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城镇化建设进程逐步加快,公众和社会对河道治理工程以及防汛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其关乎防汛安全和城市发展。
关键词:河道治理;工程施工;防汛措施经验
引言
当前对水环境的发展完善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非常重要的核心部分,同时对人们的生活基本保障有积极的影响。当前我国在对河道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以及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发展产生严重的阻碍,同时也违背了人与自然共同和谐发展的原则。所以,对河道整治管理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加强相关的资金力度投入,保证在管理过程中能够体现出良好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1河道治理工程施工和防汛的意义
河道治理施工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清理河道淤泥、扩宽河道。运用平台加斜坡护岸或“丁”字拦水坝加斜坡护岸的方式整治河道,可确保治理工程施工完成后能增强河段的防汛排涝能力,有效降低洪灾造成的损失,最大程度地维护岸坡稳定,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河道治理工程施工通常还会开展附属设施建设工作,打造出集绿植、公园于一体的河道景观,还可以在堤顶修建人行步道、植物隔离带与护坡植草等,为群众提供一个安全、休闲的宜居环境,在提升河道水质的同时,也能实现水利与园林、治水与生态、节水与安全的有机结合。
2河道治理工程施工
2.1更新治理理念
首先,相关部门在建设治理工程中,需要摒弃以往的固化理念,结合时代发展和防汛需求,积极更新以及引进先进的治理理念,将防汛工作和生态保护充分结合,发挥治理工程的价值和作用;其次,在开展河道治理中,在保证水质的基础上,落实各项环境保护工作,加速河道生态恢复;最后,提出河道治理的美观性以及艺术性,结合当代居民的审美诉求,突出河道治理的生态价值和审美价值。
2.2河流断面设计及岸坡防护工作
自然河流的纵横断面呈现多样性的特点,河道治理工程设计时应确保浅滩和深潭相间。施工时尽量避免选用干砌石、混凝土材料,最好选择生态护坡,并在河岸的坡面上种植植物。
2.3落实质量监管
河道治理工程质量与当地居民的正常活动和社会稳定具有密切关系,在开展工程建设中,相关部门需要严格落实质量监管,进而保证工程建设质量。首先,对治理工程建设材料进行质量检查,所有材料的型号、性能、数量以及质量都要符合设计要求,在材料进入现场后要组织人员及时开展质量检验,如果发现材料存在质量问题严禁用于工程建设中;其次,对施工机械开展有效管理,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机械故障排查,对存在隐患或者故障的设备机械进行及时修复,避免由于机械原因而诱发施工质量问题;最后,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落实监理旁站制度,对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如果发现违规操作或者违章指挥情况,要及时纠正和处理。
3防汛措施经验分析
3.1完善管理制度,更新河道治理理念
河道具有储存和调节水资源的功能,可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需求。要革新河道治理理念,在科学控制水位、防止洪水出现泛滥的基础上,挖掘河道治理工程深层次的作用。河道治理工程需要更新治理理念,河道管理人员要根据当地河道的情况,创新治理理念,做好汛期防护措施。在土石方开挖、回填、镇脚等已全部完成的基础上,还可进行钢筋制混凝土框格浇筑和种植土回填工作。种植土回填完成后,可进行河岸人行步道混凝土浇筑及平台砌筑,然后通过植树、撒播草籽等方式进行绿化,在提高防洪能力的基础上,为主体工程的安全运行和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创造有利条件,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2制定防汛应急方案
为了有效的应对汛情,当地政府要起到宏观指导作用,组织防汛人员制定以及完善应急对策,首先,制定洪水实时监控、洪水调度、洪灾分析、洪水预报以及洪水排泄等技术措施,保证措施的可行性以及合理性,如果发生洪灾可以及时启动应对对策,发挥及时泄洪的作用;其次,应急方案中还要包括各种图表,包括安全转移表、防汛调度图、工程剖面图以及工程平面图等,为更好的应对汛情奠定基础;最后,在编制好防汛方案后,要经过相关部门审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补充,保证方案的执行性。
3.3科学规划,生态护岸
河岸生态问题是河道治理的重点,以往采用的多是一些硬性材料,虽然可以起到加固堤坝的效果,但是会对河道中生物的生存产生一定影响。如今河道护坡的建设,都是尽量减少对混凝土、浆砌石块的运用。河道治理工作中岸坡治理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岸坡治理的好,可以充分发挥河道的作用,避免水土流失,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美化人们的居住环境。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建筑材料等硬性物质给河道造成的污染,还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给河中的鱼类等生物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间,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完美融合在一起。利用绿色植被保护河岸还能美化环境、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从而为人们打造更加优美的生态宜居环境。
3.4开展社会教育宣传
防汛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其中,因此,相关部门要注重加强社会教育宣传。首先,充分利用当地的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以及宣传手册等方式,向普通民众宣传防汛的作用性和防汛知识,促使公众提升对防汛工作的重视程度;其次,要求全社会相关单位定期组织人员开展防汛应急逃生培训,通过培训提升所有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救能力;最后,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社会宣传,定期推送有关防汛的文章,利用信息技术的传播方式,形成全社会、全覆盖宣传的良好居民。
3.5河道清淤与岸线整治
河道的清理实际工作要根据合理解决措施进行,要不断地加强河道的蓄水能力,尽量地调整河道的水流的清洁度,逐渐的恢复河道的各方面的使用,能够促进相关经济产业的发展。在很多的河道的施工过程中,相关的水域管理部门配备了相关的机械设备,在实际的淤泥清理的过程中大大的提升相关工作的效率,还可以加快河道的清理时间,将河道更加快速的治理好,相关的机械设备逐渐地可以代替人工的工作,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消耗,还减少了人力的费用的消耗,减少了河道修建以及清理的成本。例如,挖泥船的应用,可以将河道的淤泥进行快速的处理,将淤堵的河道的淤泥很快的输送到该处理的地方,而且淤泥的处理的面积很大,可以一次性的处理很多的淤泥,大大地节省了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的工期,机械设备的操作流程很简单,同时工作效率很高,对于河道的周围的环境影响很小,不会造成任何的破坏。传统的河道治理的手段,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进行清理之后的河道还是会存在大量的淤泥以及其他的杂质污染,工作的效率还很低,河道整治工程的实施时间相对过长,会影响河道的使用效率。河道的岸线的整治工作是对于河道的外部流势进行更改,加强岸坡的使用,要将岸坡进行合理的设计,进行多方面的考虑,不断地提升河道的水流的流畅度,保障河道的基本形态,使得岸线更加平稳。
结语
我国的河道治理工程施工坚持生态效益和防洪效益兼顾的原则,其主要目标是实现防洪护岸的功能,起到兼顾稳定河势的作用。通过清淤疏浚、堤防加固、修建防汛道路等能够推进生态水系修复提升工程建设,有力推进河流生态恢复。
参考文献
[1]田刚.浅析河道治理工程施工与防汛措施[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8,(12):66,68.
[2]王港.河道治理工程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45(5):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