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陈雪倩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陈雪倩
[导读] 摘要:安全生产,其实就是指保证在生产的过程当中,降低由于风险事故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同时满足生产的具体需求。
        国中城投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安徽阜阳  236000
        摘要:安全生产,其实就是指保证在生产的过程当中,降低由于风险事故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同时满足生产的具体需求。当前阶段所提出的双重预防体系,在应用的过程当中,主要针对于企业在生产时,对于风险的有效管控和生产之前对于生产全过程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和处理,这样就可以有效保证在安全生产的始终都能够保证其运行的安全性。
        关键词: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实践策略
        引言
        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部署是当前党中央及国务院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决策,其中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做出了重要指示。隐患形成之前实现风险防控;事故发生之前积极消除隐患,以预控风险、关口前移、事故遏制为主要工作目标,通过各个行业的积极执行与探索,对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求将此决策尽快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双重预防体系”在安全生产事故预防中的重要作用。
        1双重预防机制机理
        按存在状态,风险可分为固有风险和现实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危险源本身客观固有的风险,其大小取决于危险源的能级、量级等。风险分级管控通过对危险源固有风险的全面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分级和风险控制,降低危险有害因素伤害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可能性和严重性。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后的双重预防机制机理按存在状态,风险可分为固有风险和现实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危险源本身客观固有的风险,其大小取决于危险源的能级、量级等。风险分级管控通过对危险源固有风险的全面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分级和风险控制,降低危险有害因素伤害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2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践策略
        2.1生产装置安全措施
        根据铜厂生产装置所具备的一些特点,相关人员应该有针对性地对相关的先进设备进行引进。比如类似闪速吹炼炉等设备。这些设备在各大铜厂的使用已经逐渐成熟了,具备原本生产装置所不具有的优良特点——这种设备具备密闭性好,节能等优秀特点,而且无低空污染,环保性也比较高。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是非常具有必要性的,这不仅能够减少操作人员的数量,还能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除此之外,在铜厂配备DCS控制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必要的监管控制也是非常具有必要性的。至于锅炉等特殊设备,必须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加强检查,才能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
        2.2加大监管力度推动健康发展
        为落实企业生产安全“双重预防体系”的建设,保证体系的顺利实施,制定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是地区政府部门及安全管理行业主管部门的首要任务。监管部门还应定期监督企业生产安全“双重预防体系”的实施情况,对监督管理结果进行定期总结、公布。以此为基础,政府相关部门还可以组织专题会、研讨会,以专家讲授、现场指导等方式对企业的生产安全现状及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提科学合理的整改措施,促进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的有效落实,进一步提高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降低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监管部门还应该监督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实际落实情况,确保不流于形式,虚有其表。督促企业将制度管理、安全培训、应急管理、日常巡检、外来施工及设备维保等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融入到“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中,与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相结合,构建常态化机制,促进PDCA闭环管理的持续效果得到进一步完善。


        2.3采用信息技术提高数据搜集
        首先,构建风险源数据库是完善风险管控体系的有力措施。新风险点、危险源的发现需要通过“双重预防体系”的合理有效运行,并结合企业实际对其信息进行深入挖掘,进而使数据库信息得到更新与充实。对风险管控标准性、合理性要求的提升,能够为之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准确的依据;以往隐患排查治理数据和同行业事故类比分析数据也为企业风险辨识与分析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其次,企业安全生产原始信息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建立相对完善的风险源数据库和隐患排查治理数据库,有助于提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实际效果。再次,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合理应用在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中,使政府有关部门与企业安全生产之间的有效信息得到共享,也有助于提高双方工作效率。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提高企业的信息数据分析速度,同时也为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双重预防体系”监督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最后,企业对“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平台的合理运用,使其在日常安全管理中能够及时实现事故风险预警、隐患排查治理、应急救援等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将企业的通信、监管、自动化操作进行有机结合,上传到平台中,使企业对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的全方位实时监控得以实现。
        2.4制度建设是保障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规定了安全生产管什么、怎么管,这就需要企业将其转化为体系文件(制度、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等),体系文件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法规性文件,是实施体系的依据和指南,全体员工必须遵守的准则。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对辨识出的每一危险源,考虑管理措施即制度、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的充分性、有效性,识别不足,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完善体系文件。通过风险分级管控,逐级完善及落实岗位职责、管理制度、规程、现场管理等,通过隐患排查治理完善风险管控措施,使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各个要素的实施融入到全体员工的日常管理工作。
        2.5应急救援措施
        在对铜厂生产装置进行更新,对铜厂内部生产设施的合理布局后,相关的负责人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应急救援措施,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铜冶炼过程中的安全性。比如针对酸库容易发生的化学灼伤、中毒等问题,应当建设防止泄漏的围堰。除此之外还要在一些关键位置设备洗眼器等设施,并配备好相关的安全防护装备。当然不仅仅是酸库,针对LNG站要采取露天布置,针对存在易燃易爆炸的危险物料需要设置可燃气体报警装置等等,这些都是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
        2.6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专业能力
        形式主义出现在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中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对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缺乏正确的认知。因此,在“双重预防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当首先对专业性团队的建立提出要求,分阶段、分批次对公司全员进行培训。针对公司管理层,重点培训“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效果,进而提高安全生产的风险防范及隐患排查治理意识。针对一线员工,重点培训风险点划分、危险源辨识、管控措施制定及隐患排查治理等具体知识,结合实际进一步提高一线员工的风险辨识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与内在潜力,真正让一线员工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中发挥作用。
        结语
        在当前阶段,想要实现在企业运行过程当中,有效地将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进行建设,就需要针对于当前在建设过程当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妥善解决,以此才能够促进该体系的顺利落实。
        参考文献:
        [1]李伟.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化工研究,2020(05):153-154.
        [2]王琳.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若干问题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10):134-135.
        [3]邱有富.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若干问题之探讨[J].安全与健康,2018(04):44-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