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1期   作者:李兆萌
[导读]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建设规模与速度十分巨大

         李兆萌
         山东建筑大学 250101
         摘要: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建设规模与速度十分巨大。文章阐述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通过对近期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分析,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时期技术发展趋势,即规划与城市融合,制式更趋多样、建造更趋绿色、系统更趋智慧、运营更趋高效、成套技术将逐步走向世界。
         关键词: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0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对交通出行的深刻影响,使得交通路况日趋复杂。传统的交通管理模式和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经济社会的快速增长和物流需求,交通拥堵己经成为国内外所共同面临的难题。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当如何解决呢?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轨道交通,也是未来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当我们在逐步认识、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解决该问题时,一个“大数据”时代己悄然来临,仿佛一夜之间风靡全球,既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又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轨道交通的发展及运用提供了技术性支持。通过高效、精准、及时的交通数据获取,构建合理的城市交通管理体系,以期为市民提供生活、生产便利。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带动了 GDP 的增长,增加了就业,节约了资源,降低了能耗和环境污染,在极大改善人们出行方式的同时,也从根本上提高了城市生活的品质和水准, 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日益明显的带动作用, 是实现经济社会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很多城市,地铁已经成了人们出行首选的交通方式。去了解各个乘客乘坐地铁出行的时空特种显得尤为重要。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是必然的。轨道交通发展至今,各地采集的数据浩如烟海,存在巨大的潜力和价值亟待处理和挖掘。不容置疑,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轨道交通也必然会产生重大变化,也将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如今,乘坐地铁已经成为人们最主要的出行方式。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地铁具有高效率、髙承载量、髙速的特点。
1发展现状
         伴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轨道交通技术也在不断创新,系统制式由单一的地铁发展到轻轨、有轨电车、磁浮、单轨、市域快轨的多制式多层次交通体系的协调并存。从 1969 年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1 号线开通的 23.6 km 到今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应围绕“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宗旨,以“绿色建造、智慧运维”为目标,未来将不断开发出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建造、运营、运维、服务、应急处置等全生命周期的应用技术。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快速高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除常规地铁80 km/h 的设计速度外,将根据需求建设 100 km/h 的地铁快线。 随着都市圈及城市群的发展,时速 120 km/h~160 km/h的市域快速轨道交通需求日益增多,将与国铁的市郊铁路共同构建完善的区域快速轨道交通网络。行车组织宜采取灵活多样的模式,包括快慢车、跨线运营、大小交路、中心城和郊区段实行不同的行车间隔等行车组织模式,提高运行效率及列车满载率,满足不同出行需求。
(2)智能便捷。大力推进智慧城轨建设,以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措施,在工程建设、智能运维等各个环节提高科技水平,从而改善和优化系统配置、提高可靠度,实现全自动运行。

要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卫星通信、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全面感知、深度互联和智能融合乘客、设施、设备、环境等实体信息,经自主进化,创新服务、运营、建设管理模式,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经济的新一代中国式智慧型城市轨道交通。
(3)安全可靠。随着建设规模的不断加大,建设环境日趋复杂。地铁线路穿越既有运营隧道、既有建(构)筑物,下穿江河,穿越富水、软硬不均、卵石地层等复杂环境成为地铁建设的“新常态”。因此,一定要采取创新技术解决高速建设和复杂环境带来了施工困难、安全风险等诸多问题。在城轨装备方面,逐步建立健全关键技术装备的认证体系,实现安全运营。
(4)绿色节能。随着轨道交通建设的加速,轨道交通已成为各城市最大的单体建筑,成为城市能耗大户,在节能方面具有很大潜力,在车辆、环控系统等方面更多节能技术得以开发与应用。 同时装配式结构、 钢混组合结构、新材料的应用、设备及构建标准化等技术将逐步应用,这些技术的应用,将大大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营成本,实现轨道交通的节能、低碳、环保。
2发展趋势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到,轨道交通逐步走向自动化,必将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具体包括:
(1)提升智能感知水平,完善网络化的交通状态感知体系物联网技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感知层是物联网技术的基础,感知的设备包括智能传感器、嵌入式软件等,依托这些基础元件,提升智能感知水平,精确得到道路交通环境的各种信息参数,完善网络化的交通状态感知体系,为轨道交通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2)统一交通数据类型,进一步整合数据资源,实现信息共享“所有拥有海量数据的机构,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机构,原则上除涉及国家安全、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数据外,都应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积极的行动促进大数据的深度应用,通过立法保障各方在大数据应用中的共·麻烦。因此,做好做好大数据工作的前提是要有统一的数字标准,对数据进行二次开发,挖掘,重点信息进行二次保全,系统之间相互融合,资源高度共享。
(3)建立基于大数据的轨道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为畅通、安全的出行提供参考基于大数据的轨道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可将交通参与者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感知到的道路、车辆、换乘站点、停车场、气象中心向交通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实时交通信息,从而为公众发布道路交通信息、公共交通信息,换乘信息,气象信息、停车场信息以及其他相关出行信息,方便出行者根据自己的出行方式选择路线,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便捷。
(4)构建并完善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体系,加快交通信息产业发展进程。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有力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技术创新是人类财富之源,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我们要不断地创新思维、理念和工作方法,构建并完善轨道交通技术的创新体系,加快轨道交通产业的进程。
3结语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经取得了累累硕果,也带动了国内基建技术的全面进步。未来城市轨道交通仍处于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时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全自动运行技术已逐步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中推广应用,随着大数据、物联网、 5G、云平台、人工智能、“互联网+交通” 等技术的出现,城市轨道交通也逐渐从自动化转为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从而提高运输效率、管理水平、运营维护效率和乘客体验。
参考文献
[1]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纲要建议2010—2015[Z].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0.
[2]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Z].2020,3.
[3]冯爱军.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江苏建筑,2020(03):1-3.
[4]郜春海,王伟,李凯,等.全自动运行系统发展趋势及建议[J].都市快轨交通,2018,31(1): 51-57.
[5]宁滨,郜春海,李开成,等.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技术及应用[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9,43(1): 1-6.
[6]傅佳伟.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发展方向浅析[J].铁道勘测与设计,2020(02):82-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