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1期   作者:任颜鑫
[导读] 地震自然灾害很难进行准确的预测,

         任颜鑫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广州市    510000
         摘 要:地震自然灾害很难进行准确的预测,一旦发生地震,那么将会给房屋建筑带来严重的损坏,甚至会导致建筑物倒塌,使建筑内人
员的人身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所以,为了降低地震灾害给土木建筑带来的影响,为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提供更加有效的保障,在对土木工程结构进行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必须要加强对结构抗震问题的重视,确保结构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本文就对提升土木工程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与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使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的抗震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抗震问题
1建筑工程结构抗震性设计研究的重要意义
         我国国土范围内易发生地震灾害的地质很多,常常会发生一些小震级的地震,但不能因为地震等级小而选择忽视,地震是属于一种较为常见但破坏力极大的自然灾害,具有极强的破坏性,且危害大,随机性强,不易察觉,如果建筑工程不具备抗震性必然会难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正因如此,国家制定了抗震设防三个水准目标,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依据这一要求,我国建筑设计行业重点进行了建筑工程结构抗震性的研究和分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建筑工程项目的抗震设计与抗震技术不断进步,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很高的保障,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地震的危害。目前我国对地震规律性认识还很不足,随着科学水平和经济的发展,依据现有资料和经验,仍需要不断的努力研究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性,各个地区制定相应的设防标准。而现代人们经济收入不断增长,对居住环境和建筑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升,这为建筑工程项目抗震性设计带来了很多难题,而如何有效避免地震灾害所带来的的影响,必须要最大可能进行抗震技术层面的积极研究,以期能够满足人们生活质量需求的同时提高建筑的抗震水平[1]。
2影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抗震性的因素分析
         首先,影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抗震性的因素之一是施工场地地理环境和地质结构。建筑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质环境结构在发生地震灾害事故时所表现的抗震性也存在差异。尤其地理条件和地质环境是直接决定地基稳固性的因素。
其次,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材料质量也是影响建筑项目抗震性的因素之一。大部分的建筑工程都为混凝土结构,目前虽然在绿色环保理念推广下建筑材料也在积极的创新,但在抗震性方面较好的材料仍有待研究。如果建筑施工所用的材料能够具备较好的强度,在发生地震灾害时必然能够保证结构不会轻易发生变形,降低建筑结构坍塌的概率。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建筑项目采用的钢筋混凝土在强度和韧性方面虽然有所提升、抗震性也在不断优化,但整体效果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持续进行完善的研究。
最后,建筑工程项目的结构设计方面,通常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设计因不同建筑项目类型、规模、功能要求而存在不同的设计方向与考虑,这需要根据一些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设计, 充分考虑建筑结构体的总体抗震性,根据实际的要求和建筑标准去进行抗震性设计。
3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需遵循的原则
3.1调节结构设计的外部形态及刚性
         土木工程结构的外形直接影响着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所以, 在对土木工程结构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确保结构外形的合理性,确保结构外形能够有助于结构抗震性能的提升。此外,在对土木工程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还应当加强对结构刚性设计的重视,确保结构刚性能够满足抗震设计要求,从而使建筑整体稳定性及抗震性能得到有效提高。


3.2坚持结构设计的科学化与合理化
         在进行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时候,设计的科学化以及合理化水平也直接影响着结构抗震性能,所以,设计人员必须要对地震灾害所产生的外力进行充分的分析与研究,并以此为依据来对建筑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尽可能的提高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及抗震性能。同时,设计人员在开展设计工作的时候,还应当具备较高的整体性观念,对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问题进行综合化、全面化的考虑,确保每一个结构设计环节都具备较高的抗震性能。
4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抗震问题分析研究
4.1从建筑结构钢度设计入手强化建筑工程结构抗震水平
         在进行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当中,对于其抗震设计每个设计师都会有不同的理念和观点,但其考虑的基础是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结构的刚度。目前我国国内很多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润的最大化,常常会采用低含钢量的方法去进行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这不但会对工程施工安全带来影响,同时对工程结构的稳固性造成一定的降低。所以,要想提升建筑工程的抗震性, 就必须要严格的依据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结构设计,尤其要注重对建筑结构刚度的设计,为建筑工程的安全负责。         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地震的波形为结构带来的影响。例如在一些较为平坦和稳定的平原地理环境,可以使用先进的设备仪器进行地质的勘查,结合以往发生地震的波形和破坏强度进行科学的分析。
根据地震体波的纵波、横波方向和传递的速率分析,可以分析出其地震的等级多为低等级,但发生较为频繁,所以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的抗震性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刚度的计算结果达到抗震标准,尤其要注意多频次低等级地震的抗震水平。在满足结构相关规范的前提下,设计中可以适当降低钢材的含量, 而在一些地质较为不稳定的山区地点,就必须要严格的进行工程结构刚度的计算和考量。
4.2重视建筑结构中地基质量设计确保基础工程质量安全
         地基部分的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项目抗震性的基本保障部分,同时也是决定建筑结构稳固性、安全性的根本前提。稳定的地基能够为建筑工程项目提供高水平的安全可靠性。尤其在抗震性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地基结构设计时,必须要充分结合现场地质条件、水文等情况作出仔细的勘查和设计,对建筑的外形、楼层设定的相关数据要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建筑基础的选型。尤其要重点注意的是,要杜绝仅仅依靠搜集的旧数据资料、相关的文档图片就进行地基的设计,必须要按照实际的调查和勘测结果以及相关数据进行地基承载部分的谨慎设计,确保其整体质量和稳定性。
4.3注意对建筑结构的规则性设计实现建筑抗震性的提升
         建筑结构的规则性设计主要考虑的是建筑工程项目结构受力的均衡,如果没有考虑规则性设计而过分重视外观,或没有重视地形、结构抗震性很容引起重心不稳导致建筑抗震性的下降。所以必须要合理进行抗震缝的布置,确保建筑的抗震性。一方面,结构设计中必须要能够做到简单化设计,通过简单化的计算可以得出整体结构的受力情况,使整体抗震性更加精确。另一方面,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结构的规则性设计,要保证建筑物整体结构受力的均匀,保持重心的稳定。
4.4注重建筑结构水平和垂直布局的设计增强结构稳定性
         在建筑的结构设计当中,其水平、垂直布局是否合理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建筑结构中的承重墙部分,其水平面和垂直面的位移是决定建筑抗震性的关键,设计时水平向垂直向的墙尽量布置均匀,使其两个方向的位移相当,为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在实际的设计当中必须要加强对结构布局的合理化设计。施工时要利用现代先进设备仪器进行结构水平、垂直的精确测量,确保墙体的水平、垂直构建的平整性,按照建筑设计的标准要求进行刚度、质量的科学设计, 确保建筑重心靠近底部,尤其要防止出现建筑结构上重下轻的情况。
5结束语
         我国的国土范围内有很多地区是属于地震频发的地带。地震的频繁发生对建筑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都会带来严重的威胁。所以,设计师必须要充分考虑建筑工程结构的刚度、地基结构、规则性、水平和垂直布局的设计,要不断强化对建筑工程所在地点的地质条件、地理环境、地震频次与强度的分析和考量,以此来降低地震灾害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影响,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保证建筑结构的抗震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叶昕 .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对抗震问题的分析[J]. 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03):2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