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视域下小学语文的大阅读之路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教学与研究   作者:梁丽仪
[导读] 统编语文教材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强调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更注重语文课的人文性,注重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
        梁丽仪
        肇庆市端州区河苑小学         526060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普遍现象是考什么,老师就叫什么,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实际上已经北应试教育的题材战术和反复操练所绑架,这实际上是“画地为牢”,不断对于城区学校还是郊区薄弱学校,皆为如此。
统编语文教材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强调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更注重语文课的人文性,注重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虽然课文篇目数量减少了,但课外阅读、名著导读和写作的分量却增加了,用总主编温儒敏教授的话来说,就是“专治读书少的问题”。
那么如何在统编教材的基础上,引领孩子们走进课外阅读的深处,回归到一种更朴实而纯粹、更科学而合理,与小学生天性更为贴近的阅读状态中呢?笔者认为,统编教材设置的低段“和大人一起读”,中段“快乐读书吧”,高段的课外阅读延伸,包括浏览、快读、读不同的文体、读整本书,这样的安排让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之路,不仅仅是单轨道,而是一条集“整体把握、拓展延伸、表达运用、精神滋养”为一体的多轨道。
一、一种提纲挈领的整体把握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一定是要把所阅读的文章撕得七零八碎,不是涵盖“了解每一个词语的意思,知晓每一个段落的大一”的“全景式”阅读,一篇文章或者整本书往往有最精彩或者最关键的地方——那里往往是言语丰富和情感生长的“肥沃之地”,引领学生在这样的原野上多读、多思、多悟,就不会显得太枯燥,就会发现不一样的惊喜或者沉甸甸的收获。
引领学生进行整体把握的方法有很多,例如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直奔中心思想、读序言的内容或者目录中的小标题……比如曹文轩的《草房子》有很多小故事组成,书前目录中有很多有意思的小标题,引导学生先读目录,再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整体把握:你想象中的草房子是怎样的?看封面和里面的插图,猜猜那个光头的男孩叫什么?这样的一颗光头的脑袋会给他带来什么呢?想知道答案的话,就赶快走进草房子里所描绘的不同少年吧!
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好书伴我成长”的读书分享会,“整本书阅读体验”经验推介活动,也能有效提升孩子们整体把握作品的能力。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并经常性地让学生在台上三分钟演讲的“上上镜”,那么他们就不会在习惯性的“碎片阅读”中浪费力气,而是在整体把握中向前推进,不是画地为牢守于“方寸之间”,而是全面、主动、整体地吸收、甄别、深化,或登高望远,或揣摩反思,或唤醒顿悟,或借鉴欣赏,以此打造一个更加厚重高效的课外阅读新时空。


二、一种面向未来趋势的延伸阅读
真正好的阅读应该是“脱离文本,超越文本,把思维的触角伸展到课本之外的大千世界中,完成课外的深度对接。”这种“对接”对于孩子们阅读能力的提升以及精神生命的丰富无疑大有裨益。和古人对话读文言文,与先哲“通电”吟诵古诗,与名人作家面对面,链接古今、接通中外,唤醒的不仅仅是孩子们对文学作品经典名著的自读自悟的呼吸。
从内容而言,语文的“海量阅读”,就是大量的阅读,让学生“连滚带爬”地读,不必非要理解得多透彻,多明白,只要学生能感知内容,有所感悟就可以了。另外还可以读一些“闲书”,不能都是为了写作或者考试的书,那样孩子不会有长久的延伸阅读的兴趣的,但一定要读有益的书籍。
就拓展阅读的方式而言,教师与教材只不过是引领,教师推荐课外阅读时,只需要提供材料即可,要避免“画蛇添足”,学生阅读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他们为了持续阅读、获得知识、自然会选择课外所学的、合理得当的阅读方法破解困惑,因此阅读的效果就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了。这个过程是课外延伸阅读的真正价值所在。
三、一种潜移默化的能力表达
潘新和教授认为:读“完”一篇文章,阅读教学才完成一半,另一半更重要。也就是说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方法的使用,但是“读”不是阅读的全部,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语言的积累、写作方法、情感培养上来,真正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提升中学会交流表达,运用自如。
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前一半占绝了课堂的半壁江山,后一半只在蜻蜓点水中掠过,或是硬生生地灌输写作方法和概念,让人不忍回望。
因此,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阅读后摘抄好词佳句,进行阅读批注、仿写训练、记录阅读感受的好习惯,真正把阅读内化于心,让课外阅读变得丰富而有内涵。
四、一种丰富内心的精神滋养
统编教材的双线结构,一个是语文的工具性,一个是语文的人文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如何读”比“大量读”更重要,因此教给孩子们好用高效的阅读方法不可或缺。
统编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推荐的很多文章如童谣儿歌、儿童文学、名家名作、名著小说,其实都是指向了精神层面。如六年级第四单元的快乐读书吧中,推荐的《爱的教育》、《童年》、《小英雄雨来》中的那种笑与泪,经历与成长中,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咸,感悟那种悲悯之心和善良之心,就是新时期的孩子应该具备的。引领孩子们阅读的同时,播撒一颗爱心悲悯的种子,应该成为阅读中的应有之义。
总之,阅读能力,决定了儿童的学习能力。何为阅读能力?说白了就是综合处理阅读对象中所蕴含的各种信息的能力,包括分析,综合,汇总,迁移,理解,运用等。如果文本是一串葡萄的话,阅读能力就是欣赏葡萄,画葡萄,吃葡萄,消化葡萄,甚至是利用有余的葡萄进行发酵的能力。
统编教材视域下小学语文的大阅读之路,就是新课标所说的“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这是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不必把大阅读看作是一种负担、一种人物,阅读本身就是一种肆然而然的习惯,就像习总书记所说的“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才是我们小语教学工作者引导学生矢志不渝的追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