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县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的探讨及办法 李谋瑞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李谋瑞
[导读] 摘要:农村供水工程是国家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加强建后管理,落实各项制度和措施,确保工程长久良性运行,惠泽千家,造福百姓,效益显著。
        陕西省镇巴县城乡供水管理中心  陕西镇巴  723600
        摘要:农村供水工程是国家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加强建后管理,落实各项制度和措施,确保工程长久良性运行,惠泽千家,造福百姓,效益显著。
        关键词: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探讨;办法
        镇巴县位于汉中市东南部,地处大巴山西部、米仓山东段,全境总面积3437平方公里,总人口28.9万,辖19镇、1个街道办事处,共181个行政村(社区)。社会经济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境内沟谷幽深,山势陡山峭,相对高差大,海拔在416-2534米之间,平均海拔1231米。河流以大巴山为分水岭,北属汉江水系南属嘉陵江水系,汉江流域占全县总面积的47%,嘉陵江流域占53%。年均降雨量1250毫米左右。
        全县28.9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占25.3万,饮水问题涉及人多面广,且人口大部分居住在高山和半高山,居住分散,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我县虽然年均降雨量达1250毫米左右,但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夏季降雨量最多占41。6%,春秋季占56.1%,冬季最少占2.3%,冬季缺水严重。受以上自然、地理、经济几方面条件的限制,在2005年以前我县农村人畜饮水除乡镇集镇有自来水外,大部分群众都是自建的简易设施解决饮水问题,水量、水质无法保证,存在安全隐患。截至2005年我县饮水不安全人口达16.2万人。2005年以来国家实施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特别是2015年以来国家加强落实了脱贫攻坚各项政策,各级政府加大投资,着力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等基础实施建设,我县紧紧抓住这次契机,科学规划,精心组织项目的勘测设计、施工,项目实施以来,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得到了解决,人们吃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农村劳动力得到了解放,农民生活得到了改善,农村面貌得到了改观,经济发展了,人们更幸福了。本人长期从事基层水利工作,参与了大量农村供水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通过这几年的建设和工程的运行,就有关供水工程在管理运行中表现出的问题谈点浅见。
        一、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截至2019年底目前,我县共建成农村供水工程400处,解决了16.46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极大的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促进了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真正惠及了民生。但目前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管理体制不健全
        2019年以前虽然我县出台了农村供水工程管理办法,从制度上明确了各方职责,落实了责任,规范了建设和管理行为,但从管理体制上未能有效突破。一是尽管成立了镇巴县农村饮水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负责全县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但没有赋予其建后管理职能,且该机构为临时性机构,管理人员仅2名,均为借调人员,管理队伍极不稳定。二是镇村一级没有供水工作专管机构,工程建成后交村委会,无专门管理机构和专人管理,造成管理真空。形成目前工程建的多,管的少,坏了无人修的局面,工程未良好运行,没有发挥工程效益。三是应急供水机制还未建立,遇到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供水问题亟待加强。
        2、工程规模小,效益低,水费收缴难,维护成本高
        一是我县群众居住极其分散,居住在高山半高山地区的占70%,无法发展大型集中工程,单项工程建设点多、面广、管线长、投资高,实施难度,建设成本高。二是供水规模及用水量少,效益差,水费收缴难。目前,我县建成的农村供水工程400处,而真正收缴水费的仅为20个集镇供水工程,但仍然存在着供水规模小、供水成本高,利润极低,部分还存在亏损现象,三是群众习惯吃水不要钱,用水缴费还未被群众普遍接受造成水费收缴难度大。四是洪灾频繁,工程易毁。我县暴雨频繁,洪水陡涨陡落,工程极易遭受到毁坏,增加了工程维修成本。


        3、工程维修养护资金未落实
        我县属欠发达地区,群众收入低,加之水费收缴率低,靠水费本身已难以支付聘请管理人员的报酬,工程维修经费和水质监测经费就更无法从水费中列支了。工程有问题了,镇村临时请人维修,无专人管理,无法保障工程长期正常运行。检测经费未落实,检测测未到位,供水水质安全令人担忧。
        二、管理办法
        1、成立镇级专管机构
        2020年3月我县根据中省市相关规定制定下发了镇政发(2009)9号文《镇巴县农村供水运行管理(试行)办法》。农村供水运行管理实行县、镇政府分级负责和以镇为主的属地管理体制,明确了管理职责和分工,成立了镇级水管机构,人员由镇级水利专干,镇级水管员1名,村级水管员2-3名,水管员公益岗,负责各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工作。
        2、明确产权和责任
        我县饮水工程点多、规模小、经济效益差,管理难度大,必须下大力气才能管好。因此,根据管理办法农村供水工程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使用、谁管理、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明确产权、明确管理主体和管理责任人,落实管护责任。村镇集中供水工程产权归各镇村,由产权所有者行使管理权,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分散式供水工程有受益户自行负责管理。
        鼓励各镇采取多种方式管好用好农村供水工程设施,搞活、壮大供水市场。成立专业化供水管理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支持成立公益性设施服务队进行管理;落实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承包制管理:用水协会管理等。
        3、水费水价及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基金
        县财政拿出专款实施农村供水入户工程,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实行一户一表,计价收费,根据用水性质、用途、供水规模实行分类水价。集镇供水由镇政府制定供水价格定价方案,上报县发改部门审批,实行政府定价。村级供水工程由村民会议按一事一议程序核定,并报上级相关部门备案。水费主要用于工程电费、运行费、管护人员工资、水质检测、维修基金提留等。
        农村供水工程按照“县财政奖补、部门投入整合、集体经济补充、社会参与管护、农民筹资筹劳”设立维修养护基金池,包括上级财政维修养护专项资金、县级维修养护专项资金、集体经济资金、社会捐赠、农民筹资筹劳等,专项用于全县农村供水工程进行正常养护和维修。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基金池按照“县级统筹、县级监管、镇村配套、镇管村用”和“多交多补,不交自修”原则,分级筹措、分级设立和管理使用。县级维修养护专项资金纳入县财政年度预算。
        4、建立应急供水机制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旱涝交替加剧,给农村供水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战,一旦出现大面积断水,极易造成社会不稳定,影响面极广,因此,我县建立了应急供水机制,组建应急管理机构,制定供水应急预案,建立了县级农村供水应急物资库,储备农村供水工程常用抢修物资,如送水车、管材等,由县水利局统一管理。
        5、加强宣传和培训
        近年来,县水利局都要定期开展农村安全饮水宣传教育及业务培训工作,改善群众的用水习惯,使其养成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自觉爱护供水设施及自觉缴纳水费的习惯。定期对各镇村水人员进行水质监测及工程维修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平。
        三、结语
        我县实行农村供水运行管理办法以来,供水工程建后管理工作走向了正规,工程日常运行正常,供水保证率、水量、水质有了保障,群众满意度大大提高。农村供水工程是国家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加快工程的建设能立刻解决当地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但如果不注重建后管理,工程就不会良性循环,效益就很难发挥,因此加强建后管理,落实各项制度和措施,建管并举,才能确保工程长久良性运行,使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