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技术的应用探析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1期   作者:程项1 李琼2 刘运波3
[导读] 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社会的进步,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前进。

         摘要: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社会的进步,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前进。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其所使用的材料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所使用材料的质量没有达标,就会对建筑的整体稳定性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对此,为了从根本上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就需要不断加强对其所用材料的检测,在本文当中主要就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技术的应用进行相应的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技术;应用
         引言
         在许多环节,材料的质量是很重要的,它会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大量造成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在建筑领域的施工质量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施工和建设项目的建设。为此,在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要求相关人员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建筑材料质量,不断提高工程建筑材料检测技术水平,从而提升工程建筑质量。
         1建筑材料
         所谓建筑材料,是指在整个建筑工程进展过程中以及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所用到的特殊性的功能材料。根据材料的性能和所使用的范围,可以将材料大致划分为结构材料、装饰性材料以及特殊性材料三种。结构性材料主要是指在整个房屋构建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木材、水泥、砖瓦、玻璃等等材料,是指主要用于打造建筑内部结构的专业性材料;而装饰性材料是指在建筑成型的过程中,主要对建筑的外观和内部结构起到装饰性作用的材料。包括涂料、油漆、板材、瓷砖等等特殊的材料;而特殊性材料是指在整个建筑成型过程中,对建筑的内部功能具有特殊性作用的材料,包括防潮、防腐、密封类材料等等。另外,在考虑建筑材料的划分中,根据建筑材料不同的化学组成成分,可以将建筑材料分为有机、无机、复合型三种类型的建筑材料。所谓有机材料,包括沥青制品、植物类制品以及高分子制品三种;而无机材料则可以根据其的金属性能分为金属型材料、非金属型材料。而复合型材料一般是由多种类型的材料综合组成。一般有金属-有机、非金属-有机、金属-非金属这三类。类型多样功能多种的建筑材料直接关系到建筑内部的构造以及外部轮廓的整体成型,因此,对建筑材料的性能考量以及功能性的把握对建筑成型来说十分重要。
         2建筑材料检测技术及应用
         2.1钢筋检测
         钢筋材料进场前,质检员要先检查钢筋的出厂报告、检测报告和生产合格证书,确定即将进场的钢筋规格、出厂日期、交货时状态等都是一致的,然后再对钢筋进行进场前的复验工作,复验主要针对钢筋主要检测尺寸、密度、抗拉力等方面,目的是确保钢筋进场后能够满足工程建筑所需的各项要求。除此之外,钢筋材料还需要进行抽样检测,主要是针对钢筋的抗拉力和冷弯性能试验,在每一个检测批次中取两根钢筋分别进行检测,确保同一批钢筋在面对拉应力和弯曲应力时的疲劳程度是否可以满足工程建筑所需,例如,使用体外预应力法,研究其在疲劳载荷下的性能,主要记录疲劳寿命、挠度、应变能力、裂纹及发展,可以有效确定钢筋在进入钢筋混凝土后的工作情况;但这种方法有一定的问题,首先对钢筋进行体外预应力检测会折损实验钢筋的寿命,其次体外预应力检测并不能完全模拟钢筋进入钢筋混凝土结构后会遇到的力和情况,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
         2.2水泥的检测
         在我国工程建筑行业中,对于水泥的应用十分之普遍。因此,水泥的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工程建筑项目的好坏,劣势水泥会使得工程建筑项目的安全埋下隐患,严重的话危及到施工人员及住户的人身安全。在检测水泥时,相关行业必须提高注意。

检测水泥时,检测人员需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水泥检测标准来执行,我国水泥的最新检测标准为《通用硅酸盐水泥》(XG2—2014),该标准对水泥的试验方法、技术要求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检测人员在对水泥进行检测时,在拿到水泥时,需充分检查水泥的外包装是否存在破损的情况,对照检测标准,比对水泥的各项指标数据。确认完毕后,针对水泥的各种性能进行相关的实验,确保所采购的水泥充分符合相关标准。此外,在对水泥进行检测时,需特别注意水泥的出厂日期、合格证书等,所采购的水泥必须是同一厂家统一批次生产的。若采购水泥的出厂日期超过三个月,必须对所采购的水泥进行多次实验,确保水泥质量完全符合标准,有效保障水泥的质量等完全符合工程建筑项目的相关要求。检测人员在检测水泥的数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检测,一般来说,散装水泥的重量一般在500t以内,袋装水泥的重量一般控制在200t以内。检测人员在对水泥进行取样工作时,同一批次水泥的取样至少要达到25次,才能有效检测出水泥的凝固时间等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2.3墙体材料检测
         墙体材料的检测相对复杂,主要因墙体材料种类、性能、功能较为复杂,在不同建筑工程中所采用的墙体材料不同,甚至在同一工程中建筑物不同高度、部位上使用的墙体材料也有所区别。例如针对砌块的检测,质检员在进行普遍砖块、多孔砖、空心砖的检测时要在检测批次中保持5万块的体量,若数量较少时要保证同一生产批次的进行抽样检测,检测时对砌块的尺寸、形态、质量、密度及强度进行检测,通常在同一批次中选取20块进行检测,且不必进行抗折强度的检测,减小对砌块的损伤。在针对墙体保温材料进行检测是主要针对其密度、压缩强度、导热性能等功能进行检测,但目前针对墙体保温材料尤其是新型材料的检测上尚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对于新型墙体保温材料的检测业内并未颁布统一的检测标准和验收标准,对于材料的防火性能等方面没有验收标准则预示着墙体保温材料所带来的质量、安全隐患;其次,业内目前对于墙体保温材料单的检测没有固定、统一的检测方法和设备,这使得此部分检测结果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误差率,检测结果没有可比性的结果就是扩大了墙体保温材料的安全隐患;最后,负责墙体保温材料检测的人员对于材料导热、防火等方面的检测技术不丰富、不扎实,出具的检测报告可比性、准确性大幅度下降,例如在做材料的抗压缩强度检测时没有做相同厚度材料的对比,或没有做密度相同材料的对比,甚至报告上没有标识进行抗压缩试验的材料厚度和密度;在做材料孔隙率检测时,可采用的方法有直接测试、统计测试、压汞测试、密度测试和吸渗测试,其中直接、密度两方法需要捣碎样本,压汞会污染样本,统计测试难度较大,吸渗法成为首选,但吸渗法需要将样本完全浸没在水中10d的时间,作为建筑材料检测方法,用时过长,目前尚未有相关设备可以加速这一过程。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材料的质量往往对工程质量有着较大的关联,据此,为保障建筑材料质量,需要借助当前相关的检测技术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实验与监督。进一步,对材料的检测的基础上,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的实验室。在解决实验室及相关系统的同时,需要充分完善相关的管理问题,使得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能够得到保障。此外,计算机技术的引入,需要对建筑材料安全质量进行更加严格的把控,这样才能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最为稳妥的处置。
         参考文献
         [1]邝燕霞.建筑材料检测中常见的几种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04):8.
         [2]朱玉琴.浅析质量监督在建筑材料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标准化,2019(08):62-63.
         [3]吴海燕,徐吉成,曹媛媛等.建筑材料检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18,30(1):98-100.
         [4]崔丽娜.建筑材料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门窗,2018(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