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超
北流市恒德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北流市5374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机电工程的发展也与日俱增。电气自动化以电力网理论和控制理论为基础,实现了软件与硬件的结合、强电与弱电的结合以及机电的结合。电气及自动化的技术手段以计算机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为主。同时,在电力网中,主要包括以配电网和输电网两种类型。其中,配电网的作用在于分配电量的理论数值;输电网的作用体现在电力的传送和运输。自动化技术的优势在于其应用成本相对较低,同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工作效率。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力的推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使得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机电工程中的应用更加广泛。目前,电气工程主要应用于我国农业的生产之中、工业建设之中,同时电气工程在国防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这些领域对于国家的建设至关重要。以往我国所生产的电气产品要想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效益,需要应用到不同的配件设施,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则有效改善了这一状况,通过对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自动控制设备的运行,推动了电力系统朝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机电工程;应用
引言
电气工程的自动化会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网络与信息控制技术、电气电机技术以及电子电力等技术。21世纪以来,我国在机电工程中取得了重大进展,电气自动化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电气自动化技术涉及到各行各业,小到设计开关,大到制造火箭。电气自动化的设备对各行各业的作用也举足轻重。
1机电工程中电气自动化存在的应用优势
电气自动化在机电工程中存在的最大应用优势就是能够对机电设备精选系统上的远程操控和管理,实时监测。我们常用的机电设备有很多,如变压器、发电机等。这类设备在操作时就要实时监测参数,并对这些参数做出分析和预测。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因为在对这些数据进行监测的同时,系统能够找出存在问题,减少了人力消耗,解放并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社会劳动效率。
2电气自动化在机电工程中的应用
2.1机电一体化协同建模
机电一体化协同建模主要包括建模与仿真高层体系结构、数据标准化体系和数据信息交互体系,其中协同建模的关键在于建模与仿真高层体系结构,其体系结构是一个面向建模和仿真分析对象的体系结构,能够为三维建模和仿真提供相互分离的体系结构,实现各个模块独立建模、联合仿真运行,其主要的优点在于能够使各模块进行独立的更新和升级,从而保证整个一体化协同建模体系的先进性和对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该机电一体化协同建模能够根据所应用行业的不同实现联邦模块的快速融合与配置,在运行分析是无需考虑建模对象的实际应用规则,而是关注于如何将机电和电气模型进行联合和协同操作,将本土的联邦模块集成为一个整体的系统,该结构的优点在于能够实现多个计算机系统的分布式的联合仿真分析,有效提升机电设计的联合仿真分析速度和准确性,在建模与仿真高层体系结构下,各个联邦成员和RTI运行支撑系统共同构成了一个开放式的机电一体化协同工作平台,使整个系统具有极强的扩展性。
2.2在发电厂、火电厂和水电厂中的应用
分散测控系统的特点体现在分层分布测控系统,该系统的运行需要有数据通信系统与远程操控系统的支持;同时还需要相关网络系统的应用,比如对太网的应用等,可以实现对单元的监控。应用分散测控系统,可以实现监控的自动化,进而能够有效降低人工劳动量。
分散测控系统可以自动收集监控数据,工作人员只需对系统所收集的数据信息加以分析便可以了解和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能够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保障设备运行的稳定性。除此之外,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水电厂中的应用,能够实现公用设备的自动化、全场自动化以及单机的自动化,这对于提升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同时,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电厂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并且应用效果也十分理想。在火电厂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一体化的单元制,所谓一体化的单元制是指电、炉、机的一体化。一体化单元制,可以帮助操作人员应用监控系统分析设备的运行状况,既能掌握设备运行的稳定性能,也能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故障,这对于保障火电厂运行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同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火电厂运行的成本,提升火电厂的效益。
2.3传感器技术在机电自动化控制中的具体应用
首先是用于机器人作业。当前仿生机电装置研发工作逐渐深入,意味着机器人功能相应增多,同时,间接反映出传感器技术实用价值。传感器设备由两部分组成,即内部装置和外部装置,将其用于机器人作业,具体程序为:外部装置全面收集信息,并检测工作环境,为作业实践提供方向,使机器人作业准确、有效开展,进而达到预期效果。内部装置主要控制机电系统,动态获知系统运行情况,将相关信息传递于外部装置,最终机器人能够根据指令做出相应动作。传感器技术升级后,机器人装置能在运行阶段获取反馈信息,进而为后续技术创新提供信息参考。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传感器技术,它调动视觉传感器、触觉传感器指挥机器人作业行为,使机器人根据指令信息准确判断对象位置,并获知路况信息,在导航技术辅助下接触对象。在这一过程中,技术人员准确设置传感器参数,这是机器人准确作业的前提条件。其次是用于交通行业。着市场经济发展,汽车生产量及销量逐年提高,要想加快汽车智能化设计步伐,为驾驶者带来良好体验,巧妙运用传感器技术能够实现上述要求。机电自动化控制系统在信息共享、子系统协配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这一基础上引进传感器技术,能够增加零件协作灵敏度,同时,还能提升汽车性能。现今,汽车中安装多数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布于发动机控制系统、车身系统等。举例来说,质量传感器在收费站、信号灯、电子装置中安装,当配备传感器技术的车辆从其周边驶过,系统会自动发出动作,如自动扣费、违章记录、测速等。
2.4系统通用化
无论是企业中的发展,还是地域上的管控,网络结构的通用性都具有高效的作用,能够让管理层人员实现远程监督,线上指挥管理。当前所存在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在不同层次的数据共享。这就需要发挥网络技术与机电设备的有效结合,以此就能够达成系统效率提高的目标。机电系统结构的通用化对缓解通讯障碍,保障不同系统间的信息交流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机电系统的通用化对机电工程来讲,可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成本,提高收益。
结语
综上,在电气工程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提升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水平,提升了电气工程建设水平与成效。因此,在电气工程中,电气及自动化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唐悦能.电气自动化技术未来发展前景展望[J].科技风,2016,(16):245.
[2]冯启明.论继电器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低压电器中的应用[J].赤子,2016,(11).
[3]闫思卿.浅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发展现状[J].科技视界,2017,(7).
[4]尹霆.浅谈电气及自动化在机电工程中的应用[J].地产,2019,(15):124.
[5]习强.机电设备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1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