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实际问题解题策略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12期   作者:张君英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锻炼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张君英
        浦江县浦阳第一小学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小学数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锻炼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基于此,本文首先研究了当前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據实际情况提出了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际问题;解题策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注重开展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以此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及数学思维。
      1.指导学生准确审题,奠定实际问题解题基础
要想让学生提高实际问题的解题速度,保质保量的得到正确的解题结果,其基本以及核心内容是要准确审题,切实把握实际问题当中的含义,始终保持正确的思考和解题方向。假如学生并不理解实际问题所表达的意思,或者是完全曲解题目的话,想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难上加难。当前小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当中就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在审题方面的问题是十分突出的,往往体现在混乱理解、混淆关键词、过于急切、一知半解,进而在实际解题当中不能够保持思维清晰,出现很多的失误。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出现抵触和恐惧的情绪,不再愿意解決数学实际问题。
          而要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就是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准确审题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数学审题习惯上进行优化培养。第一,在阅读数学题时必须耐心。在实际问题的解答上,学生应该将很多时间分配给读题,只有保证题目读得清,才能够得到正确的解题结果。第二,读题时要尽可能的放缓速度,保证审题细致,同时避免胡乱增减词语。第三,要准确区分理解难度大的词。比方说,小明吃了10粒葡萄,哥哥比他多吃了10粒,那么哥哥吃了多少?这个问题十分简单,用加法计算的方法就能够顺利解题。但是如果教师在题目设计上增加一些复杂的词语,比方说把条件换成哥哥比小明吃得多一些,二人相差10粒,那么哥哥吃了多少粒?学生很有可能会用减法的方法计算,这实际上就是解题不清,没有理解关键词导致的。
2.合理设计变形题目,锻炼实际问题解题能力
很多学生都十分抵触解决数学实际问题,而且解题效果达不到理想水平,出现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的实际问题解题能力不足,不能够灵活的进行数学知识的应用。很多学生会将数学课程学习当中接触到的公式进行死记硬背,以便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套用公式,但是这样的解题质量往往得不到保证。特别是题目当中的内容稍有变形学生就不会解题了,甚至是不能够分清变形前后的题目,统一运用一样的方法进行解答,其结果自然是解答错误。

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表明的是他们缺乏举一反三的解题能力,所以在实际问题解题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上。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重要方法就是将很多相似的题目共同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说说这些题目的差别以及在运用解题方法上的差异,便于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迁移思维进行培养。例如,教师可以给出这样一组题目,让学生仔细审题找到题目在方向和解答上的差异:(1)红队总共有20人,蓝队人数是红队人数的5/4倍,请问蓝队总共有多少人?(2)红队总共有20人,蓝队人数比红队人数多1/4,请问蓝队总共有多少人?(3)红队总共有20个人,红队人数比男生少1/5,请问蓝队有多少个人?
      3. 图文结合,开展画图教学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数学思想。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通过图文结合,开展画图教学法,以此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形结合思想,进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画图不仅能够将相对抽象的问题更加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学生,还能帮助学生将数学问题进行转化,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思维。如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内容时,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让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理解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明白长方形与正方形都属于四边形。在此过程中,数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各种四边形,然后向学生提问:“四边形的特点是什么?,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点是什么?”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学生灵活性思维能力的提高,进而促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4.注重营造生活情景,降低实际问题解题难度
对小学生进行实际问题解题策略的指导,使得他们能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进行灵活的应用,非常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让学生把数学题目和生活建立联系,调动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这样既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又能够让他们认识到数学和生活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消除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抵触心理。对此,教师可以在实际问题解题教学中加入一定的生活场景,让学生自发自觉地解决问题,切身体验生活当中无处不在的数学知识,减少解题难度,让学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比方说,在教学加减法的计算时,为了避免学生对算式解答产生抵触的情绪,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把题目放置在一个生活化的场景当中。比如,要计算85+49,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当中购物的情景,妈妈买一条裤子花费45元,买一顶帽子花费49元,请问妈妈总共花了多少钱?另外,学生还可以自己编应用题,并用一种生动有趣的方法进行理解和解答,让学生的实际问题解题能力得到综合提高。
数学教学当中包括着大量实际问题,需要学生将理论和实践整合成一粒整体,而不是机械性的照抄照搬,更不是胡乱审题情况之下的随意解题。只有加强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优化学生的解题策略,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思维,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实现生活与知识的有效转化,帮助学生切实把握数学的意义。对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将实际问题的解题教学作为重点,将促进学生学以致用为教学目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