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1期   作者:于强强
[导读]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这给建筑事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于强强
         六安市建工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安徽 六安 237000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这给建筑事业发展提供了条件。但是因为我国地理面积宽广,每个领域具有的地理环境以及土壤种类存在差异,导致我国在开展城市建设工作时,将会面临一定的地基处理问题。当前,我国在进行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需要采用一系列施工技术和处理方式,实现软土地基承载能力的提升,减少地基渗水性,将地基形状以及特性进行转变,进而让软土地基成为良好的地基,保证工程整体施工质量。下面,本文将进一步对高层建筑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在建筑地基工作时,如果遇到软地基的土地,就会有质量安全方面的隐患,处理不当的话建筑就会因为软土地基而不稳固发生下沉等问题,即使完工后也会有很大的安全问题,或者还会影响正常的施工进度。本篇文章会对软土地基进行一个基本的含义概述,将从浸水损坏、剪切拉裂损坏两个方面去探讨解析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对建筑和安全的危害,最后提出可以应对软土地基处理的技术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给相关领域提供一些参考的价值。
1软土地基的基本概述
         通常,软土地基有三个特点。一是透水性比较差。软土地基含水量较高,土地的粘性也大,透水性相对较低,因此可以评定软土地基不具有透水性。因此,在软土地基建设工作中,因为透水性能差,土木工程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建设排水工程。在这一环节中,高层建筑工程过程就会发生下沉的现象,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不能保证,还会发生后续安全事故。二是压缩性能强。软土地基主要由饱和黏土组成,因此具有一定的压缩能力。如果软土地基面临高压的建筑重量,就会发生软土地基变形,那么工程就会因为地基压缩变形而导致它的变形,而土木工程的质量也会不过关。三是承载力差。软土地基施工时,会形成较大的压力,对软土地基的施工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原有的固体土变为流动土,影响到本身的建筑还有旁边的建筑安全,因此,软土地基的承载力逐渐降低。
2软土地基在施工中的危害
2.1浸水损坏
         软土地地基的渗水性较差,地基中的水往往会因为来不及排出去而造成浸水损坏的情况,那么地基排水功能就会逐渐减少,在长时间应用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积水堆积在地基中,进而给整体工程地基带来严重影响,而工程的工期也会拖延。在整个工程施工结束之后,应用工程时,如果地基中含有大量的水分,造成地基存水功能超过了本身能够存水的部分,在存水量较大的位置会因为水的泡发,就会发生地基沉降或者坍塌等现实状况,进而造成工程地基形变,使得工程表面出现不同规则的裂缝,安全方面得不到保障,这不但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还会给居住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
2.2剪切拉裂损坏
         因为现在建筑用地面积在减少,大多的建筑就会加高建筑的楼层,使得整个楼层建筑的重量增大。稍微大点的工程地基就会使用高频率的地基震动,而它的荷载就会超过地基所能够承载的重量,并且如果工程本身的体系也大的话给工程软土地基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不能保证安全质量。一般这种情况,工程的边缘坡度位置就会有一定的凸起现象,导致土块的分布呈现不均匀,在高度平衡等方面也会不一样。这个时候的地基强度会受到相应的影响而导致整个工程的位置受到偏移,工程的稳定性不能保证,而且它还会发生不均匀的沉降[2],工程就会使施工人员或民众受到不必要的意外事故伤害。这种危害一般叫做剪切拉裂损坏,受到这种危害的工程建筑的内部和表面还会出现一定的开裂或者严重的贯穿性裂缝,对高层建筑工程造成严重的影响。
3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3.1换填处理
         城市建设用地资源有限,我们就可以通过处理技术将软土地地基充分利用起来,首先我们可以采用换填处理的方法保证地基的稳定性。

换填处理是现在常用的一种技术方法,它可以提高地基的强度,将地基的作用发挥出来,从而迎合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建设要求。采用换填处理的技术主要用的是高强度的砂石和碎石等材料,对于砂石和碎石等材料需要作为垫层的底部进行调整。施工人员在进行分段施工时要保证砂石垫层的结构结实,材料之间的缝隙要利用机械设备压实紧密,才能保证地基的强度能够支撑。
3.2排水固结
         在开展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工作时,为了促进地基土体自身抗剪强度的提高,采用的主要施工方式在于排水固结法,也就是把垂直排水柱安设在软土地基中,之后采用排水固结法实现对地基实施负荷形式的压力检测,之后开展探究工作,找出提高软土地基强度的主要施工方案,从而给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平稳性提升奠定条件[3]。通常情况下,排水固结法主要分为三种形式。
3.2.1砂井法
         首先,砂井是用井和砂共同来强夯软土地基的方法,在软土地基中设定一些沙井,之后在上面铺设一层砂垫层,通过井的流动和砂垫层的一些空隙将地基中的排水管道充分利用起来,把地基中多余的水分排出去。水分排出去后,地基的排水功能才不会减少,而工程完工后的地基沉降和坍塌情况也会相应减少,工程也不会因此发生地基形变状况,人员和建筑的安全方面也会有一定保障,增强地基的强度和稳固。
3.2.2堆载预压法
         采用这种办法也和换填有点相似性,它主要是在开展地基施工的工程之前就已经进行了地基处理。因为软土地基的现场施工情况会因为内外部环境而有所不同,要根据工程的现场真实情况,结合设备技术来做好工程质量的堆填,然后采用预压加载施工的方式从地基发生沉降现象开始,就把地基的稳定性加强,而地基的沉降也会改善,提高整个工程的平稳度进而增强地基对整个工程建筑的承载能力,让建筑平稳不发生偏移。
3.2.3电渗排水法
         这种处理方式主要是运用金属电极的方式,把它穿插在地基中,之后通过通电处理,让地基中水分从阴极传入到阳极,之后再让水分从阳极流出,使用此类排水的办法也能实现地基水分的减少,从而提升地基和整个工程的平稳性。
3.3冲孔灌注桩
         冲孔灌注桩作为灌注桩中重要组成部分,在桩位上方直接进行打孔处理,之后把钢筋笼放入其中,最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灌。之所以要应用冲孔灌注桩,原因是在冲孔机打孔的压力作用下,把对相邻工程以及环境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同时在桩长以及直径方面设定较为简便,桩端可以快速的融合到持力层中,实现工程地基承载力的提高。
结束语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而城市地区发展中的土壤面积也被划分成了不同功能和性质的用地,建筑用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就得加高建筑的立体面积。而在打地基时有时候就会遇到软土地基的情况,那么因为软土地基本身透水性差、含水量高、压缩性强、承载能力差等特征,它不能满足建筑用地的需要。但是因为建筑用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有些时候不得不利用它,面临软土地基时会影响到建筑的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而且施工的工作人员也会受到影响,对工程的质量完成损失。所以,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遇到软土地基就要应用相适合的技术要求改造软土地基,作用换填高强度材料、排水打孔等方式完成改造保证工程的顺利完工,使软土地基成为能够承载建筑的重量,有效保障民众的安全和整个工程的安全质量。充分利用好软土地基,提高它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王忠辉,史宇磊.房建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技术[J].河南建材,2018(01):14-15
[2]王奕朝.高层建筑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浅述[J].建材与装
饰,2018(03):7
[3]龚勋华,彭晓平.浅析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法[J].江西建
材,2017(24):107+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