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技手段保障生产安全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1期   作者:杨秀莲
[导读] 如何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技术水平,实现安全管理本质化

         杨秀莲
         中建新疆建工集团第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如何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技术水平,实现安全管理本质化,已成为建筑行业安全管理亟待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采取多种信息化手段保障生产安全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安全;预防;科技;信息
         目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建设工程项目日趋大型化、复杂化,加上快速建造,施工难度的不断增加,使各类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时而发生,对人的生命安全、财产损失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大多数建筑工地安全管理还普遍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安全管理存在信息缺乏、信息传递渠道不通畅、信息反馈不及时等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目前我国的生产力发展及基础设施水平不高、安全生产技术装备落后、事故预防缺乏科学技术手段、重特大伤亡事故应急预案没有落到实处、抢险救援技术落后以及劳动保护用品科技含量低等方面有着直接的关系。如何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技术水平,实现安全管理本质化,已成为建筑行业安全管理亟待考虑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能够作为一个直观有效的载体,实现安全生产过程的动态管控,将整体或是局部的安全管理状况,以信息化的方式即时呈现出来,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技术水平。通过推进安全管理信息化、安全教育多样化、设备管理科技化等科技化手段,丰富安全管理内涵,提升安全管理品质,确保安全管理价值,最终实现本质安全。
1 智慧工地系统
         智慧工地系统包括劳务管理模块、安全管理模块等,以进度为主线,成本为核心,BIM技术、大数据、AI等核心技术,集成项目软、硬件系统,实时汇总数据,实现建筑实体、生产要素、管理过程的全面数字化,为项目提供生产提效、管理有序、成本节约、风险可控的项目数字化解决方案。
         劳务管理模块中的智能化门禁,实现了人员信息、测温、考勤、培训考核相结合,温度超过设定温度系统及时预警。并为现场生产人员提供当前用工状态,分析项目所有作业人员的信息统计,工人年龄、地域分布和少数民族情况等,且可按照劳务队伍和工种不同类型的实际用工数据统计,为生产经理等管理人员提供人员生产要素的分析。
         建立覆盖全场的安全监控系统。使用温度,湿度,风速,粉尘的综合环境检测仪,可以通过网页端或手机端及时查看现场情况,通过这些信息化手段实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和智能化。

视频监控
         安全管理模块包括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交底统计等。安全巡检人员在日常巡检中通过手机,将安全隐患实时采集并上传到云端,实现安全隐患的及时处理和全面掌控。平台将移动端采集的各类安全问题进行归集和整理,按照责任人、分包单位、问题类别以及问题趋势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以图表形式呈现,对关键问题进行预警。安全隐患从发现、整改,到复查,形成闭环,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 虚拟现实技术(VR)应用
         虚拟现实(VR)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体验人员通过 VR 穿戴设备沉浸到环境中。虚拟化的安全体验场景比实体的安全体验区场景更加真实,内容更加丰富,环境贴近项目实际,也减少实体体验区的重复建设。
         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已经运用在一些体验项目中,例如高空坠落体验,体验人员在进入场景后,第一感受就是场景真实,配上施工现场声效,让人感觉身临其境,即使是体验者知道自己所处的真实位置是在地面,仍然有易于坠落的恐惧感,从而感受到无防护状态下高处作业的危险性。物体打击体验,体验人员在进入场景后,扣件从高处坠落击打到头部,伴随着声音、VR 穿戴设备的震动,让体验者感受到被物体打击时的恐惧感。



         通过直观感受违章作业带来的危害,VR 世界的沉浸感会将人们置身于这些“真实的” 场景中,可以最大程度地让人们从心底认识到发生安全事故的危害性及预防的重要性。
3 BIM 技术应用
         基于 BIM 施工现场安全设施的布置管理,建立企业标准化的安全设施 BIM 族库,在施工现场布置策划阶段直接运用 BIM 族建立虚拟场地,利用 BIM 三维可视化完成对场地安全设施布置合理的验证,避免返工,进一步完善安全设施的布置。在安全设施搭建阶段,严格按照基于 BIM 模型的实施交底,确保安全设施完成效果与策划一致。
         针对现场主体施工阶段的临边防护布置,通过建立高精度的施工建筑模型,进行临边洞口、危险部位的辨识分析,生成安全分析报告,得出临边洞口面积、数量,从而明确现场临边防护布置位置及防护栏数量等详细数据,建立虚拟安全防护模型。在保证安全防护无遗漏的同时,事先掌控安全物资调配需求及安全设施布置效果,提升安全管理能效。
         同时,针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在施工方案选择及优化阶段,对施工工艺流程、安全防护需求及重要施工节点进行模拟分析,验证实施过程的合理性及安全性,选择安全、适用的施工方案。应用 BIM 技术还可进行施工现场火灾处理过程模拟演习,立体化展示面对突发事件施工现场救援体系的应急响应机制,从消防设备设施布设、施工人员撤离路线及自救方式、火情掌控及应急响应、场外救援等多个方面立体演示,再辨识真实的演练前景。在安全风险的同时,让受教育人熟悉应急程序,提升应急演练效果。
         4 智能WIFI安全教育
         建筑工人普遍存在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性能较差,文化水平不高等弱点。传统的填鸭式、课本式、课堂式安全教育,内容枯燥乏味,往往耗费大力气又浪费时间还得不到好的效果。
         建立安全教育体验区,内设平衡木行走、高处坠落体验、安全帽撞击体验、钢丝绳展示体验、灭火器展示体验、安全防护用品展示、安全急救体验、综合用电体验、手持电动工具展示等多项体验设施,通过作业前体验式培训,大幅提升了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这种方式深受广大工人的喜爱和赞同。
         施工现场提供无线WIF,通过智能WIFI教育,让工人在上网前需要经过认证,回答内置试题,通过认证后方可上网,还可以预设上网时间,到时间后再次答题,潜移默化中提高工人安全防护意识同时达到安全教育目的。可内置关于安全教育的题库或视频,或针对后台对错题排行的统计,进行专项教育。
5 设备管理科技化
         施工现场使用群塔作业防碰撞系统,有效避免相互间的碰撞,解决多个塔吊运行中的安全隐患。塔机监测+吊钩可视化系统监测塔吊整个运转情况,吊重,倾角等,吊钩可视化可以帮助塔吊司机查看吊钩实时状况,及时预防危险。

         使用变频式施工电梯、人脸(指纹)识别系统,保证专职人员操作设备,避免非专职人员操作而引发事故。
         周界防护系统是由一对红外对射主机、处理器主机、警灯、警铃组成。实现现场自动告警提醒,事件自动电话通知管理人员等功能。主要是为了防止非法人员从非入口未经我们的允许非法擅自闯入设定的防区, 从而避免各种潜在的生命财产危险。
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应由粗放型的传统建筑行业向集约型制造业转变,依托投资、设计、研发、施工等的一体化优势,实现部件的工厂化、现场的装配化、工艺的工具化,用机械化手段逐步取代传统建筑行业手工作业,减少劳动用工,降低人员安全风险,努力提高现场本质安全。并要严格贯彻新《安全生产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强化安全科技创新应用,提高建筑行业安全科技水平,引领建筑行业安全发展,安全永远在路上,需要广大建筑参与者时刻铭记在心,利用信息化等科技手段减少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生产安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