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是 较为广泛的,不仅满足了建筑业发展的需求,也是建筑业发 展的技术支持和质量保证。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大体积混凝 土施工技术依然会出现裂缝等问题,对工程外观、工程质量、 工程建设进度等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建筑 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产生裂缝原因进行研究,同时优化 施工技术,实现建筑工程质量保障。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裂缝;质量优化
1 混凝土简介
混凝土是一种通过将水泥、沙子、石头与水混合制成的 建筑材料。随着建筑工程的进展,配制混凝土的材料在不断 改进。混凝土对建筑物的质量影响很大,因此在建筑工程中 得到了广泛应用。混凝土和其他建筑材料之间的主要区别在 于,混凝土易于操作、易于模制,并且具有运输简便的特点。 混凝土材料主要用于二手地板,运输快速,并且节省时间, 因此使得建筑建筑项目可以如期完成。在建筑史上,把大型 混凝土用于建筑建筑中大大简化了建筑建筑环节。在高层建 筑中,有必要排除使用隐藏的危险和不合格的混凝土,以免 造成生命和财产安全问题。
2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2.1 模板施工
混凝土技术的应用,需做好模板施工处理。工作人员要 保障模板安装足够牢固,拆卸足够便捷。模板施工中,密实 性、刚度、稳定性也是要全面考虑的,以免有模板变形、浆 液流失情况出现。此外模板材料的挑选,工作人员要着重控 制吸水性、平整度、耐腐蚀性。根据构件情况,针对性选择。 此外工作人员应按照设计条件选择处理模板,提高混凝土表 面光滑度。要提高细节处理的重视度,以免混凝土出现表面 裂开,应采取合适措施,保障模板拆卸便利。
2.2 有效控制施工原材料
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建设阶段,应用最为广泛的原材料 就是水泥。所以,为了能够从根源对工程质量以及效率进行 提升,保证冬季温控施工工作的开展可以更加顺利,那么相 关人员在对水泥品种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给予高度的 重视。在实际的水泥材料以及型号选择阶段,相关人员应该 在综合考量经济及质量层面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应用普通硅 盐酸水泥。并且,相关人员应该对水泥中掺和料的抗冻性以 及抗渗性等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确保在后续的施工中不会 存在任何问题。在选择骨料颗粒的过程中,需要将其摆放在 防风性能较好并且防潮性能较好的地方,以便骨料的清洁程 度可以满足国家的相关规定,尽可能地规避冬季冰雪冻结物 等渗透到骨料颗粒中的情况。在粗细骨料拌和之前,相关人 员需要将其放置在暖棚中,并将温度控制在 5℃以上,以确 保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温控施工工作的进行能够更加合理且 高效。此外,由于混凝土拌和站距离施工现场相对较远。
①外部温度控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外部 温度的影响,炎热的夏季,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急剧上升会产 生温度应力,从而造成混凝土稳定性的变化。因此在浇筑时, 要注意外部温度,选择适宜的天气情况,进行混凝土作业。 ②做好混凝土用量的控制工作。混凝土水泥水化现象较为常 见,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把握水泥用量情况, 通过合理的计划安排,实现混凝土作业的连续性,避免由于混凝土施工进度较慢,造成混凝土堆积等待。③外部约束力 的控制。建筑工程施工时,为了能够减缓地基、滑动层之间 的约束力,需要合理设计滑动层,设置砂垫层、沥青垫等措 施,以保证混凝土韧性,合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在浇筑之前,要确认好浇筑方案,可以根据实际要求以及温 度应力情况,选择符合的浇筑方式,分段浇筑、整体浇筑是 当前普遍的两种方式。
浇筑过程中,要对浇筑工作进行区域划分,循序渐进的进行浇筑,一次性浇筑到顶,保持浇筑坡 度。振捣过程中可以在混凝土卸点、混凝土坡脚处进行分别 振捣,以保证上部和下部混凝土振捣密实。混凝土浇筑过程 中是呈现扇形流动方式,连续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在坡面作 为移位浇筑点。浇筑结束后要对混凝土初凝区域进行二次振 捣,保证混凝土密实,有效排除积水情况,提升防水性、美 观性的同时防止表面裂缝出现。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可以选择 在夜间进行,夜晚温度差距较小,可以防止温差造成混凝土 性质不稳定情况,影响浇筑质量。④内部约束力的控制。温 度是造成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部约束力的关键因素,因此需 要注重对温度的控制,重视温度应力的影响。大体积混凝土 温差变化较大的时间是浇筑结束后的 72 小时内,因此在此 时间段内,要积极进行混凝土养护工作,实行现场值班的管 理制度,对混凝土情况进行周期性测量,对测量过程进行详 细记录,保证养护措施的跟进与及时。具体在大体积混凝土 养护过程中,主要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湿度、温度情况处于 适宜状态,控制内外温度差在允许范围内,这样才能够保证 混凝土强度的有序增强,有效防治裂缝产生。养护过程中, 应做到“勤保湿、缓降温”。
2.3 建筑项目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浇筑
目前,在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有两种浇筑混凝土 的方法。一种是推压式连续铸造,另一种是多层连续铸造。 但是这两种方法都需要注意混凝土的厚度,在挤压混凝土时, 相关的施工人员需要确保混凝土的厚度为 600 毫米。如果使 用未泵送的混凝土,那么需要把混凝土的厚度调整为 400 毫 米。无论怎样浇筑混凝土,在浇筑第一个混凝土之前,必须 尽快设置中间层间距,并确保层与地面之间的最大距离不超 过原始值。此外,在设计大面积混凝土结构时,施工人员需 要确保混凝土板的渗透性和厚度不能超过 3m。一般情况下,建议使用多层连续铸造。多层连续浇筑广泛用于大型混凝土 结构的建筑中,因为这种注入方法易于振动,并有助于确保 混凝土注入的质量,同时还可以快速分离混凝土层的加热。 因此,可以降低温度并增加大型混凝土块的浇筑。通常,为 了保证注入混凝土的质量,相关的施工人员有必要及时清除 混凝土中的水分。如果不及时清除,那么混凝土的质量将会 受到十分严重的影响。另外,浇筑混凝土后需要对其进行养 护,可以在技术水平上进行混凝土砌块的内部温度和外部温 度的控制,确保混凝土在养护过程中表面是湿的,以满足温 度控制指标的要求。降低混凝土砌块的冷却速度,并施加一 定的力以稍微提高混凝土的抵抗力,可以在极大程度上防止 混凝土由于温度而发生开裂。在浇筑后的 5 个小时内,如果 混凝土表面出现塑性裂缝,相关人员可以在不同的铸件和时 间中进行维护处理。此外,除了在寒冷的天气中完成混凝土 的浇筑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对混凝土进行保温。
2.4 养护技术
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之后还要对其开展一定的维 护与保养工作,主要是为了能够实现对整体混凝土内部温度 变化的控制,进而有效保证其内外温差尽可能缩小,使其具 有相对均匀的性能体现。一般可在浇筑的过程中利用塑料布 对其进行覆盖,进而有效降低混凝土外层的降温速度,保证 其以一种较小的速度来进行凝固,防止混凝土表面因为脱水 而造成其产生裂缝。同时还要注意对其配备隔热层,防止混 凝土结构因太厚而导致温差过大。
3 结语
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保证,需要专业施工技术的支持和保障,分析存在裂缝的成因和有效处理措施,关注水泥水化 热情况,对外部温度情况、混凝土收缩、施工工艺等影响因 素进行重点分析,研究改进措施,从提升大体积混凝土性能、 外部温度控制、施工验收等做起,把握细节,做到大体积混 凝土施工全过程动态管理,才能够更好的实现工程质量的保 证。施工人员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时,也要明 白为什么要进行防裂措施和温度控制,以为今后的施工技术 提升,为建筑工程质量稳定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韩斗善.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 住宅与房地产,20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