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中学生的动手操作及合作交流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12期   作者:钟勇
[导读]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钟勇
        (新疆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四十五团第一小学,邮编844604)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新课改特别强调活动,强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为中心。最大限度地通过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 生在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时,敢想敢问敢做。通过学习新课程教学法,在教学中我从以下方面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和交流的机会。
   一、在学习新知识时,要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低段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好品质,就要结合新课内容创设真实的课堂情景。如在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时,在课前我设计了乘车情景,选司机和一些乘客各拿一个数,再安排两个站点,让学生们观察车在经过两站时的情况,把看到的条件写在黑板上,车上原有50人,上车15人,又下车9人,让学生根据条件,在小组内自由提问各抒己见,看哪组提的问题多,然后集体交流,列出算式,学生们很快提出了“上车比下车多几人?下车比上车少几人?车上还剩多少人?”等问题。让问题来源于生活中,既充分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又让他们能主动思维。
        二、放手让学生动手做。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好奇、好动特点,通过动手操作来引导学生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如在低段数学教学中,学习认识图形内容时,安排了学生用喜欢的颜色涂出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再让学生用小棒拼摆图形,在前面所摆图形基础上,拼摆组合图形,进行图形转化拼摆,几个长方形拼摆成正方形要几根小棒,再规定10根小棒最多能摆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学生每摆出一个图形就让他们在小组交流、讨论,这样,使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
         而高段数学教学中,观察物体的内容学习时,根据三个不同面看到的图形猜测是几个正方体摆成的图形知识难点,我就是放手让学生先猜再拼摆的方法,让学生边思考边做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得到有效提升,他们会发现有时候不同个数摆出的正方体从同样的三个面会看到一样的结果,而且正方体摆放会有一定规律的变化。这样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们始终处在一种研究的学习氛围中,每个人说着自己的观点,验证着自己的结果,有失败的,更有成功的。最后,全班学生情不自禁的给获得成功最多的学生热烈的掌声。
     三、重视小组内的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日常教学中,会出现一些学生性格内向或语言表达能力差,及学习习惯差的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都比较差,要使课堂上这些学生也能学到一些数学知识,只有利用小组内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方法,使他们能大胆说或主动学习他人,同时又能使善于表现自己的学生发挥指导才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首先,班级的座位按照好中差搭配做。座位安排,要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性别等因素。
            其次,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分层设计,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思考或回答、或交流。如我在低段一年级下册统计“买气球”一课学习中,先让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布置教室需要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要求小组内人人都说。统一方案后,小组选出代表发言小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小组学生可以下座位边说边比划摆放位置,同时说清方位;当提出这样的要求后,学生们有很大的积极性,说的气氛热烈,听的人也很认真。当集体交流时,我鼓励让不爱说话的学生发言,小组其他学生补充,这样小组学生们共同完成了学习任务。在高端数学教学圆锥体积”的过程中,在创设情境使学生明问题后,我提问:“你觉得圆锥体积的大小与它有什么关系?你能想出什么方法去发现圆锥体体积的计算公么关系?这个问题使学生陷人深深的沉思之中。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我要求同学们前后4人为一 组,进行交流讨论,并要求同一小组的组员不仅要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要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
             小组长要做好记录,人人都要做发言的准备。这时学生们有的在说自己的想法,有的边说边比划着,有的在纸上画图,有的相互争论着...之后学生纷纷代表小组发表了多种意见。笔者认为: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和准备发言基础之上的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才能使自主学习、合作探索富有实效,反之常常会流于形式。
教师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时教师还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细心观察的能力、足够的耐心,同时还要与多元评价相结合。数学课中只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实践,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思考、发现才能创新,要变学数学为做数学,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个体性为宗旨,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并养成习惯。在数学课上确保全体学生达到《课标》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只有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点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以良好期望,设计出适应每一个不同学生的课堂教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才能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
作者信息,钟勇,女(1972.9.12—),汉族,新疆四十五团人,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