软件的积极性。并且在利用现有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着重开发适合本校特色的个性化校本 APP 课程,将校本课程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发展学校特色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以学生为中心丰富信息技术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小学生对新奇有趣的事物充满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多样的信息技术的呈现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融入课堂。注重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因学设教,顺学而导,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技术呈现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并且不断更新教学工具,改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围绕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课前预习单,利用智能反馈、大数据分析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清楚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起点,并以此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将教师的教授变为引导,将学生的被动转为主动。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资源,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以学生为中心丰富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实现师生的良好互动,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实现现代化人才培养的目的。
总结: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小学课堂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辅助工具,成为促进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信息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日渐丰富,信息技术支持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日益关注重点。
参考文献:
[1]皮佩云. 信息技术支持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
[2]周凤,宋殿辉.现代信息技术对小学课堂教学实效的提升策略[J].才智,20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