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融媒体环境的突发新闻事件宣传报道 李茜茜

发表时间:2020/9/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李茜茜 石庆瑜 丁鑫 梁雨雯
[导读] 摘要:融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更注重时效性,标题更加新颖,尤其是面对突发新闻事件,新闻媒体的影响力更加重要,受众态度往往会随着新闻报道的变化而改变。
        曹妃甸广播电视台  河北唐山  063200
        摘要:融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更注重时效性,标题更加新颖,尤其是面对突发新闻事件,新闻媒体的影响力更加重要,受众态度往往会随着新闻报道的变化而改变。对于新闻记者来说,必须遵循新闻的真实性与时效性原则,客观、全面地还原事实真相,正确引导舆论导向。
        关键词:融媒体;突发新闻事件;宣传报道
        1突发新闻事件报道的特点
        1.1实时性
        保持新闻报道的实时性是提升新闻报道质量的重要手段,而突发新闻事件都是突然出现的,随着新闻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记者可对突发事件进行实时传播,同时通过解说人们了解事件的真相,因此对这些事件进行报道,也令实时性得到了更加明显的体现。突发新闻事件报道的实时性不是完全还原易发生事件的真相,而是要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阐述,从而让受众对其有更清晰的了解。同时通过突发事件还可以进行预警,让人们通过各种手段积极预防,从而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害。
        1.2完整性
        据统计,我国的网民数量在全世界排在第2位,虽说近年网民增长数量已经逐渐放缓,但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名列前茅。网络的迅猛发展为网络媒体的出现提供了肥沃土壤,各种新闻信息因此可以更高效、快捷的进行传播,提升了突发新闻事件报道的全面性。这是因为众多网络媒体可以在突发新闻事件出现的第一时间将其信息上传至网络,同时还可以对事件进行跟踪,这样在对突发新闻事件进行报道的过程中,通过整合各种相关信息,即可实现事件的完整报道。因为网络媒体还为受众提供了评论功能,通过评论功能也可以对各种突发新闻事件进行传播,可进一步提升事件的完整性。
        1.3互动性
        对突发性事件进行报道时,通常现场记者都会通过和转播室的连线对事件进行讨论,由此也令突发新闻事件报道的互动性得到了明显体现。另外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媒体在对突发新闻事件进行传播时,人们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的评论功能进行互动,从而对事件真相进行探寻。例如美国911事件发生时,有人通过手机对时间的发生过程进行了拍摄,然后将视频上传至社交网络,全世界都针对视频进行了积极热烈的互动,使事件真相得到了迅速传播。
        2融媒体在突发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2.1随时发布到现场实时发布的转变
        实效性是评估突发新闻报道整体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融媒体以信息技术及互联网为依托,将新闻内容实时传递给受众,直接解决了突发新闻报道的实效性问题。在一些突发新闻事件中,公众可以直接通过融媒体来实时了解事件现场最新动态,镜头下的事件发生现场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极速传达的优势能把突发事件快速传递到直播间,受众只需要进入直播间,便能直接看到其所关心的新闻信息,融媒体实时性、客观性、全面性的特点使其能快速吸引更多的受众,从而提高新闻关注度。
        2.2及时交流与实时互动的转变
        在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通过传播介质将信息内容传递出去,群众能够全方位、深层次地了解新闻内容,但是无法同传播主体进行实时互动。融媒体就解决了实时互动的问题。受众可以通过融媒体第一时间看到第一现场,并将自己的想法、意见、建议表达出来,同其传播主体或其他受众之间形成互动,这种实时互动的模式使得新闻传播更具关注度,且在群众的实时关注下,新闻信息的准确性会得到提高,新闻内容被讨论的广度、深度都会得以拓展和延伸,以此增加新闻质感,增强新闻传播效果。、
        2.3单一视角到多样视角的转变
        与传统媒体不同,融媒体的传播主体不局限于新闻工作者,任何普通人都可以成为融媒体的传播主体,这种传播模式不会受到职业记者思维定式的影响。在不同个体的主观视角的拍摄下,一个新闻事件能表达出多个角度的观点,这些信息看似碎片化,实则为受众提供了多样化的视角和思考方式。所以,在融媒体的环境下,以往自上而下的新闻传播方式得以改变,不同群众的视角及表达方式使得突发新闻事件更加立体、完整。


        3融媒体环境下突发新闻事件的宣传报道
        3.1坚持党性原则
        新闻报道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各新闻媒体都要接受党的领导与管理,当好党的“喉舌”,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坚持主流的舆论导向。当突发新闻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从大局出发,按照4个“有利于”的原则,为党和人民服务。例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种与疫情有关的谣言及毫无科学依据的信息肆意传播,此时新闻媒体要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在媒体上发布客观、公正的新闻消息,消除公众的恐慌情绪,引导公众正确理性地面对疫情。同时,新闻媒体不能片面追求短期的眼球效应,要肩负起应负的社会责任,客观、真实地反映突发新闻事件的原貌,并及时澄清不实的信息,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架起党和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协助当地政府及时有效地消除公共危机。
        3.2积极澄清真相
        新闻媒体首先要发布突发事件的事实真相,尊重公众的知情权。突发事件发生后,新闻记者要担负起发布事实真相的重任,及时把采集到的信息传播出去,其中,对于财产损失、伤亡人数、发生原因等关键内容,必须经专业团队调查确认以后再发布,且要保持及时跟进,尽快将最新获得的第一手信息传递给公众,通过连续报道的形式还原事实真相。总之,新闻媒体必须意识到“真相”的重要性,探索真相没有止境,如果新闻媒体被动地等待官方公布事实真相或调查结果,那么在突发新闻事件的传播中就已经慢了半拍。
        3.3进行深度报道
        在信息时代,人们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方式日趋碎片化,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将成为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利器,特别是面对突发新闻事件,媒体不但要进行动态报道,还要在深度报道上下功夫。为此,新闻记者必须进行翔实采访、实地调查,并通过抽丝剥茧,把事件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因果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细致、全面地展现在受众面前。为了达到深度报道的效果,新闻记者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面对新闻事件要保持敏锐的嗅觉,用缜密的思维捕捉每一个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做到用事实真相说话。
        3.4做到以人为本
        面对突发新闻事件,部分新闻媒体惯用的套路就是“煽情”,所谓“媒体有三宝,转发蜡烛加祈祷”,正是对这种新闻现象的真实写照。面对突发事件,必要的人文关怀是人之常情,但是要把握好一个度,否则很容易变成煽情。过度煽情的后果就是转移公众的注意力,使公众将注意力集中到煽情上,而不再关心突发事件的主要内容,频繁地采用煽情套路,还会引发公众的厌恶和反感。实际上,在突发新闻事件中,救援进度、伤亡人数、事故原因、经济损失等都是公众急切想要了解的信息,新闻媒体要把报道上述内容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以人为本还体现在不要过度渲染灾难,不要把死难者的遗体或面部展示在受众面前,给予逝者应有的尊重,考虑生者的感受。此外,新闻记者在采访时切忌因抢新闻进度而影响救援,也不能问一些容易引发采访对象伤感或不恰当的问题。
        3.5运用新兴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先进的传感器技术逐渐被应用到新闻传播中。相较于传统信息来源,传感器在增加信息挖掘的广度与深度、提高数据与信息的准确性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单从优化信息来源的角度来说,传感器技术无疑是对信息采集技术的创新,如新华社的“快笔小新”、第一财经的“DT稿王”等都运用了传感器技术,其不仅使发稿速度大大加快,新闻传播速度更快,而且实现了对新闻热点的全天候监控,使记者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深度报道。
        4结束语
        总之,融媒体就像一把双刃剑,全民皆可直播的方式让新闻传播变得全面、立体、鲜活,也有可能使得新闻内容更加碎片化、主观性、断裂性,这就需要社会、个人、相关部门等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为营造良好新闻传播环境、促进新闻高效传播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户文杰.从突发性事件报道凸显电视新闻记者的素质[J].新闻研究导刊,2017,16(03):194-196.
        [2]母丹.广播新闻编辑在突发新闻事件报道中的重要性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7,0(09):173-225.
        [3]陈礼贤.异地重大突发新闻的本地化报道[J].传媒论坛,2018,1(15):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