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世界人口数量的排行榜中,中国人口的实际数量位居第一,但也是拥有最多残疾人口的国家。根据有关部门的研究调查后发现,中国残疾人口的数量占据总人口数量的6.5%左右,其在日常生活与出行等多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限制。而老年人与婴幼儿因为自身在身体与认知等方面的状况有所限制,所以这些人口都属于障碍人群,也是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中的主要应用对象,为了能够提供给障碍人群更多的便利,就需要针对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体现展开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市政道路;设计体现
1市政道路设计中无障碍设计理念与现状
1.1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中的设计理念
无障碍人群主要指的是生活和出行不能自理,需要人特殊照顾的人群,例如残疾人、老年人、幼儿等,同时,在正常的人群中,由于拎物过重或者其他原因需要人帮助或者照顾的人群。在无障碍人群的理解中,有些人将无障碍等同于残疾,此种观点和理论是不标准的,其是两种不同的概念。由于出行是无障碍人群必须要经历的,因此在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应当注重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其中的应用,并将其应用到市政道路设计中,体现出以人为本、文明发展的城市道路建设和发展理念。
1.2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中的设计现状
根据我国在建设市政道路的发展状况而言,在无障碍这种理念方面的设计发展起步较晚,如果与其他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相互比对的话,就能够发现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较为落后,所以我国在市政道路建设方面的工作人员,一直在对无障碍设计展开深入的分析与完善,从而有效的转变我国在这方面发展较为落后的状况。如今在我国大部分的地区与城市中的商场或是商业圈,都在逐渐添加无障碍的基础设施,例如:在电动扶梯中为障碍人群安置凸起按钮、在公共汽车中为障碍人群设置专属位置等,通过这些较为基础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不仅可以为障碍人群提供更大的便利,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障碍人群的人身安全。但这些方式自身也存有的一定的局限,所以无法普及到整个社会中,还有个别地区或城市的管理人员,缺乏对于无障碍的关注力度,导致忽略了障碍人群本该享受的相关待遇或权利,甚至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城市中,几乎没有建设任何的无障碍基础设施,这就导致障碍人群不能享受正常的待遇与权利。
2无障碍设计的原则
2.1安全性
无障碍的设计理念就是为了方便残障人士的出行,因此,安全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在无障碍道路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安全原则,比如建设盲行道,如何与来往的车辆进行有效的隔离,保证盲人在过马路的过程中能够不被来往的车辆所伤害,这就是在设计盲道时需要考虑的环节。
2.2可用性
无障碍道路的设计一定要遵循实用性原则,要根据不同的残障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由于听障人士和盲人的缺陷不一样,因此对于无障碍的设计也有所不同,如果失去可行性,那么无障碍道路建设就只是摆设,起不到真正的作用。比如对于残障人士专用卫生间,一定要考虑到这类人群站立困难,因此对于卫生间应该设计马桶而非蹲便器,另外马桶的高度应该适中。
2.3无障碍
对于道路的设计一定要简单明了,使残障人士使用时可以比较灵活。比如盲人在过盲道的时候,路面不能设置障碍,或者高低不平,这样会增加盲人的通行困难以及受伤的风险。
2.4可接近性和可达到性
比如说盲道指示牌的设置,不能设计到离盲道太远的地方或是太近的地方,应该尽量设置到路边,且高度适中,让人可以轻松触摸到指示牌的内容,且对于标识的内容也需要对于残障人士进行相关的无障碍培训,以期增加无障碍道路的利用率。
上述原则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各类残障人士的出行安全,增加出行的便利,同时可以考虑到各类型残障人士的特点,给予相应的支持与帮助,以期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生活中,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
3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体现
3.1在视觉障碍中的设计体现
在针对市政道路人行道展开设计的过程中,整体人行道需要全面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来设计盲道与无障碍道路。无障碍道路又被称作为无障碍坡道,其主要是在企业、小区、路口、路段、公车站等位置的人行路面上设置三面斜坡或单面斜坡,该道路设计的主要因素是为残疾人提供出行与生活提供方便。通常情况下无障碍设计主要是在人行道中为患有视力障碍的残疾人铺设专用道路,这种道路又被称作为盲道,患有视力障碍的残疾人可以通过在盲道上行走时由脚底传来的触感辨别方向。在实际设计盲道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人行道中的设施或可能会对盲人造成伤害的物体,采用绕开的方式,并且需要采用提示盲道圈围的方式来提醒盲人。此外,在设计盲道的过程中需要确保盲道与正常人行道之间不会出现突起的差异,若已经出现差异或横坎时就需要采用设计斜坡的方式,斜坡的角度需要充分满足≤1:12的标准要求。
在设计的盲道之外约0.5m~1m的范围之内需要架设多个高度约为1.3m~1.5m的导盲路牌,同时还需要确保实际架设的路牌可以准确指向盲道,从而实现为视力障碍人员提供方向的引导。
3.2在肢体障碍中的设计体现
在肢体方面存有障碍的人群主要指的就是靠轮椅或是拐杖生存的人群,这种障碍人群在日常出行中的行为是非常不方面,如果在较为平整的道路或是街道中展开行动时,可能不会存有太大的不便,但如果在有台阶或者是坡度的道路中展开行动时,就会为其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中一定要适当的掌控坡度倾斜的实际角度,而且还需要确保带有坡度道路的平整与光滑,这样不仅能够确保轮椅在有坡度的道路中能够正常行动,也能够有效的减低轮椅在正常行动的过程中遭受影响与限制的几率。除此之外,在对于这种障碍人群设计市政道路中的坡道时,就需要展开全面的综合考虑,将坡度道路的实际高度与宽度相互结合,并对市政道路的现场展开实地检查。在实际展开市政道路的无障碍设计工作前,先设计出一系列的手稿,再通过全面的分析与综合考虑,选取出最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最终将整个市政道路的无障碍设计方案,按照较为完善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不仅能够确保计划方案的可行性与实用性,还能够在建设完成后为所有障碍人群提供最为舒适的服务与便利。
3.3在语言障碍中的设计体现
在针对患有语言障碍人员展开无障碍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实际设计的标志与建设更加简单明了,还需要确保所设计的标志牌更加显眼,确保患有语言障碍的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指示牌。在设计指示牌时,需要将指示牌的内容分别使用文字与图画的形式呈现,同时还需要确保指示牌上的图画可以使患有语言障碍人员更加清楚与明白。指示牌上的文字与图画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凹凸感,这样一来即使患有视力障碍的人员在行进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明确方向。在设计指示牌上的文字与图画时,需要通过调整标识与符号的方式,确保多数人群可以通过指示牌来了解到更多的信息。
4结束语
总之,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不断进步,无障碍理念运用于城市化道路的建设中也逐渐成为必然趋势,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中的规划设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展现了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城市化无障碍道路的设计,是从残障人士的角度出发,有效保障了残障人士的出行安全,为他们融入社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使他们有机会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为社会的文明化发展提供方向和渠道,增加了社会的包容力。
参考文献
[1]王健.无障碍设计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工程技术),2015(4):74-75.
[2]曹晓丰.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体现[J].低碳世界,2017(22):147-148.
[3]张鹏.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体现[J].环球人文地理,2017(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