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体育课程教学策略探索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12期   作者:徐开明 李敏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迅速成为教育改革的一大重点。
        徐开明  李敏
        云南楚雄紫溪中学  675000     云南楚雄双柏县妥甸中学  675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迅速成为教育改革的一大重点。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都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建设,积极推动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多个方面一体化发展。体育作为促进学生运动、锻炼学生体能的活动课程,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直都是学生的必修课。为了推行素质教育理念,也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和教师增强对体育的重视、进行体育教学方式的改进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体育;体育能力
引言
体育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是体育知识、技术和素养构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体育能力也成为高中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根本保证。为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将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作为重点教学内容,立足于课堂实际内容,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进而为学生终身进行体育运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切实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
一、当前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教学缺乏系统性
当前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随意性过强,虽然在体育动作、运动技巧、运动项目等多方面教师对学生开展了大量的演示和实践教学[1],但学生不能明确这项训练对自身发展有何益处,同时训练强度不足,训练的过程断断续续。学生对体育项目缺乏基本的兴趣认知,训练过程缺乏系统性。
(二)教学内容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很多教师都会犯同一个错误,即没有将学生的兴趣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的设计中,这就使得老师“教”的内容和学生想学的内容契合度不高,造成学生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局面。高中学校设置体育课的目的,除了要锻炼学生的体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外,更多的是让学生能够在繁重的课业和枯燥的学习之余适当地进行身心的放松,达到劳逸结合的作用。而很多高中体育课程都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么千篇一律、内容单调;要么毫无安排,流于形式。这样的体育课程往往会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的期望程度下降,也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课余兴趣、帮助学生放松身心的教学目的。
(三)学生主体价值不能有效彰显
体育教师一般由1人代课多个班级,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和学生掌握的信息存在很强的不对等性,教师并不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所以教学中存在灌输现象,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提供的信息,学生的主体性价值不能有效彰显,学习创造性发挥也受到极大的约束。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体育课程教学策略
(一)教师充分备课,优化教学设计
体育教师在开展高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仔细准备,认真做好每一次教学活动的备课工作,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进行体育技能的学习,领悟体育素养的核心要素内涵,并掌握运动要领,达到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师应依照学生已经掌握的运动知识和以往的经验,结合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在对学生进行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意识的培养方面,体育教师则可通过在教学中经常性地、不间断地提出问题、讲解分析、示范过程,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引导,把教学常规、体育场地运动器材的安全性、运动中的损伤和预防、体育竞技中的拼博进取精神。


(二)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当前,高中生对体育参与积极性普遍不高,体育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究其原因,除了教学方法不当、教学内容不合理之外,主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教学评价存在问题。自我评价是对自己素质、才能、行为和自身条件等的一种判断和评价,是学生终身从事体育运动的一种必备能力。而当前的体育教学评价方式无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自己的成绩和锻炼效果,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运动参与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因此,建议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传授学生自我评价方法,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从而为学生进行终身体育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背向滑步推铅球”这一课中,很多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常常出现动作不规范问题,并且认为这项运动只是机械训练,对身心发展起不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为此,教师可先让学生对学习目标有明确的认识,如滑步、重心保持稳定、先从下肢蹬起的用力顺序、出手快;同时让学生相互合作并检查动作是否规范,对于不规范的行为,让学生自我反思与比较,找到问题所在;最后与学生一起剖析这项运动对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促使学生通过实践训练获得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目标。
(三)做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
达芬奇曾说过:“理论是军官,实践是士兵”。体育作为一门学科,也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除了坚持一贯的实践学习之外,还应该适当地进行理论知识的铺垫。从理论到实践是一个必然过程,教师在进行一项体育技能的示范之前,应该适当地为学生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比如这项技能的由来、相关赛事、代表人物等,这样既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这项技巧,也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一举两得。
(四)创设良好情境,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
对高中生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是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人际交往是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对高中生而言,体育课堂是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的重要场所之一,也是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阵地。所以,高中体育教师必须创造良好的条件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除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之外,还要重视对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进而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结束语
总之,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关系到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高中体育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们在学习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并且考虑到学生的学情进行系统的设计。要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态度和习惯方面发生转变,养成对体育锻炼的积极的态度,养成定期进行体育锻炼的好习惯。高中体育教师自身也要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提高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活动参与的热情,提高他们的收获感。
参考文献
[1]潘常刚.论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学的状况和解决措施[J].教育现代化,2018,5(47):79-80.
[2]商则杰.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1):74.
[3]吴一凡.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探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0):130+132.
[4]张慧斌.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模式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8(30):21-22.
[5]张文明.高中体育教学模式探讨[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文集(四).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