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下中国新乡土建筑创作实践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1期   作者: 桑圣金
[导读]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新乡土建筑的概念逐渐被人们关注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新乡土建筑的概念逐渐被人们关注。在国外,很早开始就已经有人关心和研究新乡土建筑。然而我国的设计师对于新乡土建筑的认识还有待完善。本文主要从中国新乡土建筑发展的概况入手,分析新乡土建筑的创作实践,以期达到强化人们关于新乡土建筑的认识。
         关键词:新乡土建筑;中国;创作实践
         前言
         建筑是一种显性的物质形态,建筑设计是一种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工作。新乡土建筑是一种创作倾向,其作品不但能够反映特定区域的自然和生态条件,而且也能够融合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在现代这个大背景下,创作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呈现的共时性和交互性越来越强,新乡土建筑的创作主要强调对价值文化的回归,也是现代建筑“危机意识”下的必然产物。
         1.中国新乡土建筑发展的概况
         我国自古以来幅员辽阔,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地理样貌复杂,横跨多个温度带。受各个地区的历史文化、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各个地区的建筑也都各有其风格特点以及独特的民俗文化。从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开始,就有一些西方文化逐渐被传入我国。在长期的东西方交流和发展进程中,我国的建筑设计师们不断进行探索,希望能够将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完美的结合起来表现在建筑上。上海的鲁迅纪念馆就是国民初期的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相结合典型建筑体。具体来说,在建筑外观上采用了中国造园的传统的设计方法,在格局上比较的自由和开阔,设计理念上融入了一些西方的理念,这种兼容并包的建筑风格在当时深得人们的喜爱。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大家逐步尝试着打破以往的思想,在建筑上有着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同时也将一些新的想法尝试着表现出来,在建筑手法上也更加的成熟和丰富,在一段时间里中国的乡土建筑就成为了大家的热点话题。比如:傣族的竹楼宾馆、福建的武夷山庄、海草石屋等建筑。不仅可以很好的激发人们的创作热情,而且可以使人们对建筑有无限的期待和想象。从历史的脉络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建筑师对于乡土的解读是非常具有人文情怀的。当前随着设计思想的日益成熟和设计手法的不断完善,中国的设计师对于乡土建筑也在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方向和方式。
         2.对中国新乡土建筑创作实践的分析
         新乡土建筑的创作一定要深入了解当地的本土文化,从已有建筑的风格、形态、色彩、结构等方面都能够清楚地看到当地的特色以及文化倾向。
         2.1乡土语言的创新
         中国对于乡土建筑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对借鉴了大量的传统的乡土文化。比较典型的案例有花华西迎宾馆。华西迎宾馆比较注重颜色的搭配,在风格上讲究亲切自然、以轻快为主。不但吸收和继承了当地的建筑特点,而且还采用了一些新的建筑技术、运用了一些新的建筑材料,很好地呈现出了坡顶意象。外墙对于浮雕工艺的运用,也显得与其他的地方建筑相比而言公益就更为考究。不过这也完美的融合了地方特色,既新颖也不突兀。这样呈现出来的效果就特别饱满。除此之外,外墙的形状还有悬桃的形态。这种方式不仅体现了文化内涵,而且还打破了传统建筑所具有的厚重感,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新乡土建筑并没有一味的追求文化的特殊标记,也没有追求特别的形式,主要是对本土的文化和乡土建筑进行巧妙融合的寻求。对于新乡土建筑,设计师一定要有特别强烈的创作热情以及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辅之以象征和隐喻的手法,进而使建筑展现出独特的意境。
         2.2空间的嬗变
         新乡土建筑的另一个特征就是深入挖掘建筑与环境、建筑与空间之间的关系。新乡土建筑中的另一种的比较高的境界是让新旧建筑之间可以很好的融合、过渡,在审美上和空间上达到某种契合,这就是一种比较贴近生活、符合大众期待的建筑设计理念。正如建筑师王小东的初始概念,建筑的原动力是没有形状的,而功能空间却是有形状的,不能使得本末倒置。
         2.3材料运用
         新乡土建筑可以运用的材料有许多。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一些因地制宜的材料。比如,在福建范围内,夯土就是一种使用频率特别高的建筑材料。在贵州,石寨的石建筑以及浙江的石板墙都是很好的范例。当今这个社会,新乡土建筑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广泛的应用到了大量的新型建筑材料,这样的现状给传统的建筑材料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力度,怎样才能用新型的建筑材料建设出来的建筑保留住原有的建筑特点是现代新乡土建筑建设中的难点问题。


         2.4技术的创新
         建筑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建筑本身可以很好地反映当地的工程建设技术水平,也能充分地展现当地的文化特点。因此,对建筑进行设计是一件兼具挑战性和技术性的工作。新乡土建筑的主要特征就是既保留一部分本土的建筑特征,也能够对外来的一些技术或者理念进行吸收和运用。通过对一些成本比较低的建筑材料进行运用,给建筑赋予鲜明的地方特色。同时,也要不断引进和应用新技术。不过在选择的时候应当具有针对性,不是盲目地进行引进和应用,需要在这些多种要素之间寻求一种技术和情感之间的平衡状态。
         在建筑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选择适宜的技术是一种很普遍的方式。这种方式体现的不是一种折中的态度,而是寻求一种辩证的关系,是一种极具智慧性的选择。比如,黄土高原的窑洞,就是根据高原的地势特征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传统的窑洞有着阴暗潮湿、空间小、痛风性能不好的局限性。随着建筑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升级,建筑师们采取了各种方法来改进窑洞原来的状态。比如,设置采光井,在窑洞顶做适宜的防水系统,调整室内的组织结构,每一户设立独立的庭院,采用具有防护性能的抗震技术、炕式采暖等等,这些方式的选择和应用可以大幅提升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满意程度。
         2.5与自然共生
         某著名人士说过:自然界的一切其存在自有其意义。自然界是错综复杂的,我们应当尊重自然,学会和自然和平共处。人类所享用的一切条件和财富都是大自然赋予的,要想实现和自然和谐共处,就应当学会利用自然的条件,建筑的形态就很直观地反映了自然条件的特点。比如水源、土壤、气候等。新乡土建筑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尊重大自然。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分析和利用风向、气候等无形条件;二是分析和利用地形地貌以及地势等有形条件,寻寻求最具美观性的建筑样貌和兼具实用性的居住环境。比如,在庭院的中间打造一个小型的天井,这对调节整个空间的气候有着比较直接的作用。中国的建筑与自然条件的科学融合理念自古就在运用,这也正是我国的传统建筑很经典的原因之一。中国历朝历代都讲究风水,看风水的目的不但是判定凶吉,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建筑的地理位置是否合适以及建筑的里外配套是否完善的一种判定方式。然而,现在的很多人都会认为风水是一种迷信。笔者认为,建筑设计师应当适当的了解一些风水的知识,吸收风水知识的优秀元素为我们所用。
         2.6重视文化的传承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有着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建筑方面就可以反映一个朝代,一个时期的兴衰更替。每个建筑的背后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故事,每一种建筑形式也都有其科学性、合理性的支撑基点。因此,建筑设计师在对建筑进行设计创作的时候就应当注重对文化的传承,既要尊重历史,更要尊重每座建筑背后的历史意义。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乡土建筑的实施过程中,建筑设计师应当关注本土的历史文化、自然条件、经济水平、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内容。任何风格的建筑都是以本土的文化特征和社会条件为基础。现阶段的建筑设计师要不断学习和发扬传统的、优秀的建筑文化内涵,使优秀的建筑语言能够在接下来的建筑设计中得以充分地展现和传承。古往今来,由于乡土文化在我国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或多或少的体现,因此,对于新乡土建筑而言,中国具备先天性的优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乡土文化也会被不断注入新的思想内涵,通过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新乡土文化建筑也必将会在中国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刘璐.筑舍解乡愁—文化符号学视域下的新乡土建筑特征研究 [D].合肥工业大学,2019.
         [2] 郭梦露.从自觉到自省——中国新乡土建筑创作观念取向 [J]. 城市建筑,2019,16(02):77-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