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排水设计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实践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1期   作者:于路路
[导读] 市政工程项目是我国城市化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市政工程项目是我国城市化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目前市政工程建设的成果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对于市政给 排水工程的设计,应进一步完善,以创新的思路引领设计方向,实现 新时期市政工程建设。海绵城市是当前城市建设中的一个新概念。倡 导建设“水弹性”城市,为城市雨水循环利用储存和净化水,是市政 排水设计中应积极引入的理念。本文将在概念的基础上,阐明传统市 政排水中存在的问题,并着重探讨如何将海绵概念应用到市政排水设 计中,以达到本研究的目的。
        关键词:市政排水设计;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实践
1 海绵城市的概述
        海绵城市建设,即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主要是指通过 “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途径,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 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 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 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 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 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传统城 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 “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 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海绵城市建设将强调优 先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 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既避免了洪涝,又有效的收集了雨水。
2 传统设计理念中存在的市政排水问题
2.1 资源使用效率比较低
        目前,城市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循环利用效率较低。雨水直接 进入自然水体,地下水难以得到有效补充,雨水和污水难以及时净化。 雨水难以及时渗入地下,难以充分利用。由于雨水流失,水量不足,污 水难以及时处理,缺水问题将越来越严重。由于城市排水设计中存在一 些问题,雨污结合水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也会影响城市化进程。
2.2 相关的基础设施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城市化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市政排水系统。目 前,设施老化问题比较严重,城市排水难以满足现阶段的需要。而地 下排水规划不完善,城市排水能力难以充分发挥,相关排水设施难以 得到及时维护,如果发生洪灾,将造成较大影响。恶劣天气下,市政 排水系统难以及时响应,影响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运行,影响人民群众 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3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3.1 车行道设计
        目前,城市道路大多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不透水路面,可以保证道 路的使用寿命,但容易造成道路区域积水现象,而且更严重的是会造 成地下水供应不到位,产生热岛效应。在城市道路建设设计中,有效 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可以改善道路区域水、地下水供应不足的现象。 在实际的道路施工过程中,应在路面上方铺设透水沥青混凝土。为防 止强降雨对路基的破坏,可选用透水性弱或不透水的建筑材料。采用 透水性建材后,雨水沿道路横坡流向盲沟,然后进入道路两侧绿地或 通过污水井流入地下,有效解决了道路积水问题。


3.2 路滑带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的理念,我国市政绿化工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 面:一是充分过滤雨水,雨季降雨量过大,要有效地回用雨水,必须 做好雨水过滤处理,保证雨水的清洁,并在设计过程中铺设种植土或 施工;碎石层,设置舌管,最大限度地满足土层的生态和自然供水; 其次,有利于雨水的有效收集,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选择透水性好的 材料,有效控制雨水口的分布,保证雨水在循环过程中正好流向绿化 带,它能有效地解决排水问题,充分发挥蓄水性能,在绿化设计过程 中,根据实际地形结构进行分析,并在有效分析的前提下设计导流设 备,保证水流在重载过程中降雨比较规律。另外,严格考虑雨水口的 位置,保证雨水流入绿化带,起到配水和供水的作用。 流入比较规律。另外,严格考虑雨水口的位置,保证雨水流入绿 化带,起到配水和供水的作用。
3.3 人行道设计
        人行道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出行安全的 重要保证。在人行道设计过程中有效地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传统的市政工程项目在处理防水路面时,雨天会直接出现 雨水积聚或路面打滑等问题,对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出行产生很大 影响。海绵城市概念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材料的选择 上将选择透水性强的材料,在降雨过程中,雨水可以通过这种透水材 料更好地渗入地面,有效地解决道路区域的水问题。同时,及时对人 行道进行湿度处理,保证地下水资源得到补充。市政工程施工区的土 质因特殊因素不具备良好的透水性时,排水管道也可在基层施工过程 中铺设,管道的倾斜度可控制在纵向 2.5%,横向 1%-2% 以内,也可 以达到有效排水的最终目的。
3.4 开展综合布局
        市政排水系统规模较大。既要正确规划,又要选择海绵城市理论 来处理积水,保证雨水及时处理,建立完善的市政排水系统,在进行 设计工作时不断完善排水系统,保证城市排水系统的合理利用,使城 市生态保持可持续发展。对城市有关部门来说,要按照海绵城市进行 排水规划,根据水文特点进行布局,控制径流,正确规划排水系统, 确保建立合理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市政排水设计需要根据目前的降水 量进行计算,在市政排水设计工作中加入海绵城市的概念,使市政排 水具有良好的功能,并需要不断完善市政排水方案,确保现有水资源 污染得以消除。
3.5 提高专业体系研究
        海绵城市作为一个综合性项目,需要政府的资金投入。要借鉴城 市排水的先进经验,根据城市的个性化特点,探索适宜的设计方法, 充分提高海绵城市的效益。市政排水设计应引进专业技术支持,聘请 专业人员对海绵城市进行研究,在明确排水设计重要性的基础上,从 城市格局入手,分析管道布局,借助电子设备形成管道设计模型,并 对排水系统进行后期跟踪监督。在海绵城市理念的指导下,明确市政 排水的具体要求,通过专业技术的研究,布置市政管线。
3.6 相关附属设施设计
        在市政排水设计中,既要注重人行道、行车道的排水设计,也 要注重相关配套设施的设计,真正把海绵城市的理念深入到市政建设 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从而全面提高城市透水性建设效果。比如,可 以结合城市周边的地质条件,对平路缘石进行设计,特别是确定其高 度,避免设计过高,保证雨水流入地面。同时,还应重视城市路肩侧 沟的设计,即路肩侧沟的工程设计应选用透水性和透水性较好的材 料。为了进一步满足城市建设的要求,满足城市各要素的特点,可以 考虑更换一些混凝土材料,采用植草材料,从而达到良好的透水性, 透视也更加符合绿色城市建设的要求,对市政工程排水的长远发展具 有积极意义。
结束语
运用海绵城市的概念,可以促进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在城市给排 水设计中引入海绵城市的概念,可以显著地消除雨水的积聚问题,保 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现代城市建设的动 员,而且可以使我国市政排水工程得到更深入的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邓小丽 . 探究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J]. 居舍 , 2019 (11) :96.
[2] 谢耿浩 . 市政排水设计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实践 [J]. 住宅 与房地产 , 2018 (36) :207.
[3] 郑对霞 .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J]. 资源 节约与环保 , 2018 (06) :53+55.
[4] 李春涛 .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研究 [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 2018 (36) :13.
[5] 章芸芸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J]. 城市 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 , 2018 (20) :158.
[6] 陈洁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 , 2017 (30) :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