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工程施工是重要的环节。由于工程规模普遍比较大,不仅工期长,而且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筑工程的业主,工程施工的承包商以及材料供应商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经济利益关系,当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的时候,产生利益纠纷是在所难免的,而且这些纠纷的存在,主要是由于合同管理不到位而导致的。在建筑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都将合同管理渗入其中,可以使建筑工程建设更为规范化,而且实现了法制管理。
关键词: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建设管理;应用
引言
建筑工程建设中存在纠纷是非较为常见的,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以所签订的合同内容为依据解决问题。合同具有法律效应,可以以此为法律依据解决问题。这就意味着在建筑工程建设管理中,实施合同管理并根据工程施工需要不断完善是非常重要的,是建筑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本文针对合同管理在建筑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1 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及特点分析
1.1合同管理对建设工程的重要作用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我国的建设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同时在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争议。例如,建筑资金的拖欠、建筑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材料不合格等许多问题反映了现代纠纷的走向。根据以往的数据分析,我国业主拖欠工程资金的现象非常严重,原因也有很多形式,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具体分析,合同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建筑行业材料市场不稳定,市场改革不完善,许多材料供应商的声誉不佳,导致施工过程中材料价格的争议。在出现纠纷时,合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合同是建设工程全过程的体现,建筑施工企业在取得工程建设权、进入建设等方面需要合同作为基本材料。建筑施工企业按照施工合同执行施工任务。合同的良好使用可以直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施工企业中标并与施工投资单位签订施工合同确定正式合作关系后,可以看出合同的签订对保证企业的效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通过合同的管理,我们可以分析项目在企业的现状下,项目的总收入和损益。这直接影响到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良好表现。施工企业可以按照合同的规定完成施工,从项目中获得资金,以提高企业的效率。过程中的问题不能及时完成的,可能导致资金中断,甚至要求赔偿。因此,企业必须根据施工合同
1.2 合同管理工作的基本特点。
1.2.1 连续性特点。
建筑工程施工周期比较长,因此,相关负责人需要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对具体施工情况进行全面监督,以此保证整个建筑项目满足合同要求,这就赋予和合同管理工作连续性特点。
1.2.2 复杂性特点。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的人员、技术、材料以及设备等多而复杂,而且不同的施工项目具有自身的施工特点及技术要求,所以合同管理工作在确保共性的同时还要兼顾项目的个性化特点因素,落实细节内容后做好特殊内容标注,尤其是保险与专利等方面的内容。
1.2.3 多变性特点。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例如气候及天气的变化等,影响施工情况,同时还可能出现需要变更设计的问题,因此应注意方案设计变更管理,同时做好详细的变更记录。
2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相关的风险因素
2.1 内在因素
内在因素具体指鉴于合同管理的体系不完善,管理程序还未标准化,监管未到位,合同管理者综合素质不高等因素而导致风险出现,譬如:合同转移风险、合同践诺风险、合同更改风险等,以上风险极易促使建筑企业在重大决策上出现失误,以此产生无法估计的损失。
2.2 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具体是指鉴于对方极低的信誉度,同行业间非正常的竞争和工程费不充足等因素,而产生违反合同条款或者出现诈欺行为的风险。
3 建筑工程建设管理中所存在的合同管理问题
3.1 合同管理意识欠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各行业市场机制得以逐步完善,在此经济转型阶段,部分施工部门对合同管理工作缺乏正确认识,尚未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工作体系,施工作业活动可行性过低,降低自身在行业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同时要求无法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3.2 建筑工程建设管理中合同双方的法律意识不足
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如果合同双方的法律意识不足,就会导致建筑工程的保障力度不足。从目前的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情况来看,合同双方签订合同的时候,文字的使用不够严谨,合同的条款缺乏完善性,就会合同的双方对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都不够明确,这就必然会导致合同纠纷。如果合同内容缺乏而客观性和公正性,就会导致一方在利益上占有上风,另一方就会受到一定的损失,签订这种不平等的合同,就会使得违反合同约定的处罚措施难以落实。如果一方不认真履行义务,另一方在申请索赔中是很难获得的[1]。还有一些公司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就会签订阴阳合同,这种违法的合同签订必然会对合同管理的规范化、合法化造成不良影响。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恶性竞争所导致的。如果签订合同的一方缺乏法律意识,就会使得合同难以发挥效应,建筑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合同管理难度就会增加。
3.3 建筑工程建设管理中合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合同在建筑工程建设管理发挥着制度指导作用。建筑工程建设管理要按照按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要求展开,要确保各项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就要对合同规定的各方责任与义务落实到位,并将相应的管理制度制定出来,所有参与建筑工程建设的人员都要认真遵守。合同管理制度要与建筑工程建设管理保持一致,其中要明确合同管理的目的、内容、程序、方法,由于施工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合同变更经常发生,制度管理也要跟进。但是,由于建筑工程建设管理中合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就会导致合同履行的过程中产生各种矛盾问题,影响合同效应。特别是合同无法发挥法律依据的作用,必然会给合同管理造成隐患。
3.4 合同管理人员的职业综合素质不高
建筑工程建设管理中,合同管理所涉及的知识非常多,除了专业技术知识之外,还包括法律、财务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合同管理方面的知识,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的。多数的合同参与方都会由行政管理人员从事合同管理工作,这些管理人员对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加之管理人员的文化层次不够,法律意识淡薄,对于新的专业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够,就必然会影响工作质量,使得合同管理工作难以发挥作用。
3.5 合同管理手段落后
部分项目合同管理相对来说较为分散,在合同履行中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和控制,对履行后的合同也未及时进行评估和总结,合同管理方式较为粗暴。
4 建筑工程建设管理中实施合同管理的策略
建筑工程建设管理中实施合同管理,就是要对工程的承包商以及工程管理方实施管理,还要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对合同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以保障建筑工程建设顺利进行。针对目前的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现状,在实施合同管理中就需要实施如下的策略。
4.1 对合同管理工作形成正确认识。
加强合同管理工作水平,首先要从思想认识出发,对建筑工程中合同管理工作形成全面而深刻的认识,给予足够重视,并且熟悉合同相关的法律条款。
加强宣传教育,将合同管理内容纳入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体系,引导员工树立起依法签约、依法履行为前导的依法运营思想,兼顾施工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与合同管理工作。在双方签订施工合同前,一定要就合同内容进行有效协商,明确各种细节。在合同签订时需确保签字人的代理权限与签订资格,仔细审核合同内容,确保合同格式的规范性,注意有关费用的项目,如工期、价款以及违约处理方式等内容的规定,防止后续实际施工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以及纠纷问题。
4.2 对工程合同实施动态化的管理形式
建筑施工合同的更改在具体的实施中是最为常出现的,合同的更改一贯会导致索赔纠纷产生。因此,在合同签订后,合同负责相关人员需要实施动态化的管理形式,具体分为:①创建索赔轨制。索赔轨制的制定有利于保证建筑企业权益,解决工程项目的种种风险,这也是建筑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②出台建筑施工合同树范文件。我国大多数工程合同内容通常是指向承包单位,具体是就承包单位的义务制定标准,对业主提出的条款相对较少,假设业主在施工阶段出现违约,产生的违约金与赔偿金等状况缺少明确说明,并且没有合理的弥补方案。当前,建筑领域企业竞争成焦灼状况,致使层层管理产生不规范的情况,工程团队与建筑范畴缺乏统一性,工程在进行施工时,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业主,提出的建筑要求缺乏合理性,因此,我国为完善工程合同管理,制定了工程施工合同树范文件,借助完善的合同文件,制约与规范施工单位与业主,减少风险出现的机率,实时对现场进行分析,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减少停工造成的损失;③履行现场签证。为杜绝在合同条款支付的过程中产生过早的签证,特别是需要严谨对待签署合同更改增添协议,务必要参考合同条目,权衡利弊后再签证,现场签证具备约束性,能够预防此种状况的出现;④提前收集、整合建筑工程需要的相关文件资料,包含图纸、标准、技术分析等,确保工程施工进度的有序进行。
4.3 合同管理的法律效力要有所提高
在《合同管理条例》中,针对合同双方所享受的权利以及所需要履行的义务都已经有所明确。参与合同签订的工作人员要对与工程建设相关的管理条例充分了解,还要根据需要进行学习[3]。如果合同双方都能够自觉地履行合同中的各项内容,就会使得合同纠纷数量减少,由此所带来的损失也会减少,建筑工程建设也会顺利展开。合同双方在对自己的权利进行维护的过程中,签订合同的同时,还要做好合同复核工作,以避免合同上被动手脚导致自身的利益遭到损害。
建筑工程建设中所签订的合同,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工作人员都要自觉地遵守合同中的各项规定,自觉地约束自觉的行为,并认真履行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合同也参与建筑工程的各方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依据,同时还要认真履行义务[4]。合同管理的法律效力要有所提高,才能够提高管理效率,保证合同管理落实到具体的工程建设中,保证工程质量。
4.4 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合同管理制度对合同管理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对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对建筑工程管理实施制度化管理,主要的目的就是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展开。由于工程合同所涵盖的内容多,涉及的环节也很多,在履行的过程中,就需要严格落实管理制度,包括合同的洽谈、合同的拟定、签订合同、解除(终止)合同等等,都需要制度化实施,所以,要对工程合同管理制度不断规范化,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中。还要将合同管理制度合同参与方落实到工程管理工作中,根据管理需要对制度不断地完善,以使得管理制度具有可行性,并发挥实效性。
4.5注重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职业综合素质
在建筑工程建设管理中,要提高合同管理质量面,就需要合同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技术水平。建筑企业要对此提高重视程度,不仅要注重合同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工作,还要积极引进优秀的合同管理人才。合同具有法律效应,因此,需要合同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而且合同管理水平要高。所有的合同管理人员还要掌握造价重视和对资料的分类归档的重视,并应用于合同管理中,以提高合同管理质量[5]。所有的合同管理人员都要持证上岗。建筑工程在引进合同管理人员的过程中,还需要对这些管理人员做好专业培训工作,以使得合同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更为专业,而且能够满足建筑工程建设需求。
建筑工程建设管理中要重视合同分类存档工作。合同管理人员要对所有的合同条款都要熟悉,并详细分析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当合同管理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还要对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并接受教育,以在后续的合同管理工作中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
4.6提升合同的法律效力
有效提高合同的法律效力,可以更好地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合同管理条例的内容,可以看出合同双方必须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合同管理方案。在减少合同纠纷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确保工程合同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合同双方必须认真遵守合同的规定,合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除此之外,合同双方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要认真审查合同内容,针对合同中不合理的条款,及时与合同管理人员沟通,从而保证合同签订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合同签订完毕后,合同双方要认真遵守合同内容,并严格履行自身的工作职责,保证建筑工程建设管理中合同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5施工合同在建筑管理中的应用
5.1 施工合同关系着合同双方的利益
施工合同的制定与合同双方的利益有着直接关系。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都是按照合同来执行施工任务、拨付工程款。建筑行业的施工合同有其特殊性,与其他生产企业的购销合同有所不同。其他生产企业是生产产品,然后销售即可。建筑行业的施工合同有点类似与商品定制,建设单位在有建筑工程设计图纸之后,根据设计图纸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施工企业在一般的情况下是有了施工合同之后才开始施工,在没有施工合同的情况下不能施工。建设单位根据施工单位完成的工程量拨付工程进度款,在没有完成工程量的情况下,建设单位是不会拨付工程款,施工单位也就没有收益。
5.2 决定着建筑管理中生产要素分配
合理分配的含义包括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提出工程质量、工期以及项目的保修期等方面的要求,为此投入的相应人力、物力、财力;也包括施工单位对于施工项目的合理安排,根据施工合同要求投入相应的资源,保证施工质量控制、安全控制、进度控制和成本控制。
5.3 是处理建筑管理纠纷的依据
在建筑管理中,合同文件包括合同协议书、中标通知书、投标书及其附件、合同专用条款、合同通用条款、标准、规范及有关技术文件等。一般情况下,合同文件是能相互解释,互为说明,但是实际工作中有时合同文件会自相矛盾。这时候就涉及到合同文件优先解释权的问题。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也将迎来一个新的舞台。为了促进建筑工程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建筑商必须做好建筑工程建设管理。合同管理作为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建筑工程的良性发展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新时期,建筑上更应当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当前在实践中凸显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法律意识的缺失、专业管理人员的匮乏以及合同管理制度的漏洞。为此,要完善合同管理工作,国家方面应及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合同管理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同时合同双方也要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加快培养专业管理人员队伍以及完善管理制度,做好合同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马越.基于现场施工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知识,2016(07):97.
[2]马瑞利.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J].江西建材,2015(16):281~287.
[3]杨加珍.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8):267~268.
[4]钟尚文.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1):12.
[5]付慧琴.浅析新形势下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